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雯 陳緒攀(通訊作者)
(南京愛爾眼科醫院 江蘇 南京 210001)
隨著多種因素的影響,干眼癥已成為眼科的常見疾病,該疾病中,由于患者淚液的質和量無法滿足正常眼部需求導致眼部炎癥、疲勞感、異物感、疼痛感甚至視力下降等,嚴重的干眼癥伴有明顯的疼痛,以至于無法正常生活和視物,從而對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1]。本研究旨在分析OPT 治療干眼癥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
選取2019 年1 月—6 月于我院治療的40 例(80 眼)干眼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中男性12 例,女性8 例,平均年齡33.26±3.58 歲,對照組中男性13 例,女性7例,平均年齡34.57±3.49歲,兩組一般資料可比較(P>0.05)。
納入標準:單眼或者雙眼已經被診斷為瞼板腺功能障礙患者,同時,50%以上瞼板腺還有功能,瞼緣沒有或者很少的疤痕/角質化。排除標準:(1)治療前4 周內有過曬黑或者美黑者,有敏感或過敏癥狀者,使用過去角質的化妝品者;(2)有過帶狀皰疹、系統性全身紅斑狼瘡、紫質癥病史者;(3)在散瞳后,瞳孔沒有恢復到正常大小者;(4)懷孕及哺乳期婦女;(5)眶周內有外傷者;(6)預治療區域有皮膚癌或者色素性損傷者。
觀察組:讓患者閉上雙眼,將遮眼板遮蓋患者眼部,使用 OPT 標準光子治療頭在患者眼眶周圍進行治療。設置OPT 治療濾光片為600nm,能量密度為12 ~14J/cm2,脈寬35 ~45ms,頻率3Hz,能量可以根據患者感受進行調節,以患者自我感覺輕微疼痛為界。對照組:讓患者將熱敷眼罩戴于雙眼,熱敷時間為30min,連續熱敷3 次,每次間隔2 周。
所有患者均于治療前后運用干眼分析儀檢查并記錄患者的膜破裂時間、淚河高度及瞼板腺功能。
所有結果均由干眼分析儀直接得到,其中瞼板腺堵塞情況按照國際標準查看影像觀察瞼板腺的分布形態,其中可見5 條腺體均有分泌物為正常,3 ~4 條為輕度異常,1 ~2 條為中度異常,0 條為重度異常。
觀察組患者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后淚膜破裂時間由原來的(3.56±2.03)s 延長到(9.75±2.35)s,淚膜破裂時間明顯延長,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結束后淚膜破裂時間有所延長,但治療結束3 個月后又幾乎恢復到治療前水平,兩組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淚膜破裂時間比較(±s,s)

表1 兩組患者淚膜破裂時間比較(±s,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1 個月 2 個月 3 個月觀察組 20 3.56±2.03 5.66±1.91 7.33±2.01 9.75±2.35對照組 20 3.51±1.79 5.09±1.98 4.21±1.58 3.78±1.82 P- >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患者經過兩個月的治療后淚河高度由原來的(0.23±0.05)mm 增加到(0.31±0.09)mm,而對照組患者在治療結束后淚河高度變化不顯著,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淚河高度比較(±s,mm)

表2 兩組患者淚河高度比較(±s,mm)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1 個月 2 個月 3 個月觀察組 20 0.23±0.05 0.26±0.07 0.29±0.10 0.31±0.09對照組 20 0.24±0.04 0.25±0.03 0.25±0.06 0.26±0.05 P- >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患者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后瞼板腺堵塞情況治療有效率為85.0%,差異對比顯著(P<0.05),且經過一個療程的治療后兩組患者均不存在眼部感染、視力改變等并發癥,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瞼板腺功能比較[n(%)]
近年來隨著各種眼部疾病的增多,廣大眼科醫護人員也在不斷的鉆研新型治療眼部疾病的方法。干眼癥治療方法主要有物理療法、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三種,以達到改善患者不適癥狀和保護患者視力功能的目的,但傳統的物理療法雖然可以緩解視覺疲勞、促進瞼板性功能的恢復,但并不適用于所有干眼癥患者。而先進的OPT 治療方式則更安全有效,其脈沖光可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血紅蛋白,使小血管凝固從而阻止炎癥到達腺體,同時可以使瞼板腺分泌物液化排出,從而使淚膜脂質層恢復到正常水平,最終達到治療目的[2-3]。本文研究中采用OPT 治療的患者,淚膜破裂時間與淚河高度均明顯增加,且有效緩解了患者瞼板腺堵塞情況,也并未對患者產生不良的并發癥,表明臨床應用具有可操作性。
綜上所述,OPT 治療干眼癥有很好的效果,且不存在感染等風險,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