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際航
摘 要:少兒時期的科學探究興趣及科學知識學習對他們將來的發展十分重要,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注重少兒時期的科學教育,因此,少兒科普類圖書的出版與傳播十分重要。當前我國的少兒科普類圖書出版存在趣味性不足的問題,表現在內容缺少趣味性、形式趣味性不足、出版形態趣味創新不夠,本文對此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科普類圖書;出版;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2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0-0-02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家長越來越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我國的少兒圖書出版市場的發展也會越來越繁榮,尤其當前注重培養兒童時期的科學探究興趣及科學知識的積累,因此,少兒科普類圖書的出版與傳播十分重要。少兒科普類圖書的讀者主要是廣大的少年兒童,他們的認知能力還不是十分成熟,對于十分專業的科普知識理解能力較差,他們還存在“孩子氣”,更加注重圖書形式和內容的趣味性,只有他們對圖書形式和內容感興趣才能感覺到閱讀的趣味性,邊閱讀邊學習,在輕松、歡樂的狀態下受到科學知識的熏陶。
雖然當前我國少兒科普圖書出版的整體發展態勢較好,我國一些少兒科普圖書可以與國外引進的少兒科普圖書相媲美,但是多數兒科普圖書還是缺乏趣味性,不能給兒童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因此,少兒科普類圖書出版過程中應該注重趣味性提升。
二、我國少兒科普類圖書出版趣味性不足的表現
(一)內容缺少趣味性
科普類圖書的內容缺少趣味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少兒科普類圖書的內容遠離生活,科學術語較多,文體單一,少兒科普類圖書語言表達存在“說教”的特點,語言生硬,趣味性不足,讓少兒“望而生畏”;二是,少兒科普類圖書的主題知識比較落后,不能與先進的科技動向掛鉤,對于少兒讀書過程中“求新求異”的特點無法滿足;三是,少兒科普類圖書出版過程中的跟風現象比較嚴重,很多圖書的內容相似度較高,主題重復,比如《十萬個為什么》就有多個版本,如漫畫版、注音版、小學版等,還出現了“為什么”的系列圖書,如《卡通小學生十萬個為什么》系列、《優秀少年最應該知道的為什么》系列導致出版的圖書主題過度重復與集中,對于少兒科普圖書的興趣點挖掘深度不夠,導致他們在讀書過程中感覺索然無味,從少兒科普類圖書的長遠發展來看,這種現象應該改變,圖書出版過程中必須從少兒的角度來解釋科學知識,提升內容的趣味性。
(二)形式趣味性不足
少兒科普類圖書的形式主要包括圖書內容的表達方式、特點、結構等。形式趣味性不足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我國的少兒科普類圖書出版采用的寫作出版模式主要是通過編纂辭典、字典類工具書的文體來進行創作,確保了圖書出版內容的全面性,采用注解式、說明式、敘述式的文體表達內容,顯得比較沉悶,平淡無味。第二,少兒科普類圖書的作品結構趣味性不足,存在章節劃分混亂,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銜接邏輯不清,對于科學知識的講述不清楚,給少兒帶來認知障礙。
(三)出版形態趣味創新不夠
我國少兒科普類圖書的出版形態趣味創新不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少兒科普圖書的配圖比較粗糙,文字描述過多,少兒容易產生“閱讀疲勞”,此外還存在內容與配圖關聯度不高的問題,比如《神奇的化石》《探究式科普叢書》等圖書圖片混亂、知識點不嚴謹等問題被讀者糾正。第二,圖書的板式設計不新穎,排版方正,為了追求銷量圖書開本設計不合理等,比如《小萌童書:班尼的知識口袋書》熱賣時,很多出版單位不考慮圖書的內容和題材等開始出版小開本的圖書。第三,少兒科普圖書出版設計的互動環節較少,忽略應用移動APP、AR(增強現實)技術與科普知識相結合,降低了圖書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三、提升少兒科普類圖書出版的趣味性的措施
(一)提升圖書內容趣味性
對于出版社來說,在進行科普類圖書出版之前,首先需要對少兒的認知特點進行分析,符合他們的閱讀習慣,滿足他們對于閱讀內容的趣味性要求,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圖書的出版價值,獲得較好的市場反饋。少兒科普類圖書內容趣味性的提升主要采取以下措施:第一,采用幽默、生動的語言對書中的內容進行描述,并盡量將科學知識生活化,用生動的實例去闡述內容;比如大嚼科學系列圖書營養卷《大米的兄弟叫小米》,這本書以食物蔬菜、豆漿等為切入點,用“曬太陽也能補充維生素嗎?”這樣的科學故事,吸引兒童讀者。此外,圖書的字體設置應該多樣化,多采用方正娃娃體、華康娃娃體等增加圖書的趣味性。第二,圖書要采用前沿的科學知識,盡量用插圖、漫畫與簡單、易懂的文字將知識描述出來。第三,科普類圖書的主題要鮮明,比如《大嚼科學》系列圖書包括營養卷《大米的兄弟叫小米》、古生物卷《恐龍防身術》、動物卷1《吃老鼠的熊貓》、人體卷《一個人的里子和面子》、植物卷《大豆的N種死法》等,每一卷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深挖兒童閱讀興趣點,讓家長和孩子一起去品位科學知識。
(二)提升圖書形式趣味性
提升圖書形式趣味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圖書的寫作出版模式的趣味性提升,兒童有很多奇怪的想法,他們爛漫可愛,因此,圖書的寫作出版模式設計要契合兒童的心理感情,避免一幅圖片加一段文字,要具有新奇、感性等特性,如在環襯上作畫,第一時間抓住兒童的眼球。二是,圖書的結構趣味性提升。在圖書的結構編排上,突出圖文穿插,同時注重全文內容的統一與連貫。
(三)提升圖書出版形態趣味性
圖書出版形態趣味性的提升主要是版式設計、插圖設計及互動性設計。第一版式設計。圖書的版式趣味性提升需要設計者根據不同圖文之間的關系,確定排版的順序,哪張圖片應該放大,哪張圖片應該進行詳細的解釋等,同時在版式設計中還要注意留白,內容不能特別緊湊。版式設計中高效利用線框,線框可以設計成復古花邊的、自由圖案的,并且要與書的內容相契合。第二插圖的設計。插圖的顏色要鮮艷、漂亮,利用紅、橙、黃、綠、藍和紫等色調,提升圖書的吸引力,插圖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采用擬人化、夸張化的手法,比如《小朋友最想知道的100個為什么》圖書中,采用有趣、夸張的插圖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展現,書中的插圖小孩有大大的腦袋、小小的身體、大大的嘴巴,嘴巴中的小蛀蟲正在啃咬他的牙齒,讓他們知道刷牙的重要性。再如《我的第一本科學漫畫書》將所有的科普知識以漫畫的形式展示出來,將兒童帶入不同的閱讀場景,給他們的閱讀帶來更多的快樂。科普類圖書的主要作用是科普知識、啟迪孩子的智慧,因此,圖書插圖在設計中也要圍繞這個主題,通過童趣的方式向他們傳遞更多的科學知識。第三,互動式的設計。趣味性互動包括參與性互動與感官式互動。參與性互動主要是指圖書中的游戲活動和閱讀小獎狀活動,提高兒童閱讀的積極性和娛樂性。感官式互動主要包括視覺、聽覺等。視覺就是通過上面提到的板式、插圖、色彩等視覺元素提升內容的趣味性。聽覺就是在圖書中設計發音裝置,加強他們對于科學知識的探究性,還可以利用VR技術,通過連接手機,讓他們感受一些科學場景,提升他們的閱讀樂趣。
四、結束語
針對當前我國的少兒科普類圖書出版存在趣味性不足的問題,如表現在內容缺少趣味性、形式趣味性不足、出版形態趣味創新不夠,提出了相應的措施,期望通過分析為我國少兒科普類圖書的趣味性提升提供一些建議,促進少兒科普類圖書出版的長遠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海珠.少兒科普圖書出版的主體[J].科技傳播,2014(16):41+9.
[2]郜琦.少兒科普讀物的市場現狀及分析[J].科技傳播,2015(08): 123-124.
[3]馬桂琴.對原創少兒科普圖書出版的思考[J].出版發行研究,2014 (0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