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蓉
埃魯德·基普喬格的訓練營位于肯尼亞高山地帶,四周被綠樹環繞。這位偉大的長跑運動員清楚地記得自己輝煌職業生涯的開端。
童年時,基普喬格每天都會跑步。與肯尼亞的其他學童一樣,他需要跑很長距離去學校,放學后又跑回家,“根本不知道自己跑了多遠,因為這是每天必須做的事情”。

基普喬格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長跑運動員之一。
2002年,年僅18歲的基普喬格被永遠改變了人生:為了開發跑步天賦,教練帕特里克·桑為他提供了一項訓練計劃。但是,基普喬格連一支筆都沒有。他回憶說:“我用根棍子把那項計劃寫在手臂上,保留了10天。后來,我把它塞進腦海里,跑回家后再拿紙和筆把他告訴我的話寫下來。”
17年過去了,基普喬格35歲,依靠驚人的運動成就成為一位百萬富翁,全球第一位在兩小時內跑完馬拉松的選手。他保持著年輕時的低調,盡量遠離喧嘩,在一座偏遠、安靜的肯尼亞村莊過著簡單又充實的生活。
基普喬格堅持每天訓練,對他來說,周一到周五的跑步就像宗教儀式。雖然基普喬格的家距離訓練營不遠,但在訓練日,他仍然選擇在訓練營的宿舍里過夜。他說:“在這里,我們的生活很簡單。早上起床,去跑步。如果到了做清潔的日子,我們回來就會打掃房間,或者放松一下,接著吃飯、按摩。下午4點鐘跑步,晚上喝茶、放松,直到睡覺。就這么簡單。”
訓練營所在村莊的海拔達到2400米,不過,腳踏實地的態度才是他成功的秘密武器。帕特里克·桑在2002年創辦訓練營,初衷是為有潛力的年輕運動員提供訓練,但他沒想到,基普喬格愿意一直待在這里訓練。基普喬格的經紀人瓦倫丁·特魯烏說:“我們覺得他會在外邊居住,但他想住在這里。”
基普喬格有固定的訓練計劃,每周二賽道訓練,周四長跑訓練,周六間歇訓練。另外,每天下午還要跑步10公里,這被稱為恢復性訓練。廚師會準備每天的飯菜,在固定時間提供。廚房很小,里邊只有一個爐子和兩只爐盤。廚房旁邊就是飯廳,墻上掛著一張顏色已經發黃的海報,上面寫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這座訓練營給人的感覺就像一家廉價旅館。吉奧弗雷·卡姆沃爾是半程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與基普喬格一起訓練。他解釋說,簡單正是其魅力所在,“我認為,在訓練營生活對我們有好處。在遠離家人的環境下,我們會更專注,集中精力練習跑步。我們非常重視跑步,對跑步運動充滿了熱情。”
在訓練營里的人看來,基普喬格是無可爭議的“老板”,但他似乎并不喜歡這個綽號。基普喬格說:“我讓他們別這樣稱呼我。如果成為一位老板,談論問題時就不會那么直率了。相比之下,我更愿意當領導者。這就是為什么我也會做衛生,我要在年輕人面前以身作則。”
基普喬格是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者,在職業生涯中收獲了許多榮譽,包括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5000米長跑銅牌、2008年北京奧運會男子5000米銀牌和2016年里約奧運會男子馬拉松金牌等。基普喬格的妻子格蕾絲描述了他在生活中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在好友阿莫斯的介紹下,基普喬格認識了他的妹妹格蕾絲。據格蕾絲透露,基普喬格“安靜、謙遜”的性格吸引了她。她說:“他在家里很有趣,經常在房間里和孩子們跑來跑去。他要求所有人守時。每到周日,我們全家人會一起觀看F1比賽。”
在肯尼亞田徑運動歷史上,許多運動員在獲得成功后飄飄然,很快就開始走下坡路。基普喬格說,他永遠不會被名聲沖昏頭腦,“我沒有多余的精力去想些亂七八糟的事情。錢是身外之物,我不會和金錢共事,把錢都存到了銀行。我只想過簡單的生活”。
基普喬格喜歡在周末去他的小型農場逛逛,他在那里喂養了牛、綿羊和雞。當地飼料店老板邁克·凱普拉蓋說,基普喬格每個月都會采購飼料,“他坐著三輪車來,進店買完東西就離開。他是個傳奇人物,但非常低調”。
基普喬格說:“我喜歡在農場里四處跑動的動物。訓練結束后去看看動物,覺得很放松,精神也會振作起來。”
有趣的是基普喬格年少時除了跑步上下學之外,還會騎自行車運送牛奶,通過這種方式來賺錢。他從農民那里收牛奶,然后騎車去鄰鎮賣,每趟行程往返40公里。那份工作既鍛煉了他的身體,也讓他的意志變得更頑強。
帕特里克·桑說:“他每次訓練時都特別認真,從來不會錯過訓練,一次都沒有。”
這種穩定也許是基普喬格身上最卓越的品質。他從來沒有遭遇過重大傷病。理療師彼得說:“保持健康真的很難,但基普喬格讓我的工作變得更容易。只要他感覺身體不太對勁,就會直接來找我,與我一起快速找到并解決問題。他善待身體,身體也會善待他。如果用錯誤的方式對待身體,那么就有可能遇到問題。”

基普喬格喜歡簡單的生活。
2019年10月,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基普喬格成為全球第一位在兩小時內跑完馬拉松的選手,并得到了活動贊助商為他提供的一輛公路自行車。從那以后,基普喬格經常在周末繞著埃爾多雷特的鄉村騎行。他說:“我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挑戰一下300公里騎行,應該能在4小時內完成。”
受到疫情的影響,東京奧運會被推遲到明年進行。屆時,36歲高齡的基普喬格將會努力捍衛男子馬拉松奧運金牌。不過,他的性格不會因為冠軍榮譽而改變,他仍然追求在高海拔地區訓練營的低調生活。
彼得說:“在我看來,維也納的那次挑戰賽簡直就像人生巔峰。如果是其他人在2小時內跑完馬拉松,很可能會瘋狂慶祝,但基普喬格做了什么呢?他回到訓練營,和隊友們喝了一杯茶,然后又開始訓練了。很多人想不通他怎么可能如此平靜,但這就是他的性格。他永遠不會打亂自己的日程,也不允許其他人那樣做。”
當年那個用棍子在手臂上寫字的少年,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運動員之一。但他的目標仍然非常簡單。基普喬格說:“最重要的事情是激勵他人,而不是獲得名氣。我不在意出名,更希望將某種精神傳遞給他人。我希望讓人們知道:‘人類是沒有極限的!”
責編 陶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