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遠金
(武漢市第九醫院創傷顯微骨科 湖北 武漢 430081)
橈骨遠端骨折是骨科常見的骨折之一,橈骨遠端骨折分為輕度和重度。對于輕度、沒有移位的橈骨遠端骨折,可以通過簡單的固定、適當的功能鍛煉,完全恢復手的能;對于移位比較重的骨折,可以通過手法復位、夾板或者石膏固定的方法,多數的情況下可以恢復正常的骨折形態,達到比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而對于更嚴重的粉碎性骨折,關節面已經明顯破壞的骨折,可能需要通過手術的方法治療[1]。本文主要通過研究探討外固定支架聯合有限內固定術治療高能量創傷性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 年2 月—2019 年2 月在本院住院的高能量創傷性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患者60 名,按照治療方式的選擇均分為兩組,分別是接受內固定治療的對照組和接受外固定支架聯合有限內固定術治療的實驗組,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和病情資料,P>0.05,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在實施此項研究前經過倫理會審批,60 名患者及家屬表示知情且自愿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對照組的30 名患者接受內固定手術治療,實驗組的30 名患者接受外固定支架聯合有限內固定術治療:用X 線觀察采用內固定術復位的情況和內固定物的具體位置,在患者的第2 掌骨的背側的中點做一切口,長度為0.5cm,分離組織后置入螺釘。牽引復位,在整個操作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避開神經和血管,避免損傷到神經和血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功能鍛煉指導[2-3]。
在手術后的半年內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比較,通過患者的橈偏角度、橈骨高度、掌傾角度和患者的骨折愈合情況來判定患者的恢復情況,可分為優、良和差,(優+良)例數/30×100%=優良率。
采用SPSS20.00 軟件處理本次研究相關數據,將0.05 作為檢驗臨界值,若P<0.05,則表示兩組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優良率具體情況如下表1。

表1 兩組治療優良率比較[n(%)]
如上表所示,實驗組的治療優良率明顯優于對照,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橈骨遠端骨折較為常見,占全身骨折的15%~20%,多發于中老年人,一般由跌倒所致,而高能量創傷性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是橈骨遠端骨折中較為嚴重的一種,近年來,根據相關的研究資料和數據顯示,外固定支架聯合有限內固定術D 對橈骨遠端粉碎性骨折治療效果較好,本文也通過對比研究證實了以上觀點,實驗組的治療優良率(93.3%)高于對照組(73.3%),值得使用[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