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伶俐
(重慶市第七人民醫院 重慶 400054)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以及頭頸外科常見的急癥之一,準確找到出血位置并有效止血是其治療的關鍵。鼻腔填塞或壓迫止血可以處理鼻腔前部情況較簡單的出血,不過也時有患者發生病情復發而導致其病程遷延、多次出血或者出血不止的情形[1]。我院采用外用復方木芙蓉涂鼻膏加上同時內服藍芩口服液治療鼻出血取得了不錯的治療效果[2]。為探討本治療方案的治療效果及反復情況,現整理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20 例鼻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及后續表現,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2018 年2—12 月,我院共收治了120 例鼻出血患者。其中高血壓7 例,糖尿病11 例,鼻中隔偏曲21 例,萎縮性鼻炎12,干燥性鼻炎11 例,急慢性鼻竇32 例,鼻腔血管瘤出血1 例,鼻息肉4 例,鼻內異物10 例,外傷出血9 例,不明原因2 例,均為單側出血。出血不止及外傷嚴重的未列入本次統計范圍。患者自述病程為3 至10 天,平均(6.1±2.5)天。隨機的將這120 例患者分成分組,其中對照組女性29 例,男性31 例;年齡范圍18 ~67 歲,平均(44.2±4.9)歲;治療組女性26 例,男性34 例,年齡范圍19 ~68 歲,平均(46.1±4.5)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
紅霉素軟膏早晚各一次,涂于鼻腔內出血位置,療程1 周。其后按常規電話隨訪四次,一周一次,了解其復發情況。
1.2.2 治療組
復方木芙蓉涂鼻膏早晚各一次,涂于鼻腔內出血位置+藍芩口服液口服一次2 支,一日3 次,療程1 周。其后按常規電話隨訪四次,一周一次,了解其復發情況。
參照中醫耳鼻喉科鼻衄病證診斷療效評定標準[3]。鼻出血癥狀及潰瘍糜爛的部位完全消失,視為治愈;鼻出血量以及出血次數都明顯減少,癥狀減輕視為好轉;上述癥狀均未得到有效控制或者改善的則視為無效。計算公式為:總有效率=(治愈數+好轉數)/組總例數×100%。
分析軟件采用SPSS17.0,以(n/%)的形式對所列被檢數據進行表示。以P>0.05為標準表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以P<0.05為標準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病例患者經過本文所述方案治療后按常規電話隨訪四次,一周一次,了解其復發情況。去除因特殊情況如外傷再次發生鼻出血或者跟本次治療不相關的原因如感冒而引起再次鼻出血患者病例,其余患者均未發生過敏反應等不良反應,統計分析后的結果詳見表1。對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進行分析評估,從表所示數據中我們能看出采用外敷復方木芙蓉涂鼻膏同時口服藍芩口服液的治療組所取得的治療效果,以及只是外敷紅霉素軟膏的對照組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其差異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說明本文所述的外敷加內服的聯合治療方案對治療鼻出血具有較好的效果,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n(%)]
門診尤其是急診會經常遇到一些急癥,鼻出血就是其中較為常見的。氣候變化、情緒激動、感冒、運動、起床時等都可能誘發鼻出血。鼻腔鼻竇的炎癥引起的鼻出血也較為常見,可能與局部炎癥刺激及用勁擤鼻有關[4]。臨床表現為出血量多且不易自行止血,止血后又易反復出血等。復方木芙蓉涂鼻膏是在苗藥驗方的基礎上經科學配比而改良形成的,可用于出血點止血,其主要成分有木芙蓉葉、地榆、冰片以及薄荷腦,藥效使用上具有解表通竅,清熱解毒,理氣化表等功效。其首要成分木芙蓉葉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研究表明[5]木芙蓉含有黃酮甙、花色甙等藥理有效成分,可以對溶血性鏈球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較強的抑制作用。另一主要成分地榆,《本草綱目》記載:“地榆,除下焦熱,治大小一便血證”,研究表明地榆根部提取物可明顯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而且對傷寒桿菌、腦膜炎雙球菌及鉤端螺旋體等均有抑制作用。藍芩口服液作為常用的清熱解毒抗炎藥,具有抗菌、抗病毒、鎮痛等多重藥理作用。抗菌實驗證明藍芩口服液對桿菌類如枯草桿菌、大腸桿菌,以及球菌類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多種細菌具有抑制作用。本方案聯合使用的二者聯合使用外敷加內服既有促進止血、減少凝血時間的作用,同時還能兼顧殺菌促進傷口愈合的效果,結合治療后期隨訪叮囑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發生鼻部炎癥,科學飲食等,能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復發。綜合現代藥理研究以及臨床實際來看,本文所采用的復方木芙蓉涂鼻膏加口服藍芩口服液共同作用治療鼻出血,總有效率高,簡單易實現,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