麥爾哈巴·阿卜杜克熱木 努爾比亞·木合特爾 米爾阿地力·迪力木拉提
(新疆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腦卒中屬于臨床中常見的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病因繁多,病情變化快等特點。誘發該疾病產生的原因主要是腦部血液循環出現異常,致使神經功能受損綜合癥。臨床上主要以靜脈溶栓作為治療腦卒中的有效方法,但確保治療成功率的關鍵在于發病后就診的時間需在4.5h 內,因此,為提高腦卒中病人的治療成功率,采取有效的措施縮短發病-治療的時間至關重要[1]。2019 年下半年我院成立了卒中中心,對腦卒中病人實行急診綠色通道,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本文對2019 年1 月—12 月就診的510 例腦卒中病人采取常規急診和綠色通道模式,分析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詳見下文。
將2019 年1 月—12 月我院就診的510 例腦卒中病人根據不同急診模式進行分組,分為實驗組(n=255)和參照組(n=255)。參照組病人選擇傳統分科診療模式,實驗組選擇急診綠色通道急診模式。參照組中男152 例,女103 例;年齡35 ~82 歲,平均年齡(59.1±2.6)歲。實驗組中男167 例,女88 例;年齡37~80 歲,平均年齡(58.2±2.4)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存在可比性。
1.2.1 參照組
參照組病人選擇傳統分科診療模式,流程如下:護士接診-掛號-病情評估-檢查-急救處理-繳費等候-辦理入院-治療。
1.2.2 實驗組
實驗組選擇急診綠色通道急診模式,具體流程如下:急診護士在接診時首先對病人的發病時間進行了解,發病時間在4.5h內,并存在口角歪斜、肢體無力、口齒不清其中任何各種癥狀時,則開啟腦卒中急診綠色通道,送入搶救室,并立即通知專科醫生安排治療,搶救護士對病人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監測,建立靜脈通道、吸氧治療等;同時醫生填寫檢查單并標明腦卒中綠色通道專用,及時將標本送檢,行相關檢查;在就診至檢查過程中均由專人(醫生、護士)陪同護送,帶上相關監測設備、急救藥物以及急救設備,以便在病情突然變化時能及時采取搶救措施[2]。檢查后,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快速做出診斷,告知病人及其家屬,選擇適宜的治療方案。對于滿足溶栓治療或急性腦出血有手術指征的病人,應立即進行溶栓治療或手術治療[3]。
觀察對比兩組病人的急診滯留時間、急診溶栓時間和治療效果。
實驗組病人的急診滯留時間和溶栓時間均低于參照組;且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94.51%高于參照組的80.00%,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急診滯留、溶栓時間和治療效果對比
腦卒中屬于一種心腦血管疾病,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的特點。傳統急救模式會浪費很多時間,推延最佳救治時間,從而使救治成功率降低,增加病人的死亡率。
近年來,臨床在腦卒中的急救中提出“時間就是大腦”的觀念,明確了把握有效救治時機對于提高治療有效率的重要性。急診綠色通道模式通過入院篩查、優化急救流程等措施,最大限度的縮短檢查時間、診斷時間,在最佳救治時間內給予有效治療,對于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作用[4]。本文結果表明,實驗組病人的急診滯留時間以及溶栓時間均有效縮短,顯著低于參照組,且實驗組的治療有效率高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腦卒中病人的救治中采取急診綠色通道模式,能夠有效縮短急診滯留時間,保障在最佳救治時間內實施有效的救治措施,有助于提高治療有效率,降低死亡風險,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