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國17世紀的著名清教徒作家約翰·彌爾頓的長詩《失樂園》主要講述了天堂曾經的光之君主墜落了九個晨昏墮入地獄后引誘亞當與夏娃偷吃禁果,最終導致亞當與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園的故事。長詩雖然選自《圣經》,但詩中的魔鬼形象卻大不相同。本文主要對比《失樂園》與傳統基督教中的魔鬼形象并提煉其中所蘊含的原罪意識。
關鍵詞:《失樂園》;約翰·彌爾頓;魔鬼形象;路西法;原罪
作者簡介:楊茜(1995-),女,漢族,遼寧省葫蘆島市人,青海師范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外文學與文化關系。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4--02
《失樂園》是英國作家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1608年12月9日~1674年11月8日)創作的長篇詩歌,詩歌全文共12卷,以《圣經》作為創作藍本,主要取材自《圣經·舊約·創世紀》。時至今日被譽為世界文壇上彌足珍貴的藝術瑰寶,分析《失樂園》中為魔鬼塑造的全新形象為長詩所帶來的魅力。
一、黑暗的沉淪:傳統的魔鬼形象
(一)傳統的魔鬼形象
因為有了光明才會有黑暗,但失去光明后黑暗會依然存在。因此,在宗教體系中既有代表光明的神明同時也會有代表黑暗的魔君。傳統的魔鬼形象大多是帶來災難與死亡的反面形象,如誘惑夏娃取食禁果的死亡天使薩麥爾、為人間帶來疫病與毀滅的亞巴頓、參與末日審判并將三分之一的海水與土地變為苦毒的茵陳、原始混沌之海的支配者拉哈伯以及所羅門七十二柱魔神等。“悲哀之國的皇帝從半胸以上露出在冰層外面……如果他原先那樣美如同現在這樣丑一樣。”[1]這是但丁在《神曲》中對魔君路西法的描寫。在《啟示錄》中亦記載了許多的魔鬼的形象。這些魔鬼的形象本身大多是人們將生活中所發生的不好的事情的凝聚體,用以襯托神明的神圣與慈愛,也借以警告世人。傳統的魔鬼形象與神明形象之間的落差非常明顯,使人們心中的善良與邪惡的凝聚體,因此,傳統的魔鬼形象一直是與神圣的天使形象對立存在的。
(二)光之子與暗之子之戰
天使與魔鬼的對立自然也會引發戰爭,從數次的神魔角力以及著名的北境起義中便可以看出。在《死海古卷》中也記載了大規模的戰爭,被后人稱為光之子與暗之子之戰。從文中可以看出幾位天使長均參與了戰爭,而與之對立的黑暗之子貝利爾、月之天使沙利葉等便是代表了傳統意義以罪惡與災難象征的魔鬼形象。《死海古卷》中對于大天使長米迦勒等天使的形象描寫是無比光輝的,反之,與神對立的魔鬼則依然是站在黑暗的陰影里形象,他們為了毀滅、為了破壞而發動戰爭,這種毀滅與破壞對于人們是有危害的,顯然在人們心中這并不是正面形象。
(三)地獄之門
地獄與天堂相反,是魔鬼的所在地。因此,地獄的形象與魔鬼的形象是相映的。在傳統的觀念中,地獄是罪人的懲罰之地,是一切苦難的發源地。“由我進入愁苦之城,由我進入永劫之苦,由我進入萬劫不復的人群中。”[2]這是但丁對于地獄之門的描寫,由此可見,在他的作品中的地獄與魔鬼的形象都是人世的苦難的集中體現。同樣,在薩特的《禁閉》中也是將地獄定義為罪惡的靈魂互相折磨的場所,在這里存在的都是身負罪孽之人。綜上所述,傳統的魔鬼形象是沉淪于黑暗中的陰影,是塵世的苦難與災厄的源泉。
二、自由的反叛:《失樂園》中的魔鬼形象
(一)《失樂園》中的魔鬼形象
不同于以往傳統觀念塑造的魔鬼形象,彌爾頓在《失樂園》中賦予了撒旦(Lucifer)敢于為自由而反抗的正面形象。他本是天堂里最光輝的大天使長,即使是墜落了九個晨昏,他依然是最美的光輝。在彌爾頓的宗教信仰中,顯然不可能把撒旦作為可歌頌可贊揚的對象,所以在長詩的大方向上,他依然是與神對立的魔鬼形象。但是結合當時彌爾頓所處的時代背景來看,他對撒旦所做的事情是給予肯定的,也表達了自己希望通過反抗獲得自由以及對封建權威的不滿。由此可見,詩歌雖然萃取自《圣經》,但彌爾頓在《失樂園》中所塑造的魔鬼形象絕非等同于傳統宗教意義上的魔鬼形象,而是塑造了一位如同希臘英雄式的反抗者與領導者的撒旦形象。
(二)北境起義與墮天之戰
在長詩《失樂園》中,最能體現撒旦的反抗精神的情節便是他所發起的墮天之戰。在《圣經》中,路西法的墮落被歸結于不愿臣服于圣子之威,“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從天墜落?你這攻敗列國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里曾說: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舉我的寶座在神眾星以上;我要坐在聚會的山上,在北方的極處。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與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墜落陰間,到坑中極深之處。”[3]。在《失樂園》中,撒旦因為引誘亞當、夏娃偷食禁果而引發了戰爭,最終失敗并遭受神譴,在塵世間墜落了九天九夜終落于懲罰墮落天使的硫磺火湖中。在整理了地獄的勢力之后,他決定繼續挑戰神的權威。從他發動的戰爭中可以透視到他對于自由的渴望和昂揚的反抗精神,這與宗教意義的神魔角力是完全不同的。
(三)潘地曼尼南
從《失樂園》的第一卷的最后可以看出,在墮入地獄后,撒旦便迅速與其余眾位魔鬼及墮落天使們開始重塑自身的勢力,并使瑪門等在短時間內建造了恢弘壯麗的潘地曼尼南(萬魔殿)。在《失樂園》中,萬魔殿是由墮落天使們建筑的地獄都城。潘地曼尼南首先是由瑪門提出的,同時在《失樂園》中也描寫了惡魔們在這里舉行會議的景象。“剎那間一座巍峨的建筑平地蒸騰而起,云霧繚繞,有悠揚交響樂之聲,還有悅耳的嗓音,建造得宛若神殿……”[4]這是彌爾頓對萬魔殿的描寫,不同于地獄的陰森恐怖,潘地曼尼南宏偉壯闊如同神殿一般,可見彌爾頓對于逆天而行的路西法及瑪門、別西卜和貝利爾、莫斯提馬這些一起為自由而戰的魔鬼和墮天使們是持有正面的、積極的態度的。綜上所述,《失樂園》中的魔鬼形象是敢于為了自由而反叛天堂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