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愛麗
(蘭州大學第一醫院腎病風濕科 甘肅 蘭州 730000)
在醫療服務中,護理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除合理安排治療外,護理人員同時還擔負著減輕患者身心痛苦、促進疾病康復等職責,因而,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科學管理。本文特以我院46 例護理人員為例展開分析,以下就此內容展開闡述。
本研究對象為本院的46 例護理人員,時間為2018 年5 月30 日—2019 年5 月30 日,以隨機數字法將其劃分為實驗組以及參照組。實驗組23 例年齡上限值為37 歲,下限值為20 歲,均值為(28.61±1.79)歲。參照組23 例年齡上限值為36 歲,下限值為21 歲,均值為(28.63±1.72)歲。經統計學評估兩組資料確定無顯著差異(P>0.05)。
常規管理內容主要是護士長分派任務,護理人員落實各項工作,對于存在的問題可及時詢問護士長等。護士分層級管理內容包括:(1)以護理人員年齡、工作時長、業務能力分成三級,包括初級護士(工作時長滿3 年,學歷為專科及專科以下)、職稱護士(工作時長為3 ~5 年之間,學歷專科以上,具有主管護師職稱)以及精通護士(工作時長超過5 年,學歷本科以上,具有主管護師職稱)[1]。(2)層級培訓與考核。以科室特征、實際情況等制定相應的培訓方案,內容可依據《護士技術操作》進行[2],包括各類疾病護理、應急處理、心里指導、病情監測、護理書寫、人文關懷等。對于各層級護理人員的工作需求進行針對性培訓,保證良好掌握護理技能,同時在培訓結束后進行考核,進一步促進護理質量的提升。(3)明確職責。初級護士主要負責科室內基礎性的護理工作,例如用藥指導、監測病情、心理干預、健康宣教、生活護理、環境護理等。職稱護士責任監督初級護士的工作情況,同時及時采取措施改進存在的錯誤現象,指導初級護士良好處理疑難問題,預防和減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精通護士全面負責科室護理工作,幫助初級和職稱護士更好的完成護理工作,在面對典型病例及危重癥患者時,職稱護士應充分發揮主心骨效果[3]。
護理質量:評估兩組護理質量,主要內容為健康教育、消毒隔離、病區管理、護理文書、教學管理等,分值越大,表示護理質量越高。
護理滿意度:研究結束后取我院自制的滿意度問卷表,通過治療期間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及服務態度進行評定,共包括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三個等級。滿意度=(滿意+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研究所采用的數據處理軟件為SPSS19.0,計數資料采取例數及百分比進行表示,即[n(%)],組間比較采取χ2檢驗,計量資料采取(±s)表示,采取t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表1 中兩組護理質量水平可知,兩組各項護理質量評分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護理質量情況表(±s,分)

表1 護理質量情況表(±s,分)
組別 n 健康教育 消毒隔離 病區管理 護理文書 教學管理觀察組 23 93.17±2.38 95.04±2.14 91.19±3.28 94.41±2.75 93.26±3.37參照組 23 90.15±2.43 92.18±2.03 89.79±3.26 91.23±2.59 91.41±3.51 t - 6.9911 7.6346 2.3837 6.6282 2.9936 P - 0.0000 0.0000 0.0187 0.0000 0.0033
統計表2 中兩組護理滿意度數據可發現,兩組滿意度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

表2 護理滿意度表[n(%)]
在患者接受診療的期間,護理人員為接觸最為頻繁的人員,因而,護理質量的好壞,不僅會影響患者治療、預后等效果,同時還會影響醫院的形象。在既往的護理管理中,由于護理人員工作能力、職稱、學歷等方面存在個體差異,雖然會通過獎懲措施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無法充分調動護理人員積極性,因而延續性護理和整體性護理較為缺乏,無法提高患者依從性,不利于展開管理[3]。
常規護理管理下,護理人員職稱未能有效劃分,因而工作連續性差,人員分布不合理,積極性差。通過應用護士分層級管理,可依據護理人員學歷、工作時長、職稱等進行分層,可保證分工明確,各層級護理職責落實到位,層級間緊密合作,不僅發揮了護理工作的效果,同時還更好地滿足了患者需求。此外,通過培訓考核還可進一步提高護理工作能力,充分調動了工作積極性,促進護理質量持續改進[5]。
綜上所述,在護理管理中實施護理分層級管理模式的價值顯著,可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在改善護理滿意度方面具有積極意義,值得醫院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