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秀麗 于靜靜
(蘇州市立醫院北區 江蘇 蘇州 215000)
對于創傷性休克來說,屬于急診危害性較大的一種病癥,大都是外界強烈沖擊導致臟器損傷而發生,機體的血液循環出現改變,微循環平衡被破壞,劇烈疼痛,常伴焦慮、抑郁,再加上出血量大等引發休克,倘若搶救不及時,就可能影響患者生存質量[1]。
選2018 年4 月—2020 年2 月來我院就診的62 例嚴重創傷性休克患者開展研究,雙盲法分為乙組同甲組,各31 例。女性28 例、男性34 例。18 ~67 歲,均值42.32 歲。通過統計分析患者基線資料,兩組P>0.05,有可比性。
乙組以常規護理為主,責任護士觀察并記錄患者血壓波動、脈搏、呼吸頻率等,確保及時發現不良并處理;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按照實際情況快速判斷癥狀,對癥搶救。根據出血休克、患者受傷部位等,評估風險,盡快補充血容量,配合醫師排除休克。甲組以急診護理為主,為:(1)嚴重創傷性休克患者不能獨立行動,責任護士開展搶救前專項護理,調整體位,下肢適當抬高約25cm,并抬起頭部抬起,從而改善心臟、肺部的壓迫,保證心臟、大腦等血供。(2)患者大都伴意識模糊,頭偏向一側,確保呼吸正常,及時清理上呼吸道分泌物以及異物,根據實際情況構建機械通道,給予患者吸氧,氧氣濃度為50%,流速是5L/min,觀察其呼吸,當呼吸困難時氣管插管。(3)患者易缺氧而酸中毒,適當給予其堿性藥物,保證各項指標平衡,如有要時可聯用多巴胺。(4)盡早建立靜脈通路,確保及時輸液,按患者情況以及醫囑進行補液,在輸液期間,觀察病患者情況,調整輸液的速度,觀察穿刺部位血腫與否。(5)患者體內器官易受到影響,出現多種并發癥,所以要密切監測創傷部位和器官,尤其是胸部壓力損傷,封閉胸腔引流;胃腸道損傷者,采取胃腸減壓。(6)患者經過基礎搶救后,意識有所恢復,但存在不良情緒,所以及時心理疏導,安撫其情緒。
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后,統計甲乙兩組的預后(死亡、殘疾、治愈)、急診效率(分診評估時間、急診停留時間、急救時間)、并發癥(器官損傷、血栓)。
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甲組預后優于乙組,差異顯著(χ2=6.7246,P=0.0347),見表1。

表1 比較甲乙兩組的預后[n(%)]
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甲組分診評估時間少于乙組(t=19.3637,P=0.0000);甲組急診停留時間少于乙組(t=12.1675,P=0.0000);甲組急救時間少于乙組(t=13.0753,P=0.0000),見表2。
表2 比較甲乙兩組的急診效率(±s,min)

表2 比較甲乙兩組的急診效率(±s,min)
分組 n 分診評估時間( 急診停留時間 急救時間甲組 31 0.82±0.25 9.44±1.27 60.71±8.44乙組 31 2.58±0.44 14.71±2.05 92.31±10.48 t-19.3637 12.1675 13.0753 P-0.0000 0.0000 0.0000
實施不同護理干預后,甲組并發癥總發生率小于乙組(χ2=4.0260,P=0.0448)。見表3。

表3 比較甲乙兩組并發癥[n(%)]
對于嚴重創傷性休克來說,存在病情嚴重且發展進程快的特點,致殘、致死等幾率高,一旦錯失搶救的最佳時機,就很可能威脅其生命[2]。在患者急診搶救治療中,按臨床病癥以及出血量而制定搶救方案,可縮短救治時間,確?;颊呱踩?。同時還需配合護理干預,提供給患者全面的、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便于改善患者預后[3]。在一般護理中,雖然也考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但護理措施不全面[4]。而急診綜合護理是結合實際情況、環境、休克水平、出血狀況、受傷位置等,提出搶救治療措施、專項護理服務和藥物控制方案,保證呼吸道暢通,減少出血量,保護受損部,確保搶救最佳的時機,有效提高搶救的質量以及效率[5]。
總之,于嚴重創傷性休克患者中,急診護理措施可提高急救效率、減少并發癥發生、改善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