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文
摘 要:本文通過對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的現狀以及關鍵性因素——讀者、館員、內容的分析,探討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如何利用新媒體技術解析讀者需求,培養閱讀推廣人,創新服務方式,多方激勵,以提高閱讀推廣質量。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079 (2020) 10-0-02
一、引言
新媒體(New Media)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衛星等渠道及電腦、手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新媒體時代人們的閱讀方式產生了質的變化,不再局限于紙質的館藏資源。《2019中國圖書市場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線上圖書用戶在不同的閱讀方式中,電子書占94.1、紙質書占77.0、聽書占64.1,而用戶看電子書的時間比更是占到47.9%。此外,報告也顯示,16~25周歲的人數占19.2%,26~35周歲的人數占39.7%,可見數字閱讀符合高校讀者的閱讀偏好。高校圖書館作為師生提高自我知識素養的“第二課堂”,面對不可抗拒的數字閱讀模式,在閱讀推廣中如何更新觀念,利用新媒體技術,創新閱讀服務,滿足讀者多元化需求,激勵讀者參與,提高閱讀推廣質量,是當前迫切需要攻克的難題。
二、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現狀
2019年3月16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倡導全民閱讀,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這是自2014年來,政府工作報告連續第六次對全民閱讀進行“倡導”。隨著“全民閱讀”的推進,很多高校圖書館都開始重視閱讀推廣,開展了一系列閱讀推廣活動,如:圖書推薦、讀書沙龍、讀書征文比賽、名人講座、“真人圖書館”等活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高校圖書館在服務于教學和科研的同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圖書推廣活動,讓讀者充分利用文獻資源,多讀書,讀好書。
得益于新媒體,人們的閱讀方式更加靈活,不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視頻、音頻等閱讀模式,隨時攜帶的手機、iPad等閱讀載體,無處不在的互聯網等,讓讀者能隨時隨地獲取到所需的知識、信息。數字閱讀的快捷、輕松、隨意,恰好迎合了當前快節奏的生活,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和喜愛。新媒體背景下,圖書館運用了校園化媒體(如微信、微博、論壇等)閱讀推廣模式進行宣傳。通過微信公眾號,向讀者推薦館藏熱門圖書、經典圖書等,引導讀者入館閱讀。
現階段,多數高校圖書館是從流通部抽調人員來策劃和組織日常閱讀推廣活動,信息中心安排信息素養課程,技術部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沒有對閱讀推廣的整體規劃和章程。參與活動的館員受專業背景和自身知識素養的影響,在與讀者交流時很難給出專業的閱讀指導,對閱讀推廣活動的推動力較弱,嚴重影響了閱讀推廣的質量。
三、高校圖書館推廣閱讀的關鍵影響因素
(一)閱讀推廣實施對象——讀者
首先要重視讀者,以讀者的自身需求為出發點來策劃每一場閱讀推廣活動。
在一些剛入學不久的大學新生看來,圖書館的功能只局限于借書還書方面。這一層次的讀者對紙質書的需求量相對較大,偏愛于經典圖書、暢銷書等,零碎時間較長,更容易關注圖書館的閱讀推薦。而高年級的學生,經過兩年圖書館信息素養課的熏陶,對圖書館開展的各項服務有了基本的了解,他們閱讀的目的性更強,對學科類圖書的需求量變大,更希望圖書館能給予專業的精確推薦。同時,紙質資源已經不能滿足學習需要,電子資源躍入他們的視線。但大部分學生滯留在CNKI和超星發現電子書的檢索上,并沒有更深層次的應用。畢業生,基于升學和就業的壓力,他們更需要考研(博)類輔導書、面試、職業規劃類等圖書。碩博研究生和教師,屬于科研型讀者,對電子資源的利用率高,更多的關注圖書館的學科服務,一般很少參與閱讀推廣活動。
因此我們要聚焦讀者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創新服務方式,喚醒他們的讀書興趣,引導深層閱讀。
(二)閱讀推廣的主體——館員
館員主要負責閱讀推廣活動的策劃、組織、宣傳與評估。館員的知識素養水平與閱讀推廣活動的成效息息相關。館員不僅要具備較強的閱讀素養,還要有較強的溝通能力,以便更好的了解讀者的需求,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給予專業的閱讀指導,從而拉近與讀者的距離,提升活動的質量。同時,要勤于關注其他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的成功案例,總結經驗,合理地運用到本校的閱讀推廣工作中。新媒體應用與管理服務相結合后,館員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識素養水平和多媒體技術應用能力,閱讀推廣需要更多專業的人士參與進來。
(三)閱讀推廣的媒介——新媒體技術
在新媒體時代,讀者的閱讀方式產生巨大變化,以新媒介為載體的電子閱讀方式更受讀者的青睞。閱讀信息更加海量龐雜,利用數據分析技術有效獲取讀者所需的閱讀內容,借助新媒體平臺,通過圖文、影像等數碼方式,將內容直接呈現在讀者眼前。對熱門圖書開展線上“讀書會友”活動,為讀者搭建讀書交流平臺,讓讀者盡享閱讀的樂趣。技術為閱讀推廣活動帶來了創意和活力,技術與資源的有機結合,讓閱讀以更加豐富的內容和形式推廣開來。
四、新媒體時代提升閱讀推廣質量的舉措
(一)組建閱讀推廣部門
為保證閱讀推廣有組織、有計劃的進行,高校圖書館可以在流通部、情報處、信息中心、技術部等相關部門挑選適合閱讀推廣的人才組建閱讀推廣部。和學校諸如宣傳部、學生部等相關部門深入長期合作。由高校圖書館牽頭,借助全校各部門的力量,群聚群策,對閱讀推廣工作進行整體規劃。建立健全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及考核機制等,使館員有章程、有計劃地開展閱讀推廣工作。齊全的人員配置,可以提高閱讀推廣工作的效率;與學校各部門間的通力合作,可以提升閱讀推廣活動的參與度;完善的管理機制,可以調動館員的積極性、提高館員的服務水平。
(二)培養閱讀推廣人
曾瑛認為,閱讀推廣人能力建設是全民時代的需要,是圖書館服務專業化的體現。讓參與人員接受專業、系統的培訓,可以有效地提高參與人員的知識素養。2014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在全民閱讀推廣峰會上啟動了“閱讀推廣人培育”計劃,推出專題課程,課程不局限于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還增加了如語言文字學、傳播學、管理學、心理學、營銷學等專業學科基礎知識部分。
新媒體時代,閱讀推廣人還應該具備現代信息技術、數據分析、活動的設計和組織等專業能力。讀者在圖書館借閱書籍、查找論文、參加活動等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分析,準確預測出讀者的閱讀需求。根據讀者需求,選擇針對性地閱讀推廣的內容,完成活動的設計。圖書館應甄選一批有信息技術、數據分析專業背景或感興趣的館員重點培養,邀請專家進行系統培訓,解析成功案例。
另外,慕課和陽光悅讀上有豐富免費資源,閱讀推廣人可在線聆聽專家講座,跟華中師范大學李玉梅老師學習《圖書館智慧服務中數據獲取》,跟南京大學邵波老師學習《新一代服務平臺環境下圖書館數據管理與服務》,跟西南交通大學高凡老師學《閱讀悅讀越讀——高校圖書館經典閱讀推廣探索與實踐》等。然后,將學到的進行歸納、整理、總結,并應用到閱讀推廣中。
(三)閱讀推廣內容的具體化推送
新媒體環境下,微信公眾號不應該只是推送通知和心靈雞湯的工具,閱讀推廣的優秀內容也可以文字、視頻或音頻的方式呈現。現階段,很多高校圖書館已與京東讀書等多媒體平臺合作,豐富圖書電子版的內容。同時,面對有較高藝術素養的大學生,高校圖書館可充分利用人才優勢,向全校征集不限主題、不限形式的作品,可以是高雅的、文藝的、有趣的或是搞笑的……將其開展為一項常態化的活動。讀者在閑暇之余可以自己組團參與活動,對于播音主持經驗的讀者,可以聘請他們為圖書館的兼職主播,圖書館提供空間和設備。圖書館亦可邀請教授學者參與其中,提供講課視頻、對熱門事件的專業評論等豐富的音頻內容等。高校圖書館將征集到的作品加以整理、篩選、發布,形成自己的優質平臺,成為校園版的抖音、喜馬拉雅。為讀者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讓更多的讀者參與其中。
(四)基于數據統計的個性化服務
對讀者的閱讀需求進行前期調研,將傳統調研方式和新媒體手段相結合,了解不同讀者的閱讀行為、閱讀興趣和閱讀需求。新媒體時代,高校讀者的閱讀行為都被電子化記錄,以數據的方式更好的存儲,主要包括讀者在檢索、借閱、移動端的使用、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等方面的行為。圖書館可以通過大數據資源分析等方式分析高校讀者的閱讀行為,將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挖掘讀者的閱讀需求和閱讀偏好,針對不同的讀者提供不同的服務。創新服務內容和方式,根據讀者的興趣設計個性化內容,線下線上隨時答疑、推送,讓讀者隨時隨地享受圖書館的個性化服務。
(五)多方激勵機制共同推進
激勵,是管理活動中的關鍵環節。通過適當的獎勵或懲罰,可以有效地幫助組織實現既定目標,提高完成質量。圖書館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可以點燃館員的激情,調動館員的積極性和創新性。為想提升自我,展示自我的館員提供動力。對在閱讀推廣活動中表現出色的閱讀推廣人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如參加特定培訓、外出交流等。進一步開拓他們的視野,提升業務能力,更好的服務于閱讀推廣工作。將館員在閱讀推廣工作中的表現進行分級評價并與績效掛鉤,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考察部分等。
同樣,對讀者也要引入新的激勵機制。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在運用傳統方式的同時,也應考慮到讀者的變化,緊跟當下的閱讀趨勢,創新激勵方式,調動起讀者對于閱讀的積極性。如山東大學圖書館根據借閱記錄,在圖書館文化節開幕式中評出“閱讀達人” “文明讀者”等,并贈送具有紀念意義的小禮品,給予讀者精神和物質激勵。浙江大學圖書館開展的“浙大東方論壇”系列講座,邀請國內外知名教授、學者、企業家等開展專家講壇,利用名人激勵,調動讀者的參與熱情。圖書館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讀者在閱讀活動中的表現,以圖文、視頻等形式記錄下來,畢業時作為“和你一起畢業之圖書館篇”的組成部分來呈現,以此激勵。
五、結語
新媒體時代,讀者的閱讀時間變得碎片化。高校圖書館順應時代潮流,利用現代化技術和新媒體平臺,創新閱讀推廣模式,加快培養專業人員的步伐,同時激勵讀者與館員,提高閱讀推廣的質量,實現高校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工作的初衷。
參考文獻:
[1]2019中國圖書市場報告[EB/OL].http://report.iresearch.cn/wx/report.aspx?id=3497,2019-12-30.
[2]張世佳.基于高校讀者需求層次分析的閱讀推廣模式構建[J].創新科技,2018(07).
[3]李英,李晉瑞,梁玉芳.閱讀推廣深化與館員閱讀素養提升淺論[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7(12).
[4]李景成.多元視角下高校閱讀推廣人隊伍建設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09).
[5]曾瑛.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人能力構建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9(02).
[6]程桂練.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常態化策略研究[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15(04).
[7]羅文華,數字閱讀時代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人隊伍建設探析[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0(01).
[8]任運月,李桂華.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運營策略及運用現狀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9(06).
[9]謝燕,鄒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9,445(02):27+91-95.
[10]屠健,田壯壯,柏珍珍.協同共生:圖書館閱讀推廣質量提升的應然選擇[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8,411(17):128-130+133.
[11]趙珊珊.圖書館專業閱讀推廣與推廣信息質量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9(4).
[12]闞輝.高職院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服務質量管理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020(007):129-131.
[13]許天才,楊新涯,徐娟,等.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評價機制的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6(17):47-52.
[14]李鋒鋒.基層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與服務質量的思考[J].圖書館工作,2013(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