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黃果樹大瀑布景區。攝影/ 應琛
停擺172天的國內跨省游終于恢復開放——7月14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旅游企業擴大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各省(區、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經當地省(區、市)黨委同意后,可恢復旅行社及在線旅行企業經營跨省(區、市)團隊旅游及“機票+酒店”業務。
急于出游的人們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數據顯示,消息一出,攜程平臺上度假、酒店、民航等各個板塊搜索量迅速攀升,國內跟團游、自由行瞬時搜索量相比開放前暴漲500%。
炎炎夏日,跨省旅游業務的恢復無疑為陷入寒冬的旅游業注入了強心劑。面對新冠疫情防控的新常態,在保證“限量、預約、錯峰”的前提下,整個行業正在有序回暖。
8月初,正在改造升級建設的貴州省黃果樹大瀑布景區入口處,省內外游客來往絡繹不絕。藍色接駁大巴一輛接一輛地載著游客前往景區內各個景點。經刷身份證和人臉快速識別后,游客最快1秒即可入園。
翻看著剛剛拍的瀑布照片,來自上海的譚思佳(化名)隨手發了個朋友圈。“原本想來貴州避個暑,沒想到天氣也挺熱的。人還這么多,感覺大家都憋壞了。”在外企工作的她每年都會出國旅游,但今年因為疫情的關系,“出國肯定沒戲了,就想好好在國內玩一下”。
譚思佳告訴《新民周刊》記者,早在兩個多月前,她和朋友就開始計劃這次旅行。“一開始就是在新疆和貴州之間猶豫,兩個地方風景都不錯,疫情也一直控制得不錯。但沒想到,烏魯木齊出現了散發病例”。而在時間上,她們也從7月初改到了8月,“就一直在觀望和了解貴州的相關防疫政策,比方說要不要有核酸檢測的證明等等。直到國家出了文件說,跨省旅游恢復了,才覺得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去了”。
據了解,8月1日起,盡管黃果樹景區結束了長達100天的免票政策,開始施行半價門票優惠,但作為知名旅游景點,這里依然是國內夏日旅游的“熱門”。記者從景區了解到,隨著避暑季到來,跨省游恢復,景區也跟著調整了客流量限量措施,“最近這些天,我們每天平均游客接待量都超過了1.6萬人。但我們嚴格實行限流和實名預約,以保證景區客流量是有序回升的”。
“其實,大家的選擇和考慮的因素都差不多。”譚思佳表示,這段時間,她的大半個朋友圈都在西南地區。
據攜程日前發布的《跨省游恢復滿月人氣報告》顯示,跨省游恢復一個月來,西南地區整體人氣較高,云貴川各省目的地在人氣排行榜中排列較前。
在“跨省游目的地人氣排行榜”上,從自由行、跟團游等度假產品的訂單人數看,最受歡迎的目的地省份依次是云南、四川、浙江、廣東、貴州、湖南、海南、陜西、廣西和重慶、甘肅。最受歡迎的目的地分別為麗江、三亞、貴陽、張家界、重慶、昆明、西寧、成都、九寨溝、桂林、蘭州。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展與旅游學院院長王春雷教授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訪時表示,7月14日文旅部發布的通知,或許并不能一下子就給旅行社帶來很多實際的業務,“它更具有一種象征意義,即從政策上開始允許甚至鼓勵跨省旅游,不僅給旅行社增添了信心,也向旅游者釋放出了積極的信號”。
由于通知中明確,中、高風險地區不得開展團隊旅游及“機票+酒店”業務。出入境旅游業務暫不恢復。王春雷認為,從旅游目的地的角度來看,目前全國低風險地區的旅游恢復到了七八成,中高危險地區也在逐漸地恢復。而在產業結構角度,住宿、餐飲等剛性需求恢復得更加明顯一些,這一點在城市近郊和周邊游上表現得特別明顯。
當然,也有一些資深旅游從業者表示了謹慎的態度,認為暑假旅游存在的客觀阻礙因素極多——防疫形勢依然不會放松,核酸檢測以及目的地和出發地之間對于防疫監測的要求,會增加極高的時間成本,導致很多目的地幾乎無法成行;消費者收入預期悲觀,會影響當下的消費行為;旅游業在全面停頓近半年后,供應鏈已經受到嚴重損傷,資金的結算以及服務人員配備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遠距離交通成本的高昂,使得有利潤的復雜產品幾乎無法保持市場可以接受的價格。
王春雷則表示,在全國疫情得到穩步控制以及國家出臺相關政策等大背景下,暑假為整個國內旅游恢復迎來了一波小高峰,“因為市場需求一直都在”。根據攜程發布的《下半年旅游意愿調查報告》顯示,82.6%的被調查者下半年有意愿旅游。對于長途跨省旅游,有意愿的比例也超過八成。57.1%的被調查者表示,如果今年出境游恢復不了,會考慮增加國內游頻次。從旅游預算看,5000元到10000元的比例最高,占比39%。約30%的人計劃花費1萬元以上用于旅游,還有3%的人計劃花費5萬元以上。
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也預計2020年國際游客人數很可能會下降至60%至80%,倘若再次出現大規模疫情,情況將會變得更加糟糕。
王春雷進一步分析,從消費端看,今年暑期旅游市場呈現了三個基本特點,一是“點對點”的休閑度假旅游和本省市周邊的短途旅游更受消費者青睞;二是親子游、避暑游等有暑期特點的跨省旅游率先啟動恢復;三是在出行方式上,人們更愿意選擇自駕游、自助游和私家團等高品質旅游。
此外,王春雷還注意到8月11日《華爾街日報》和7月29日彭博社發表的兩篇報道。文章均與一些旅游股票的投資有關,其中,《華爾街日報》以“免稅熱潮助推了中國旅游業的股票大漲”為題,較看好中國旅游業的回暖。
事實上,從上半年業績表現看,多家A股旅游公司在二季度經營狀況得到改善,超出預期。伴隨基本面恢復,加上整個市場走牛的帶動,自7月以來A股旅游板塊開啟集體上漲模式。此外,6月底出臺的海南免稅購物新政策,更是催熱了相關個股連續大漲。
旅游、餐飲、酒店股大漲是投資者對于旅游業以及餐飲、酒店等相關生態圈下的產業下半年發展前景持樂觀態度的反映。
但由于時間跨度短,加上相關醫學專家認為今秋疫情仍有反彈可能,王春雷認為,和暑期旅游相比,“十一黃金周”不會有太大變化。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也于日前印發了《關于持續推進完善國有景區門票價格形成機制的通知》,明確2020年將繼續推動景區門票降價,不斷完善門票價格形成機制,著力規范景區價格行為,切實落實門票價格減免政策。
“景區門票免費或降價,是許多地方為釋放旅游消費需求而采取的促銷手段。其他還有政府發放的惠民旅游券,甚至開設旅游專列等,這些措施應該說都比較有效,畢竟消費者看的還是實惠。”王春雷以清明節期間黃山市推出的安徽人門票免費政策為例,“從景區容量管理的角度,當時黃山景區算得上是一個負面案例;但如果從政策的有效性來講,也恰恰說明優惠在很大程度上是會引導游客行為的”。
重新喚醒旅游需求的關鍵在于打消游客的安全顧慮。按照通知要求,旅游景區要繼續貫徹落實“限量、預約、錯峰”要求,接待游客量由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調至50%。
“一方面要盡快恢復旅游經濟,另一方面,目前仍有零星新發的疫情,而且隨著國際航班的逐漸放開,輸入風險始終存在。因此,防控疫情與積極迎客之間的平衡,政府公共服務和企業經營管理都要在透明化和精細化上下功夫。”王春雷提醒,跨省游有序放開以后,要正面引導消費者,避免報復性的旅游消費,同時游客出行仍需做好個人防疫;而對于全國景區而言,也一定要嚴格落實實名制預約制度,推動分時預約游覽,引導游客錯峰出游,防止扎堆。
“不光是進入景區、酒店等公共場所有相關防疫措施,早在我們從機場出發辦票時,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員就已經要求我們根據目的地添加當地的健康碼,測溫等步驟也是一個都沒有少。”譚思佳表示。
顯然,這個夏天里,掃碼、消毒、預約、限量,成為各地景區的“新常態”。
據報道,在陜西黃帝陵景區,按照線上預約、錯峰入園的原則,每天接待游客不超過68400人次,與此同時,做好疫情監測,落實測體溫、查驗健康碼、佩戴口罩游覽等相關防控措施。自跨省團隊游恢復以來,黃帝陵景區游客和收入較之前有大幅上升。
2020年8月21日,人們在重慶市南川區金佛山龍巖城露營,樂享清涼。
在四川,各車站入口處測量游客體溫、查驗健康碼;要求各旅行社提前準備好團隊游客相關資料,并確認好每名參團游客健康狀況后報備。各景區按照相關防疫要求,對入園游客實行“一日一進一測一登記”、憑“綠碼”自助入園。四川還鼓勵經營企業采取掃碼支付等非接觸方式付款,要求星級酒店、旅游飯店餐廳實行分餐模式,提供公筷公勺,推廣文明用餐禮儀。
江蘇省消保委也提醒公眾,跨省游有序開放后,游客跟團游、自由行等仍需做好個人防疫防護。
為提振游客信心,7月21日,旅行社行業集體發起“安心跟團游”倡議書和自律公約,4000多家旅行社響應;倡議書16條倡議包括安全上崗、游客健康確認、安心合同、安心小團等,自律公約包括測溫、驗碼、安心車、安心餐、安心導等服務標準。
“雖然這些防疫措施會影響旅游體驗,但反過來想,其實也是為了能給游客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旅游環境。我個人很期待,通過這次疫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業都能提高服務的品質。”王春雷說。
譚思佳則對此表示出了些許無奈:“實際進入景區后,由于天氣炎熱,很多游客就不戴口罩了。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保持距離,在人多的地方自己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
可以說,國內旅游業復蘇已成必然。但出境游,特別是需乘坐飛機的出游,復蘇需要更長時間。
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最新的預測顯示,2020年航空業乘客人數將會下降至少55%左右,比4月份預測的46%的下降更為嚴重。同時,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也預計2020年國際游客人數很可能會下降至60%至80%,倘若再次出現大規模疫情,情況將會變得更加糟糕。這一組織專家小組的大多數成員預計,國際旅游將在2021年下半年恢復。
早前,Airbnb(愛彼迎)創始人兼CEO Brian Chesky在接受CNBC采訪時就曾斷言:“由于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我們所熟悉的旅游業已經終結,這不意味著旅游業本身已經結束,而是我們所熟悉的行業運作方式,已經不復存在。” 王春雷表示,“這次新冠疫情在供給和消費端都促進了旅游業的創新發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制定出游決策時會更加理性,旅游產品創新和結構優化的步伐也明顯加快。”
而麥肯錫的調查也佐證了這一點,僅10%的受訪者表示下一次出游可能參加大型旅游團。68%表示根本不考慮這個選項;愿意跟團的人群也更中意少于10人的小型旅游團,31%表示會考慮小團,“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轉變。中國游客向來喜愛跟團,特別是出境游,跟團方便又省心。但如今,這些優勢已不足以抵消他們對大型旅游團安全性的擔憂”。
2020年8月20日,湖南鳳凰古城,游客在沱江兩岸游覽觀光。
的確,當前旅游業的發展已經告別單打獨斗的時代,更應以更融合、合作的姿態,進行全方位、多領域、整體化的運營。
“雖然疫情對旅游業產生了巨大沖擊,不少旅行社倒閉,從業者離開,對行業元氣帶來創傷,但同樣也是一次提質創新、資源重整的契機。”王春雷表示。
例如,不少景區景點“苦練內功”,一邊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資源,創新服務形式,一邊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上參觀、視頻直播、直播帶貨、線下活動等交相輝映。
8月初,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全國率先創建的云上湖南非遺館正式上線,場館運用VR全景技術,將線下展會送達云端。游客可通過湖南非遺官網、湖南公共文旅云、微信端等入口“進館”參觀體驗。場館還與京東湖南非遺商城云上互通,一展一銷相輔相成,游客可邊逛邊買,暢享多彩非遺,有效帶動文旅消費。
創新玩法不止于此,還體現在智慧服務上。貴州省推出“一碼游貴州”全域智慧旅游平臺,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為游客提供精準服務,目前已經覆蓋全省400多家景區。通過這個小程序,游客只需掃一下二維碼,就可預訂酒店,聽語音講解,查詢景區天氣,獲得景區周邊衛生間、加油站、充電樁等設施信息,享受“吃、住、行、游、購、娛”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務。
旅游業從業者,也因為這次疫情而抱團取暖。上海中旅僑務總經理高杰對《新民周刊》表示,今年641位境內外旅行業者成立了潤勃生態旅行論壇。“大家反思旅行方式、尋找企業自救出路、推動國內生態旅行、踐行負責任旅行。”在高杰看來,這可能是疫情后重啟國內旅游市場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