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露
寓言,作為世上最古老的文學體裁之一,言簡意賅,意味深長,是孩子們接觸較早、閱讀經驗較豐富的文體。它的趣味性、形象性、文學性和思想性,使其成為青少年親近文學、重溫經典的有效途徑。
一、激趣導入,溫故知新
同學們,這節課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怪物!它就是——寓言。一起來讀一段有意思的評語。
屏顯:“寓言是一個怪物,當它朝你走過來的時候,分明是一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要離開的時候,卻突然變成了一個哲理,嚴肅認真。”——著名兒童文學家嚴文井
回答我,這個怪物的正面是什么?背面是什么?
(板書:故事哲理)
今天我們要走近的寓言,是西方寓言的鼻祖——《伊索寓言》,你還記得里面的故事嗎?能說說這則故事教給你的哲理是什么嗎?
預設:《龜兔賽跑》告訴我們奮發圖強的弱者也能戰勝驕傲自滿的強者。
《農夫與蛇》啟示人們對惡人仁至義盡,后者的本質也是不會改變的。
......
回顧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知道《伊索寓言》所具有的特點有哪些呢?
預設: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神、動物、植物以及無生命的事物,可謂包羅萬象、不拘一格。形式上短小精悍、比喻恰當、形象生動,內容上寓意深刻、批判現實、發人深省......
屏顯:《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奴隸伊索所著。寓言形式短小,語言凝練,比喻恰當,形象生動,通常在結尾以一句話畫龍點睛地揭示蘊含的道理,寓意深刻,或揭露社會矛盾,或抒發對人生的領悟。
(板書:故事性諷喻性)
二、深入文本,探知形象
那今天所學的這一篇是不是如此呢?讓我們一起打開文本——
(一)速讀文本,概括情節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故事情節。
(天神赫爾墨斯為了知道自己在人們心中的價值,化身為凡人來到雕像者店里,沒想到自己的雕像只不過是宙斯、赫拉雕像的添頭而已。)
(二)演讀對話,探知形象
請同學們充分揣摩人物的心理變化和神態動作,想象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和神情,以小組形式上臺,聲情并茂地演讀課文,再現場景。教師可在學生上臺后指導站位(主角在前,旁白在側,雕像可以自擺造型)。
演讀之后,留下赫爾墨斯的扮演者,結合文本點評形象,再由其他同學補充。
預設:第一次探問宙斯的身價,有想要和最高天神一比高下的自信;第二次知道宙斯身價不高時,很滿意,于是“笑著問”赫拉的雕像價格,這個神態動作,將其驕傲心理暴露無遺;第三次問自己的雕像時,他的心理活動可見其狂妄自大、自以為是。
(鼓勵學生用含有“自”的四字詞語點評形象:自命不凡、妄自尊大、自視甚高、自以為是等。)
集體再讀文本,讀出人物語氣中的不屑和自喜。教師可進一步范讀引導。
三、三問三答,妙筆成文
通過同學們的解讀,我們發現,原來這每一問都有所不同,暗藏乾坤。那我想下面這個問題一定難不倒大家了!
如果赫爾墨斯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只問自己雕像的價錢,和原文“三問三答”的設計比,效果會有何不同?
預設:1.推進情節,形成波瀾。更加引人入勝,激發興趣。2.顯現細節,刻畫形象。那邪魅一笑,使人物特點更加凸顯,形象更為立體。3.烘托主題,暗示寓意。有了情節鋪墊,才能使寓意水到渠成。4.畫龍點睛,點明寓意。告誡人們:人,貴在有自知之明!
四、創編故事,以古鑒今
同學們,《伊索寓言》相傳為公元前6世紀所編,也就是距今已有2600多年。歷史瞬息萬變,歷史也在不斷地重演。下面讓我們來看一則新的故事:主人公是我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著名作家莫言。在他獲獎之后,偶然來到一家書店。下面是發生在他與店主之間的對話,會發生怎樣有趣的故事呢?
(一)發散思維,創編寓言
1“.莫言”紙貴。
屏顯:他看到了自己的作品,問道:“這本值多少錢?”書商說“_______。”
“洛陽紙貴”的故事大家一定聽說過,晉代文學家左思的作品風行一時,為世人所推崇。如今,莫言獲獎,其作品也大有其勢,成為暢銷書目。這不,他的書也賣到將要斷貨了,只剩下一本!想象莫言此時是什么反應?
預設:欣慰、歡喜、自豪。
2.魯迅“敗陣”。
故事還沒完,他又見到魯迅所著的厚度相當的一本書,也想詢問價錢。問題來了,你覺得書商會給出什么樣的回答?
預設:基于供求關系的市場原則。相比大熱的莫言,魯迅的書自然便宜多了。
如果有學生回答魯迅的書比莫言的貴,那可以詢問,故事的諷喻性如何體現?
想象一下,莫言此時的神情如何?
[鏈接]莫言曾說過:“我所有的作品,都比不上魯迅的一部《阿Q正傳》。”
預設:神色凝重,若有所思。
3.經典“遇冷”。
大家來模仿原文,也設計出三問三答,將故事推向高潮,讓形象更飽滿,寓意更深刻。假設莫言還會問什么書呢?根據書商經營的特點,他會如何給這些作品定價?
預設:如《史記》《詩經》等經典文集,書商可能將出售方案定為買前面兩本,這本白送!
莫言聽后又將做何反應?
預設:長嘆搖搖頭,離開了。
(二)代入情境,對話書商
如果你就在現場,目睹他們的此番對話,你想對這位書商說些什么?請結合寓意表達你的看法。
預設:老板,您好!您的定價實在不妥。您一味看中當下潮流帶來的眼前利益,盲目跟風,卻忽略了經典作品對人們提高素養、拓寬視野的深遠影響和不朽價值。我們應該始終尊重、敬畏經典作品,不以經濟利益為標準弱化經典的時代價值。您身為書商,也該有鐵肩擔道義的責任意識,為大眾親近經典做出貢獻。
五、釋疑解惑,為寓言“正名”
有人提出質疑:寓言不是給兒童讀的嗎?它能算是經典嗎?
請同學們參考下列資料,談談你的看法。
資料一:日本紀實文學家柳田邦男曾經說:“一生要讀三次圖畫書,第一次是自己是孩子的時候,第二次是自己做了父母撫養孩子的時候,第三次是人生過半,面對衰老、疾苦、死亡的時候。”
資料二:錢鍾書在他的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里,借《伊索寓言》之題,大肆揭露現實的丑惡,批判當時社會的黑暗。平和冷峻的文字下埋伏著尖銳和犀利,體現出錢老洞察世相的眼光。
從作家柳田邦男“人的一生要讀三次圖畫書”中可知,閱讀不拘于年齡,經典也不拘于形式。圖畫書可以喚起成年人乃至老年人的內心對世界最初的認識,寓言故事亦是如此,它凝聚著人類最純樸的處世哲學,啟發我們在生活中向善向美!
而錢鍾書《讀〈伊索寓言〉》中針砭時弊的創作意圖和構想也讓我們相信,寓言的藝術成就不因時光而蒙塵。我們能做的,是銘記,是擦亮,是讓經典涅槃重生,煥發生機!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