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良鳳
摘 要:近些年來,限行樁和停車鎖悄然出現在各大城市的街頭,成為城市中一道難看的風景線。畫地為牢,讓原本井然有序的城市公共區域得丑陋不堪、支離破碎。由于這種設施隨處可見,整個城市也因此變成一座又一座“牢”城。本文采取實地調研的方法,對泰安市限行樁及停車鎖分布現狀進行研究,為今后規范化的城市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限行樁 停車鎖 城市公共空間
近些年以來泰安市加快城市建設的速度,在城市形象與文化建設兩個方面取得了質的飛躍,隨著城市規模的迅速擴張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改善,機動車數量不斷增加也隨之增大了城區公共停車區域的壓力。在泰安市主城區,尤其是商業密集、車流量密集和繁華的地段等區域更是面對巨大的停車壓力,公共區域市民私自圈占的問題由此產生。為了了解泰安市主城區限行樁和停車鎖的設置現狀,采取實地調研的方法,對設置區域和設置的主體進行了相應的走訪調查。
1 主城區設置樁鎖區域現狀分析
為了更加準確的獲得分布現狀與相關數據,采取實地調研的方法,將調研的范圍確定為泰安中心城區,該片區域的大致范圍是:南起靈山大街,北至文化路,東起溫泉路西至迎勝南路。該片區域內具體包含泰安市主要的購物中心、醫院、學校、火車站、汽車站等人流量較大區域,調查的主要內容有限行樁停車鎖的分布區域及數量、分布區域繁華程度等相關信息。經過調查得知,限行樁和停車鎖分布較為密集的道路主要有兩條,一條為橫向的東岳大街,另一條縱向為青年路,作為泰安市兩條主要交通干道的東岳大街和青年路的分布數量占到了整個調查區域的80%。此外除這兩條道路以外財源大街的分布數量也較多,其他道路的分布數量較為稀少。此片調查區域中經過統計可知分布的數量為五十余處。
2 區域經濟繁榮程度與樁鎖設置的分析
限行樁和停車鎖的設置數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該條路段的經濟繁榮程度,并與其成正比關系。
東岳大街為泰安市的城市主干道,貫穿于泰安市中部,是泰安市溝通東西的重要道路之一,沿街建有泰山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市行政中心大樓、泰山廣場、海關、商檢、銀座商城、華泰廣場、易初蓮花等大型公共設施。通過對東岳大街青年路至龍潭路段的觀察,經過統計得知這片路段限行樁和停車鎖共十七余處,占全部分布數量的34%由此可見該片路段的分布密集程度。由圖1得知分布較為集中的是銀座城市廣場附近區域,泰安銀座城市廣場位于泰安市龍潭路與東岳大街交叉口泰安銀座商城東側,南至商場巷,東鄰泰安移動公司大樓。地處泰安市商業核心區位,區域配套設施完善,緊靠銀座商城,商業氛圍濃厚,交通十分便利。該區域建有配套停車場,停車系統以地下停車為主,設有地下停車位475個,地上停車為輔。然而這些配套的停車設施卻遠遠不能滿足市民的停車需求,停車難與亂停車這一問題在這片區域較為突出。銀座城市廣場東側路段,移動公司大樓,福爾曼酒店等商業場所也因其配套停車設施不完善,出現停車難與亂停車的問題。這些問題演化發展就成為亂設限行樁和停車鎖的重要原因。
青年路作為溝通岱宗大街與靈山大街的主要干道,在泰安城市交通發展中的地位尤為突出,是溝通泰安南北的重要道路之一,沿街分布泰安一中、泰安市實驗學校、岱廟、銀泰中心、自行車世界等重要教學機構以及購物娛樂設施。這里選取分析的路段為青年路東岳大街至靈山大街路段,此路段集中了較多的商鋪、餐廳等商業設施以及居民小區,人流較大商業密集,金橋服裝城、銀泰中心等商業場所均在此片區域內分布。但是這片區域的配套停車設施卻相當不完善,停車難與亂停車亂象突出,導致該片區域交通秩序混亂,經常出現刮擦、磕碰等危害交通安全的事故發生。
3 樁鎖設置主體分析
通過本次調查得知泰安市主城區中的限行樁和停車鎖分別由兩類不同的主體設置,而這兩種設置主體的設立目的也不相同,下文將進行進一步分析。
3.1 樁鎖設置主體類型分析
停車鎖和限行樁的設立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公共利益性設置和私人利益性設置。
公共利益性設立的主要機構是政府部門,政府通過對道路合理方向的設計以及對車流量和停車泊位的科學計算,能夠確定在何處設置限行樁和停車鎖,同時使其作用能夠合理有效的發揮。但是這些限行樁也有因為不明因素被破壞的,這些被破壞的限行樁不僅僅影響城市形象而且還對行人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脅。政府出于公共利益而設立的限行樁和停車鎖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停車難和亂停車的亂象,是政府進行城市管理的方式之一,對政府形象的塑造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私人利益性設置的主體主要分為兩種:單位或商家的私人設置以及樓盤開發商或者物業管理中心的私自設置。這些主體的設置目的是出于個人的私人利益,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停車配套設施的不完善以及停車難現象的困擾。停車鎖和限行樁的設立主體并不復雜,由于其目的不盡相同,致使出現了設置混亂的現象,下面將對設置的目的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3.2 樁鎖設置主體目的分析
公共利益性設置的主體為政府,政府是出于公共利益的目的而設置的相關裝置。例如泰安市中心醫院門口龍潭路中心的斑馬線處,設立有一處限行樁,這樣既可以防止機動車在此處亂掉頭對交通造成困擾的現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對行人的出行安全提供了相應的保障。因此不管從何種角度判斷,政府設立限行樁和停車鎖是出于廣大市民的公共利益,保障城市管理的順暢進行。
私人利益性設置的主體為單位或商家的私人設置以及樓盤開發商或物業管理中心的私自設置。私人利益性設置顧名思義是以滿足私人的利益為目的,在這兩種不同的設置主體中,單位和商鋪的業主因其為了方便顧客利于營業以及方便自身停車等目的,在公共區域私自設立停車鎖,造成對公共資源的占用進而進一步加劇了停車難的問題。而第二個主體樓盤的開發商和物業管理中心,因其項目在規劃存在相應缺陷,造成停車系統規劃不完善的現象,致使停車配套設施建設滯后,而為了滿足業主的停車需求,開發商不得不占用開發區域外圍的公共區域作為停車場,私自亂劃停車區域設置限行樁和停車鎖,對城市公共資源進行占用,引起部分市民的不滿,進一步激化了停車難這一問題。
4 泰安市主城區樁鎖亂設現象原因分析
泰安市主城區內限行樁和停車鎖的主要設置區域上文已經做了相關分析,但這些區域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相關的設置主體是出于何種原因才進行設置,本部分將進行詳細說明。
4.1 不同設置主體的設置原因分析
公共利益性設置,因其主體的特殊性與權威性,其設立的行為在市民看來合理合法。政府作為城市管理的主體,有權進行城市建設 ,而這些裝置的設立是政府進行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設的一種具體表現。這些裝置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城市居民的安全和生活需要,居民對此種類型的設立持贊同態度。因此城市政府是基于公共利益原因進行限行樁和停車鎖的設置。
私人設置也是一個焦點問題,私人設置的區域多為商鋪門口的人行橫道等公共區域處,這些區域的所有權和管理權歸政府所有,但使用權歸屬卻并不明顯,因其作為公共區域,理論上而言其使用權歸市民等公眾所有,但因其在商鋪或單位門口,其管理權和使用權皆為商鋪或單位私人所有,這在一定程度上就造成權屬不明確的現象,從而引發爭議。而樓盤開發商等人私自設立的限行樁和停車鎖,也是對公共區域的一種占用,將管理權占為己有,更是加劇了停車難的問題,也引起了市民的廣泛爭議。
4.2 城市管理過程中的現實原因
現實情況是,由于政府部門的管理疏漏,本該屬于社會公共資源區域卻被商鋪經營者私自劃為自家停車區域,并設置限行樁和停車鎖,影響了廣大市民的停車,造成了沉積已久的停車問題。更有甚者,占用公共區域私設停車場,向車主收取停車費用,這更加劇了停車問題的嚴重性。所以停車位的法律歸屬不明確以及政府監管不到位是造成大量限行樁和停車鎖設置的最主要原因。商鋪店主私設停車位并加設限行樁和停車鎖的原因如下:
其一、商鋪店主的法律意識不明確。在走訪調查中我們了解到,90%以上的店主認為只要自己購買或租賃了本店,就擁有店鋪門口區域的使用權,可以在自己的門口區域設停車位
其二、政府監管不力。商鋪門口區域到底歸哪個部門管轄至今還不明確。城市規劃部門、建設部門、交通管理部門、國土資源部門、市政部門、工商部門好像都有權管轄,但媽媽多了不認兒,出現問題誰都不愿意管。
其三、城市規劃的滯后使得規劃方案缺乏前瞻性。城市道路的設計需要遵循協調性的原則,協調城市道路交通與土地使用質量的關系,合理分布城市交通流,協調靜態交通與動態交通的關系,解決停車難問題 。土地使用的布局分析以及相關的功能區域劃分,在城市道路規劃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自身的規劃的弊端也是引起亂設問題的重要原因。
以上的種種原因助長了店主們私設限行樁和停車鎖的氣焰,最終受害的只能是廣大市民,最終也就造成了沉積已久的停車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