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韻
(福建省福州神經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 福建 福州 350008)
焦慮癥是臨床高發的慢性心理精神疾病之一,分為廣泛性焦慮癥(GAD)和驚恐發作(PD)兩種類型[1]。GAD 表現為持續性的緊張、焦慮,伴有過度警覺性及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據相關統計[2]GAD 患者的自殺發生率較其他焦慮癥狀突出。隨著人們對于精神心理衛生越來越重視,GAD 的就診率與診斷率正在逐年增加,臨床醫生應掌握治療該病的多途徑方法,才能提高治療效果。現階段針對GAD 的治療仍以藥物治療為主,目前臨床上可選用來治療GAD 的藥物種類包括苯二氮卓類、抗抑郁藥、抗精神病藥、氮雜螺酮類藥物等[3]。本研究對坦度螺酮聯合度洛西汀治療GAD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86 例廣泛性焦慮癥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3 例。對照組,男性23 例,女性20 例,年齡18 歲~69 歲,平均(47.8±2.4)歲,病程平均(2.7±0.9)年;觀察組,男性22 例,女性21 例,年齡19 歲~68 歲,平均(48.3±2.1)歲,病程平均(2.6±0.7)年。所有研究對象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4]中廣泛性焦慮癥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對本研究知情,經我院醫學倫理會批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合并其他器質性或藥物引起的繼發性焦慮癥或雙相情感障礙、嚴重的心、腦、腎等軀體疾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上述兩組研究對象基本資料經統計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患者給予度洛西汀腸溶片(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0056,20mg/片)治療,初始劑量40mg/d、一日一次,1 周后加至60mg/d、一日一次;觀察組患者在度洛西汀基礎上加用坦度螺酮膠囊(四川科瑞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328,5mg/片)治療,初始劑量15mg/d、分3 次服用,1 周后加至30mg/d、分3 次服用。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2 周。
1.3.1 療效比較 依據漢密頓焦慮量表(H A M A)[5]對兩組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值越高表示焦慮癥狀越嚴重。評價標準:(1)顯效:用藥后癥狀基本消失,H A M A 評分恢復至正常;(2)有效:用藥后癥狀明顯減輕,H A M A 評分改善幅度≥50%;(3)無效:用藥后癥狀沒有減輕甚至加劇, HAMA 評分改善幅度<50%。
臨床有效率 =(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3.2 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包括頭暈、嗜睡、胃腸道反應、失眠、轉氨酶升高等。
采用SPSS21.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
觀察組臨床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n(%)]
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對比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n,%]
GAD 病因尚不明確,可能涉及的神經生化的機制包括去甲腎上腺素(NE)、5-羥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乳酸鹽等多種神經遞質失衡。對GAD 的藥物治療主要通過調節上述神經遞質發揮作用。目前一線的抗焦慮藥以抗抑郁藥為主,包括帕羅西汀、舍曲林、艾司西酞普蘭、 文拉法辛、度洛西汀、丁螺環酮、坦度螺酮等藥物。
與傳統抗焦慮藥相比,坦度螺酮是一種特殊的5-HT1A 部分受體激動藥,它在腦內與5-HT1A 受體選擇性結合,作用于大腦邊緣系統,如海馬、杏仁核等以及投射5-HT 能神經的中縫核[6]。度洛西汀是一種選擇性的5-HT 和NE 再攝取抑制藥,可雙重阻斷5-HT 和NE 在突觸后膜的再攝取,使突觸間隙的遞質濃度增加,具有良好的抗焦慮作用。本研究顯示,合并坦度螺酮組較單用度洛西汀組在治療GAD 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慮情況,臨床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對比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在度洛西汀治療GAD的基礎上聯用坦度螺酮,有利于增強療效,且不增加藥物不良反應,優勢明顯,安全可行,值得在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