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藝偉
摘? 要:90年代的香港依舊處在動蕩不安的環境下,移民也成了那時的人們逃避現實生活的一種方式。黃碧云將發生的一切看到并以其獨特的“黑暗”文風記錄下來,給香港文壇帶來了一陣轟動。本文在香港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下,對黃碧云小說中各式各樣不同尋常的愛情進行分析,從而對部分作品中所描繪的愛情觀、作品本身流落出來的漂泊感給出了新的見解。
關鍵詞:愛情觀;漂泊;病態;黃碧云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4-0-02
黃碧云,1961年生于香港,是香港著名女作家。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畢業,亦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犯罪學碩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法律專業文憑。曾任新聞記者,為合格執業律師。1987年于香港城市當代舞蹈團演出單人表演《一個女子的論述》。2000年于香港藝術中心演出讀書小劇場《媚行者》。臺北大田出版:《七宗罪》、《突然我記起你的臉》、《烈女圖》(獲1999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獎)、《媚行者》、《無愛紀》、《血卡門》、《后殖民志》(獲2003年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1994 《溫柔與暴烈》獲第三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小說獎。不管是她的小說還是散文,都不將溫柔、陽光作為整篇文章的基調,而是劍走偏鋒,如此,也是在文壇中硬生生殺出一條血路。而她筆下對于愛情的描摹更是令人著迷,我們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小說中的愛情進行分析。
一、同性之間的愛情
黃碧云實在是不像尋常女子或者說是尋常作家一般,在文章的結尾有男子、女子、孩子,三個人幸福生活的結局。她避開了這些生活中的美好、幸福,而是關注于人性中的丑惡,社會中的黑暗,甚至是生命的盡頭――死亡,來講述一些別樣的故事。關于愛情,黃碧云沒有謹小慎微,沒有循規蹈矩,而是有著獨到的見解?!端桥樱乙彩桥印分械摹拔摇睂υS之行的愛慕“我甚至沒有對之行說過‘我愛你。但此刻我知道,我是非常愛戀她的……”不管是90年代的香港,還是如今的社會,同性之間的愛慕都是不被看好,或者說是不被世界所認可的愛情。就像那時舍監對“我”說的話“你們這樣——是不正常的,這有礙人類文明的發展。社會之所以維系而成一個穩定的制度,全賴自然的人類關系”。但黃碧云卻敢于講這件事情,敢于吐露出屬于他們的話,“為什么要將你們的道德標準加諸我們身上呢,我們又沒有妨礙別人”。很明顯,作者是持支持態度的。雖然文章的結尾,只能以一句“何必如此,我原以為我可以與之行廝守終生的?!苯Y束,但至少在黃碧云筆下的“我”曾經那么熱烈的愛過就夠了。
在90年代的香港,黃碧云就能有如此超前的愛情意識,一方面與香港特定的社會環境有關。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性的大都市,包羅萬象,各種文化在這里碰撞交融,不同的文化意識形態讓香港的作家們擁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鮮接觸,長此以往,黃碧云在這樣的環境中氤氳出更加超前的愛情觀也是正常的了。另一方面,也與黃碧云本人有關,過于脆弱敏感的心靈,和她過于孤獨的姿態。兩個女子之間的愛情,或許是她在渴求一種超脫于友情之上的感情,就算明知道結局并不是那么理想,但至少為了這份執著努力過就夠了。她曾經說過“我不要100萬個讀者,只要一個用心讀者足矣”這樣的話,雖然盡顯孤獨,但卻又表明她渴求“伯牙子期”般的知己。
很多人都將黃碧云的《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當做一本寫給同性戀的書來看,但筆者認為不盡然,雖然作品本身立足于一種獨特的愛情觀,描繪了同性戀人之間不為世俗所接納的、只有一方執著的痛苦不堪的愛情。但更多的是作者對于另一種感情的呼吁與渴望。
二、飄搖中的病態愛情
90年代的香港是“你不知道餓死的人身體有多發脹,餓得緊一個人腫得像兩個人,到處都在吃人肉包”這樣的一番景象。在這樣生存都變得像是一件很難達到的事情時,人們開始紛紛出走,來尋找出路。就在此時,“葉細細”出現了,與尋常的愛戀不同,葉細細愛上的是如同“父親”一般存在的詹克明。而葉細細渴望一種施虐般的愛情,正如她在經歷對詹克明強烈的愛意之時常常嘔吐一般。說是愛倒不如說是一種病態畸形的依戀。誠然,黃碧云寫下這部作品時,并不僅僅是將其當做一部單純的描摹愛情的作品來敘寫的,不同于《廣島之戀》,香港的回歸更像是“女兒”離開了“繼父”,葉細細也從這場長達多年的畸形愛戀中抽身出來,而此時更顯不適的卻是作為“施虐者”的詹克明,“胃里直打哆嗦,全身發抖,我彎下腰去,看到灰黑的瀝青馬路,跪下,脾胃抽搐,就此強烈的嘔吐起來。”同樣的姿勢,同樣的宣泄情感的方式,這文末最后的動作則是黃碧云想讓讀者看到的:在相同制度的強制下,被殖民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殖民地。
單從感情出發,讀出的是少女對父親畸形的愛情。情到深處,嘔吐變成了她宣泄、表達愛情的姿態,傷害對方成為了她性交的“目的”,感受被凌虐或是說施虐的快感。雖然可說是心理變態,但在筆者看來,黃碧云給予葉細細的更多的是同情與憐憫。太愛了,愛得失去了自我,愛得癲狂,愛的畸形,大抵就是這個樣子了吧。
三、漠然的愛
初讀《失城》,只有滿滿的不解,究竟是多么的不愛,或是說有多大的仇恨,才會對相守多年的妻子和孩子痛下殺手?究竟是有多么強大的心理素質,才能在殺了人之后,鎮定自若地請鄰居到家中來做客,還毫不避諱地提起血液和殺人?屬實不懂。真正讀過之后,方才醒悟:不是不愛,只是一種不得不漠然的愛。隨著陌生環境的壓迫、失業的壓力、歸去的無望,兩人之間漸漸滋生出仇恨與怨懟,陳路遠不止一次地想要殺死趙眉,而正如趙眉所說“陳路遠,我知道你恨我,你恨我迫你離開香港。但誰知道呢?我們從油鑊跳進火堆,最后不過又由火堆跳進油鑊,誰知道呢?”趙眉在深重的絕望中自虐、虐子,幾乎精神崩潰。終于,為了成全所愛的人,陳路遠用大鐵枝將妻子、四個孩子、大白鼠殺死,之后鎮定自若地請鄰居詹克明見證現場并幫助報警:“我愛我的家人,所以為他們做決定?!?/p>
這是愛嗎?是愛吧,只不過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而是大環境逼迫下的一種漠然的愛。陳路遠最后的話多么的無奈,“我愛我的家人,所以為他們做決定。”活著時所有的人都互相折磨,幾近崩潰的邊緣,甚至于在糟糕的社會環境下幾乎是活不下去,那么還不如死去,帶著還殘存著的對對方的一絲愛意趕赴黃泉。盡管在生命的最后他們回到了香港,但早已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用王德威的話說就是:“地理空間的似非而是逐漸變成心理空間的似非而是—— —這家人‘回來了,卻一點點失去了他(她)們念之存之的地盤。除了死亡,那最后的‘歸宿,他們無以解脫?!?/p>
死亡,對于他們來說,反倒成為了最好的解脫。黃碧云的寫作從不避諱死亡,她將死亡賦予了一種新的含義,更加的惹人注目。同樣,在《失城》中,黃碧云用死亡展現了一種獨特的愛情觀――漠然的愛,不是對于所愛之人無動于衷,而是愛到深處,被迫漠然。
結語:
黃碧云就像是一個與世界格格不入的人,孤獨、黑暗又壓抑,對死亡懷著別樣的心情。誠然,她在這個世界上依舊只是一個平凡的小女子,但卻是不同的,在她的愛情觀中,看不到小愛的你儂我儂,只能看到大愛或者說是社會類型的愛情觀。不管是關注同性戀愛的超前思維、漂泊中病態愛情的獨到見解,還是對漠然的愛的嶄新詮釋,都顯得格外引人注目。黃碧云這樣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她筆下的作品更多展現出的是對社會現狀黑暗面的深刻挖掘和對人性丑惡的準確表達??床坏綄ζ礋o依的抱怨,只能體會到一種深切的無奈,身處于大的時代背景下的悲涼與無奈,還有一種新穎的愛情觀與處世觀。如此內心柔軟的女子,不希望她活得熱烈而又充滿陽光,只希望她能夠如愿死時溫柔而有尊嚴。
參考文獻:
[1]黃碧云.《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M].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4.10.
[2]黃碧云.《后殖民志》[M].大田出版有限公司,2003.2.8.
[3]黃碧云.《末日酒店》(中英對照版)[M].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14.3.
[4]黃碧云.《嘔吐》[M].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4.10.
[5]黃碧云.《一個流落巴黎的中國女子》[M].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4.10.
[6]黃碧云.《失城》[M].麥田出版有限公司,1994.10.
[7]法]瑪格麗特 ·杜拉斯著 邊芹等譯.《廣島之戀》[M].春風文藝出版,2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