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滑縣方言屬于中原官話鄭開片。文章就《古今字音調查手冊》所列入的577個滑縣方言中常用的古入聲字為研究對象,根據滑縣老派發音對其調類分派做了窮盡性調查,總結了古入聲字在滑縣方言中的調類分派規律。通過定量研究的方法我們發現共有339個古入聲字在滑縣方言中調類歸入陰平,150個歸入陽平,26個歸入上聲,62個歸入去聲,與中原官話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
關鍵詞:古入聲字;滑縣方言;老派;調類分派
作者簡介:雷田雨(1996.6-),女,河南省滑縣人,漢族,北方民族大學2018級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0)-24--03
引言:
從地理位置上看,滑縣坐落于豫北平原,位于河南東北部,歸安陽市管轄,與濮陽、延津、浚縣、長垣、封丘、內黃接壤。從方言分區看,滑縣位于“武浚線”(武陟-獲嘉-新鄉-衛輝-浚縣)和“原滑線”(原陽-武陽-延津-胙城-滑縣)的交界地帶,這基本也是豫北晉語與中原官話的分界線[1]。《河南省志·方言志》根據滑縣城區語音將滑縣方言歸入了中原官話鄭開片,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對象,對于晉語區的部分暫不做研究。
丁聲樹《古今字音調查手冊》中共有632個入聲字(含同形字),根據對滑縣人日常口語的調查,去掉了一些生僻字和滑縣方言中不常用的字,本文總計調查了其中577個入聲字。滑縣方言有新老派之分,本文主要以老派滑縣方言的發音為標準,采用定量的方法,從調類的角度研究,將入聲字分為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四類,深入分析每一類古入聲字的調類分派特點。
一、全清入聲字的調類歸派情況
《古今字音調查手冊》(以下簡稱“手冊”)包括全清入聲字有253個,是四種入聲字中數量最為龐大的,占總入聲字的三分之一,我們這里選取了其中較為常用的230個全清入聲字為例,將其制成表格,量化統計其分派規律,方便數據的整理與對比,如表1所示。
如表1所示,全清入聲字共選取了230個,其中有164個全清入聲字在滑縣方言中歸入了陰平,占總數的71%,29個歸入陽平,占12.5%,13個歸入上聲,占6%,24個清入聲字歸入去聲,占10.5%。總體來看,清入聲字(無論全清還是次清)大多數歸入陰平,一部分歸入陽平和去聲,只有極少數歸入了上聲。
二、次清入聲字的調類歸派
《手冊》中共有次清入聲字96個,我們選取了其中的88個次清入聲字為研究對象,其余8個字為異讀字,也就是說它們不止一個讀音,這種情況我們暫不考慮。整體來看,這88個次清入聲字調類歸派如表2所示:
從上述表格可以看出,71.5%的次清入聲字今讀為陰平,11.5%今讀為陽平,4.5%歸為上聲,12.5%歸為去聲。結合全清入聲字的調類分派,我們可以發現次清入聲字調類分派規律與全清入聲字演變規律是一致的,在今讀音中超過大半都讀為了陰平,歸入上聲的數量使最少的,這一點和絕大部分北方方言一致。
三、全濁入聲字的調類歸派
《古今字音調查手冊》中有全濁入聲147個,占總入聲字約23%, 我們這里統計了其中較為常用的138個。據前人記載,鄭州方言中古全濁入聲字今多讀陽平,少數讀陰平、上聲或去聲。滑縣方言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鄭州話的影響,在調類分配上也和鄭州比較相似。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滑縣方言中約68%的全濁入聲字讀為陽平,也有23%的全濁入聲字今讀為陰平,只有讀為上聲和去聲的字分別占了4%和5%,只占據了極少的一部分。整體看,全濁入聲字的歸派規律還是非常明顯的,陽平占據優勢,部分讀為陰平,基本不讀為上聲去聲,這也基本遵循了《中原音韻》的規律。
四、次濁入聲字的調類歸派情況
《古今字音調查手冊》次濁入聲字124個,占總入聲字約20.43%。本次調查了其中的121個較為常用的次濁入聲字,分析其在滑縣老派方言中的調類分派,整體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
在這121個字中,有80個次濁入聲字歸入陰平,占總數的66%,17個次濁入聲字歸入陽平,占總數的14%,20個歸入去聲,占17%,只有4個歸入上聲,占3%。結合全濁入聲字的調類歸派,我們可以發現,濁入聲字在滑縣老派方言中多今讀為陽平,部分讀為陰平、上聲、去聲,尤其上聲最少。
五、結語
李榮在《漢語方言的分區》中提到中原官話的主要特點是“入派二聲”,即清入、次濁入歸陰平,全濁歸陽平,尤其前者是中原官話的身份標志。但是根據調查分析,我們可以發現雖然滑縣方言屬于中原官話,但是在入聲的調類分派上又和李榮先生總結的中原官話特點不完全相同。首先,滑縣方言是“入派四聲”的,在我們調查的577個古入聲字中,有339個古入聲字在滑縣方言中調類歸入陰平,150個歸入陽平,26個歸入上聲,62個歸入去聲。其次,滑縣方言中的清入聲字和次濁入聲字確實70%都歸于陰平,符合中原官話的特征,但仍有30%歸于其他三個調類。總之,通過定量的數據考察,我們可以探尋出古入聲字在滑縣老派方言中的分派規律,而且我們發現滑縣方言雖然屬于中原官話,其入聲調類特點也不與中原官話完全相同,這其中的深層原因還需我們更多人去努力探尋。
參考文獻:
[1]丁聲樹.古今字音對照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1.
[2]邵文杰等.河南省志[M].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
[4]王澤龍.古入聲字在河南話與普通話中的調類分派比較研究[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01,(4):102-106.
[5]支建剛.河南延津方言的入聲今讀及歸屬[J].語言科學,2018,(4):185-192.
[6]蘇夢雅.鄭州方言入聲字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