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在北師大、華南師大創建未來教育研究中心,在南京大學創建教育技術學(數字媒體與知識工程)本科專業和網絡化學習與管理研究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基本法起草,曾獲得霍英東獎、曾憲梓獎、國務院特殊津貼、高校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等。自1997年至2016年,在教育哲學、教育技術學、圖書館學與情報學、高等教育學四個二級學科先后招收培養30多名博士研究生。近20年主要從事學習科學與技術和網絡環境下新型教學模式研究,探索教育信息化宏觀戰略和微觀學校課堂學習方式變革理論與實踐。
學術兼職:北京大學兼職教授,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專家顧問組成員等。

研究方向為教學哲學、教育技術學、學習科學、未來教育。 主要學術著作:《當代教育哲學》(1988),《呼喚新世紀的教育哲學》(1993),《教育哲學對話》(1996),《步入信息時代的學習理論與實踐》(2000),《學習科學與技術》(2004,2016第二版),《媒體與學習的雙重變奏——教育技術學的生成發展與國際比較研究》(2015)等。發表學術論文150多篇,代表作:《論五育及其相互關系》(《中國社會科學》1991),《當代信息技術在傳統文化—教育基礎中引發的革命》(《教育研究》1997),《技術—教育—人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學的哲學基礎初探》(《電化教育研究》1999),《現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創新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03),《學習究竟是什么?——多學科視野中的學習研究論綱》(《開放教育研究》2005),《21世紀:大學課堂向何處去? ——“太極學堂”的理念與實踐探索》(《開放教育研究》2012)等。(郭運慶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