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娟
(鹽城市婦幼保健院婦女保健科 江蘇 鹽城 224002)
宮頸癌在我國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發病呈年輕化趨勢發展,可對女性的生殖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降低女生患者的生存質量,危及生命。以往臨床中常通過傳統宮頸涂片檢查獲得診斷結果,但該種方式漏診率較高,為了進一步提高宮頸癌的篩查效果,臨床中逐漸通過液基細胞技術進行篩查,該種檢驗方式具有較高的診斷準確率[1]。本文主要對液基細胞技術提高宮頸病變篩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如下。
2019 年1 月—12 月是本次實驗控制的具體時間段,將來自本次時間段內的患者500 例進行研究。參與本次實驗的患者中,患者的年齡區間為21 ~70 歲,患者的均值年齡為(45.28±3.16)歲,其中,絕經患者為359 例,未絕經患者為141 例。
入選標準:(1)患者存在宮頸癌病變相關臨床癥狀;(2)患者自愿加入本次實驗,已經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排除經期、哺乳期患者;(2)排除陰道用藥患者;(4)排除存在其他惡性腫瘤疾病的患者。
患者在檢查期間應均屬于非經期,在檢查前至少5 天未進行夫妻生活。
液基細胞技術:指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對外陰部進行常規清潔,使分泌物和粘液徹底清除,須將內窺鏡由陰道置入,在內窺鏡的指示下,使用子宮頸細胞采集刷插入子宮頸管內順時針旋轉3 ~5 圈,不可來回轉動,將刷頭放入事先已經裝有細胞保持液的小瓶當中,貼上標簽,送檢。
傳統宮頸涂片:取膀胱截石位,使外陰充分暴露,使用宮頸刷刷取細胞學標本,由婦科醫生直接將其制成載玻片,使用濃度為95%的酒精固定,染色法為巴氏染色法,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
組織病理活檢:指導取膀胱截石位,使宮頸充分暴露在陰道鏡下,觀察病變部位,取存在白色上皮鑲嵌,葡萄狀異形血管,腺口周圍等相關部位的組織,將采集的組織立刻進行檢驗。
分析兩種宮頸病變的篩查結果。宮頸癌變化診斷結果依據TBS 分類系統診斷,分為不明確意義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高、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鱗癌,腺癌。
SPSS17.0,用率(%)表示診斷準確率,行χ2檢驗,當P<0.05時,統計學意義存在。
經過病理診斷:500 例宮頸病變篩查的患者中,58 例患者為宮頸上皮細胞陽性,占比為11.60%,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的患者為19 例,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的患者為12 例,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的患者為10 例,高級別鱗狀上皮內病變的患者為5 例,鱗癌患者為8 例,腺癌患者為4 例。
液基細胞技術診斷總準確率為94.83%液基細胞技術診斷與組織病理活檢診斷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58 例患者液基細胞技術診斷與病理結果對比(例)
傳統宮頸涂片診斷準確率為67.24%。傳統宮頸涂片檢查結果與病理結果對比分析,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58 例患者傳統宮頸涂片診斷與病理結果對比(例)
宮頸由于受到其生理解剖結構位置的影響,極易遭受到各種病菌的入侵,由此引發生殖系各個組織發生病變。宮頸病變在臨床疾病當中極為常見,若患者存在宮頸癌治療效果較差,宮頸病變演變到宮頸癌需要較長的過程,最長可達數十年,應給予宮頸癌病變早期診斷及治療,可降低宮頸癌疾病的發生率[2]。
以往臨床中常通過傳統宮頸涂片篩查宮頸病變,但該種方式在臨床應用過程當中容易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血液、粘液數量過多可掩蓋陽性細胞,漏診率較高[3]。液基細胞技術是當下臨床中一種極為先進的宮頸病變篩查技術,該技術在應用過程中敏感度較高,在取材上可獲得質量較高的標本,經過相關處理后,細胞結構較為清晰,極易發現癌癥等相關病變,具有操作時間短,診斷準確率較高的特點[4-5]。基液細胞技術在宮頸病變篩查過程中可達到與組織病理活檢相近的結果,進一步提高宮頸病變的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液基細胞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可提高宮頸病變篩查效果,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