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張智棟
摘要:目前,隨著國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我國城市旅游愈加受到重視,這其中,紅色旅游城市正在成為大批游客的優先選擇。紅色文化資源具有深刻的社會、政治、精神和文化內涵,是黨的歷史和革命精神內涵的物化表現。聞名中外的紅旗渠紅色文化是我國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大花園中一朵艷麗的奇葩。紅旗渠精神是林縣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的中國力量,為一代又一代林州人建設更加美好的生活提供了不竭動力,從而帶動了林州這一旅游城市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希望通過本文的探索,能為同類性質的紅色文化旅游城市提供一些有效經驗。
關鍵詞:旅游城市 紅色文化資源 紅旗渠精神林州市紅色旅游資源
一、引言
20世紀60年代建成的紅旗渠作為典型的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具有極大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經濟價值。挖掘紅旗渠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綜合性考察當前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狀況,能為紅旗渠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在林州這一旅游城市規劃方面提供一些基本的理論經驗,以實現其在“文化興市、文化強省”戰略中應有的作用。打造紅旗渠紅色文化旅游品牌,不僅推動了該區域的經濟迅猛發展,而且促進了該區域產業模式的積極轉型,大力弘揚了紅旗渠精神。
二、關于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開發的研究
近來,關于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已經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合理利用了優勢資源,并且在紅旗渠景區的規劃設計研究上作出了優秀的方案,既突出紅色資源特色,又統籌全局、協調規劃并進行設計與實施。
(一)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的誕生與傳承,是可利用的首選優勢,要進一步開發利用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就要大力開創紅色旅游品牌,創新推廣紅旗渠紅色精神作品,發展紅旗渠相關文化產業,打造文化旅游產業區。
(二)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具有不可否認的多樣性,包括紅色遺跡、民風民俗、自然條件以及紅色精神等。保護優越的條件,并且合理實施一些具有針對性的措施,是開發紅旗渠的一切前提。
(三)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的認同度與知名度成正比,擴大人民群眾對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的認知,可以借助當今媒體、文藝作品和紅色旅游宣傳等形式,將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推向大眾視野,融入日常生活,成為津津樂道的話題,以此來引領紅色旅游的龍頭產業。
三、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在實踐中的運用
以物質為載體,以精神為依托,新老林州人用自己的智慧開創了屬于自己的紅色品牌,迎來了林州新時期,積極響應了國家的現代化建設,將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相結合,培育出了新的時代精神。依托這獨一無二的資源優勢,注重挖掘和培育文化品牌的效應,用遺跡保護、教育宣傳、媒體效應等方式,打造了一系列紅色文化產業,帶動了林州經濟的發展,同時以經濟發展來振興紅色文化產業。
(一)青年洞
當年作為紅旗渠總干渠咽喉工程的青年洞,今日已成為紅旗渠風景區的核心景點。“青年洞”,顧名思義,因鑿洞主力突擊隊是從全縣民工中選拔出來的300名骨干青年而命名,且三字為郭沫若老先生親筆題寫。它是紅旗渠主渠段人工和自然景觀結合最為精妙的環節,更是“凌空除險”“鐵姑娘打釬”等眾多紅旗渠精神的誕生地。“碑就是山,山就是碑”,將山碑二字刻在青年洞口的山崖上,石碑便成了教材,教育新老林州人永遠銘記那段艱苦歲月,激勵他們繼承并發揚紅旗渠精神。其上紅旗飄飄,雕塑齊聚,紅色文化氣氛濃郁,而且定時用實操和演繹的方式為游客再現當年修渠的場景,真實還原,令人回味。
(二)紅旗渠干部學院
紅旗渠干部學院把紅色精神氛圍與自然生態環境相協調,并作為建校根基,巧妙地將20世紀紅旗渠精神與新時代紅旗渠精神相結合,是成功的建校典例。林州早年間缺水、少水,故學院內整體的水體景觀較為豐富,而且依傍著山脈,重走了一遍修渠路,使學生更直觀地感悟精神,并且整座學院呈現為紅色,文化色彩尤為濃重。紅旗長廊、活動廣場、名人事跡的展覽以及園中大大小小的雕塑設計等,都包含著形形色色的修渠小故事。學院向全國開展以紅旗渠為主題的紅色黨性教育和紅色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并且基于紅旗渠紀念館、青年洞、扁擔精神紀念館、谷文昌生平事跡館等,開創了一大批紅色主題突出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形式,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以紅旗渠精神為軸心內容的課程體系。通過聽故事、長見識、學方法、傳精神,更加透徹深入地了解紅旗渠紅色精神。
(三)林州市區
如今體現當代紅旗渠精神的“林州建筑”已成為國內響當當的品牌,林州市區的中心場所和角角落落都向市民宣傳著先輩留下的寶貴紅旗渠精神。林州本土建設圍繞紅旗渠建設正在向山水城市發展,這其中一些景觀廣場,道路規劃,餐飲行業等都以紅旗渠命名,包括大大小小街道的照明設施、道路護欄、排水系統、顯示屏幕等極具細節性的設計,都在傳播著紅旗渠精神。林州現已獲得“中國人文生態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等多項優秀城市稱號,新老林州人將這座小城煥發了育人的生氣,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四、結語
在紅色旅游蓬勃發展的今天,既要堅持發揚紅旗渠精神,更要創新形式、分享成功經驗。紅旗渠精神是林州人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總結與體現,是人民走向幸福生活的真實寫照。紅旗渠精神在紅色旅游建設過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與價值,其合理開發利用的模式被視為典范。其不管是在技術層面,還是在精神領域,都認識到位,領頭在前,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走屬于自己的特色道路,開發與利用契合進步的思想理念。故此,紅色文化資源是當今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潮流形式,是資源保護與傳承的發射點,又是紅色文化的精神回歸線。用經濟發展旅游,用思想傳承精神,用經驗帶動創新,用文化轉型模式,保護和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特性,才能更好地投入到新型旅游城市升級中去。
參考文獻:
[1]陳莉莉,郝祎娜.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研究述評[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5,14(03):4-8.
[2]郝祎娜. 紅旗渠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5.
[3]陳偉.為城市創新發展系統謀劃健康旅游新業態——專訪本刊特約評論員、中國建設科技集團中國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城市創新發展咨詢中心主任李春梅[J].健康中國觀察,2020(01):88-90.
[4]馬聰玲.城市、文化和旅游互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J].中國發展觀察,2020(z5):86-87+84.
[5]黃洋. 試論中小城市文物旅游融合發展策略[N].中國文物報,2020-05-01(006).
[6]潘善環.旅游型城市的城市精神塑造——以桂林市為例[J].旅游縱覽(下半年),2020(04):133-134.
(作者簡介:張靜,女,碩士研究生在讀,云南大學昌新國際藝術學院,研究方向:建筑景觀設計;張智棟,男,本科在讀,黃河交通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研究方向: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