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花 梁霏霏
摘要:教學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影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民辦本科高校只注重擴大規(guī)模,忽視了內涵建設,導致生源人數下降,民辦高校的教學管理改革勢在必行。通過對新建民辦本科院校教學管理進行調查分析,指出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根據問題提出可行性的建議,以推動民辦本科高校教學管理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新建民辦本科高校 教學管理 教學質量監(jiān)控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4-0026-02
近年來,我國民辦教育得到了飛速發(fā)展,特別是民辦高等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但是民辦高等院校在近些年大規(guī)模快速擴張的進程中,受民辦高校管理制度的約束和教師授課任務繁重等原因影響,凸顯出較多問題,如教學經費投入不足、師資隊伍建設落后、實踐教學條件落后、教學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學校的教學發(fā)展,導致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目前,教學管理是否有效,教學管理模式是否符合學校的發(fā)展等是影響民辦高等院校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本研究以H學校為例,針對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提升新建民辦本科高校教學管理的策略。
一、民辦高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教學工作是學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是保證教學工作有條不紊運轉的必要條件。只有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才能及時發(fā)現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以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H學校通過隨機聽課、學生座談、教師座談、教師教學經驗交流等方式,對課堂教學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總結與分析,發(fā)現教學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1.人才培養(yǎng)理念滯后
多數民辦本科高校教學過程管理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制訂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太隨意,沒有進行有效的市場調研;人才培養(yǎng)方案執(zhí)行不力;隨意調整課程名稱、學期、學分及課時數;隨意征訂教材,沒有進行相應的教材使用論證,等等。
2.信息化建設不足
教學信息化建設觀念及手段落后,有專門的教學管理軟件,但沒有真正使用。教學信息化平臺建設落后,導致當前在高校應用比較廣泛的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應用不足,不能很好地發(fā)揮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
3.師資力量建設不足
部分教師存在職業(yè)疲怠感,師德師風建設需進一步加強;教師教育理論素養(yǎng)總體不高,教育教學觀念相對落后;青年教師數量較多,教師教學能力及業(yè)務水平有待提升;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比較落后,教學研究改革及其成果應用方面尚有較大差距。此外,教學管理制度體系相對陳舊,不能很好地適應教學要求,部分制度落實不到位,課堂教學各環(huán)節(jié)質量標準不成體系。
二、提高民辦高校教學管理的策略
提高民辦本科高校教學質量,教學改革是重要舉措之一,可以從幾門課程開始改革,改革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試方法,然后以點帶面,逐步破冰。因此,民辦本科高校務必要做到加強內涵建設,加大教學改革力度,提高教學質量,這才是學校立校之本,發(fā)展之基。
1.更新人才培養(yǎng)理念
根據教育教學規(guī)律,架構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應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加大實踐教學經費投入,重點支持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實踐教學方法及手段改革研究、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要加大實踐教學比重,積極實行校企融合、學徒制改革,建立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實現“校企耦合,產學融合,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加強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領會、把握“以生為本、關愛學生”的思想,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準確把握人才培養(yǎng)的規(guī)律和特點,引導廣大教師更新教育理念,強化質量意識,深化教學改革,研究教學方法,提升教育教學能力,不斷改進教學工作。
2.加強信息化建設
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共享教育資源。當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高校提供了新的教學方式,只有做好信息化建設,才能有效開展教學活動。要整合學校多媒體資源,比如數字圖書館、多媒體教室等,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發(fā)揮線上教學的優(yōu)勢,利用微課、翻轉課堂等線上教學,結合傳統(tǒng)教學,取二者的長處,實現優(yōu)勢互補。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在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中加大實踐教學師資力量比重,增加雙師型教學結構比例,積極從企業(yè)吸引高級骨干人員作為專職或兼職實踐教學或管理人員。搭建科學合理的教師培養(yǎng)培訓體系,提供外出培訓或企業(yè)掛職鍛煉機會,實現教師多元化能力的提升,促進教師成長。構建有效的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充分調動教師的自覺性、自主性和能動性,激勵教師增加對教學的投入,關注教學成果的產出,完善教師知識結構,堅持教學反思,加強教學研究,激發(fā)自身發(fā)展,提升教師教學技能和水平。提高師德師風素養(yǎng),加強師德師風教育,形成積極上進的教師群體和濃厚的教學氛圍,嚴格教育教學管理,培育嚴謹治學、從嚴治教的作風,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道德素質、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推動學校教風建設水平不斷提高。
4.完善質量標準,建立評估機制
民辦本科高校要重視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尤其要做到有章可循,按制度管理,按制度辦事,教學質量監(jiān)控管理也不例外。因此,學校應完善各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標準,制定各主要環(huán)節(jié)的評價標準,應用于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應用于教學管理中,最終形成校內自我評估、自我反思、自我整改、自我總結、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環(huán)和長效機制,促進教學質量提高。建立教學評估機制,健全教學質量評價制度,每學年按計劃對各教學單位的專業(yè)建設、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教學研究與改革、教學管理、質量控制等進行評價。
5.建立監(jiān)控機制,加強督導管理
建立校院兩級質量監(jiān)控體系,針對課堂教學監(jiān)控、教學運行檢查、教學督導管理、學生評教及教學信息反饋、教學專項評估等教學質量監(jiān)控及反饋機制要逐步完善,形成閉環(huán)的良性循環(huán),促進教學監(jiān)控效果。校級教學督導組不僅要對學校層面的教學工作進行全面檢查、督導,而且要用發(fā)展的長遠眼光,高瞻遠矚,對學校教學工作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更注重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管理層面上,不僅要注重理論教學的質量監(jiān)控,還要加大實踐教學的質量監(jiān)控力度,尤其在實驗實訓、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畢業(yè)實習方面應建立相應的質量標準及監(jiān)控體系。
6.正確看待學生評教,促進教師成長
學校每個學期都會組織全體學生進行網上評教,有的教師對此提出異議,認為學生網上的評教結果不公平、不客觀,具有學生個人感情因素。有時教師為了迎合學生,在課堂等教學中會對學生疏于管教。但學生的評教真的是毫無意義嗎?答案是否定的。學生對任課教師的評價有利于教師清醒地認識自我并反思,認識到教學的優(yōu)勢與不足。在實際教學評價中,不能完全否定學生評教的可信度和對教學的參考價值,即使學生評教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觀性,但對于學生在評教中提出的問題,教師及教學管理人員也要認真總結,認真反思,找到問題的根源,并及時改進。
7.完善通報制度,落實管理責任
為保證制度的貫徹落實,激勵教師研究教學,提高課堂授課水平,民辦本科高校應建立校院兩級的教學檢查通報制度,定期組織常規(guī)教學檢查及專項檢查,檢查課堂教學情況、學生到課率,檢查教師教案書寫規(guī)范及內容、學生作業(yè)布置及批改、學生考勤記錄、教研活動開展、教學研究改革、實踐教學等,做到學期初檢查教學準備情況,期中檢查教學進度及教學運行情況,學期末檢查教學取得成效。針對管理規(guī)范的教學單位,給予表揚肯定,并在年度考核中給予評優(yōu)加分獎勵,針對違反規(guī)定的,給予通報批評并按要求進行整改。
8.加強教學考核,促進科學管理
改革評價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內動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豐富考核內容。考核內容要能夠全面反映出教學管理水平及教師教學情況,將日常管理水平、學科建設、專業(yè)建設、課程建設、教師授課水平、教學競賽、參與教研活動、調代課等情況納入考核范疇。綜合考核方法,采取重點考核與全面考核相結合、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評價模式,做好自我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領導評價工作,采用聽課、座談、查看教學資料等全方位的信息對教學工作進行系統(tǒng)全面的評價考核;合理運用考核評價結果,以公平、公正、科學、合理為原則,將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對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依據,使考核評價的鑒定、指導、激勵等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袁晶晶.基于高校實踐教學管理信息化模式分析[J].中外企業(yè)家,2018(17):158.
[2]張娟.高校教學管理隊伍建設的反思與應對策略[J].智庫時代,2019(39):105-106.
[3]陳慶.關于大學本科教學管理的幾點思考[J].科教論壇,2019(11):82.
[4]傅婧.民辦應用型本科高校教學質量提高探討[J].知識文庫,2016(19):74-75.
[5]張俞.民辦本科高校繼續(xù)教育信息化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5):62-63.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