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茹 劉洪亮
摘 要:產業結構轉型與升級的關鍵時期,汽車制造等相關領域需借助于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更好的參與到我國經濟改革的浪潮中。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必須能夠科學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培養出高精尖的人才,為社會發展與變革提供人才支撐。基于此,教育工作者需對新能源汽車概念內涵進行正確解析,并了解目標該領域人才的教育問題。從而,能夠結合市場需求標準,科學融入信息元素。重視師資質量的提升,強化信息化教育手段。科學滲透創新創業教育,側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關鍵詞:高職 新能源 汽車專業 信息化運用 實踐
1 引言
高職院校新能源汽車專業的高效開展,需借助更加科學、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教育工作者應合理化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濃厚、輕松的學習空間。通過新能源汽車專業信息化運用,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與職業技能。在具體實踐與探索的過程中,高職院校需對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學現狀進行全面分析。由此,能結合實際教學問題更加科學的運用信息元素等。生成更具有可行性的信息化運用的策略,真正發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作用與優勢,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時代需求的專業人才。
2 新能源汽車概念內涵解析
目前,基于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對汽車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在此背景下,在尋求最大化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還需對生態環境保護給予高度的重視。因此,新能源汽車概念逐漸被建立起來,并成為行業發展與創新的研究熱點。而這一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新技術開發與應用的合理性。而所謂的新能源汽車概念的內涵,更強調開發更利于環境保護的能源作為氣壓撐主體的動力能源。從其本質出發,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是為了取代現有能源。最大程度內降低汽車對柴油、汽油的依賴,既要實現市場需求的最大化滿足,還需保障汽車的使用降低對生態環境的威脅。通過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性能、降低污染率,確保其形成更加健康的產業化發展。
3 新能源汽車專業市場化需求現狀分析
3.1 社會對新能源汽車專業需求量較大
目前,我國為了能夠有效改善生態系統,需在汽車能源的開發與應用上有所創新。汽車制造領域急需大量的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支撐行業經濟結構的快速升級與轉型。而高職院校作為培養職業化、專業化人才的主要渠道,因自身對市場需求、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等方面,都不夠清晰與明確,導致大部分畢業生無法與崗位需求進行精準匹配。同時,市場雖對新能源汽車專業需求量加大,但因高職院校的教學手段與教學理念過于落后,致使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創造力等不能獲得有效培養。
3.2 新能源汽車專業相關的技術要求較高
關于汽車制造行業的發展,新能源的開發一直占據重要的主導地位。相關企業只有掌握核心技術,制造出更符合社會發展大勢的汽車,才能夠占據更大的市場份額。同時,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既會對汽車的運行產生一定的影響,還與生態環境保護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而在此背景下,人們不難發現新能源汽車專業相關的技術要求很高。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技術與專業技能,還需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開發出企業需要的新技術與新能源。因此,高職院校在實際開展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學活動過程中,必須能夠科學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知識文化水平進行提升。目前,各高職院校展現出“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問題,并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新能源開發能力。
4 高職新能源汽車專業信息化運用的有效策略
4.1 結合市場需求標準,科學融入信息元素
高職院校實際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針對新能源汽車專業的信息化運用,首先應對市場對該類人才的需求標準進行全面了解。并在對專業課程進行優化與完善的過程中,能夠科學融入信息元素。教師需認識到目前相關企業對實踐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對自身的辦學特征、人才培養體系進行客觀反思。從而,將最先進的行業知識與技術融入到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中,并適當加大實踐課程的比例。在確保學生全面了解與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安排更多的時序課程。其次,高職院校需對信息元素與專業知識進行科學的融合。使學生能認識到現代信息技術對新能源開發與利用所產生的促進作用,以及在未來工作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在整個過程中,高職院校需結合市場需求標準,創新優化與挑戰專業教學體系。針對新能能源汽車專業特征,進一步強化信息化技術應用力度。在課堂上,教師需利用信息技術科學拓展教育資源。使學生能對信息元素建立更直掛的了解,并引導他們將其與自身專業建立更緊密的連接。例如,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了解網絡硬件設施,令他們能直接觸碰到與信息元素相關的客觀事物。并將其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科學的融入到專業教學中。同時,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拓展教學空間。通過打造“空中課堂”,逐漸強化學生的信息化認知程度。教師可通過提煉教學重點制作視頻課件,并利用微信公共平臺傳送給學生。引導學生在線上對視頻課件進行觀看與學習,并通過有效性問題的融入,引導學生基于自身的學習空間,將自身專業與信息元素建立連接。由此,教師依托于更具特色的專業教學手段,實現信息化的科學運用。
4.2 重視師資質量的提升,強化信息化教育手段
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起的專業,對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具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在針對新能源汽車專業進行信息化運用的過程中,應重視提升師資質量。通過系統化、科學化的培訓,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與業務水平。尤其,需對專業教師的意識形態進行科學的引導,令他們自身能對信息技術等建立正確的認識。能夠意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可拓展與豐富教學模式,更可對學生的科研思維進行有效培養。高職院校需選聘具有豐富經驗的培訓師,通過制定更具有針對性與實效性的培訓方案,進一步強化教師的信息化教育手段。在制定培訓計劃的過程中,既要科學引進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應引導教師對信息技術等知識進行全面了解與學習。使教師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流程與教學手段,并常規化運用信息元素。基于此,高職院校通過不斷強化教師的信息化運用意識,促使他們更加合理的將其進行融入。而高職院校在對專業教師教學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等方面進行培訓的過程中,必須緊密人繞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將最核心的教學內容進行精準提煉,通過信息化手段更巧妙的呈現給學生。這樣,不僅達到信息化運用的目的,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使學生也能夠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自身的學習方式,真正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專業人才。
4.3 科學滲透創新創業教育,側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高職院校需對我國提出的創新創業教育給予高度的重視,并能在實際開展新能源汽車專業教學活動過程中,能夠進行科學滲透。在致力于提升學生專業技能、實踐應用能力的同時,應側重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利用信息化手段,將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學進行科學融合。通過創建更具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真正發揮信息化運用的價值。例如,教師可將專業知識融入到動畫視頻中,依托于信息化教學工具,使學生能更專注的對知識進行學習與了解。教師將枯燥的文字進行可視化處理,確保學生更直觀的了解汽車的構造,以及新能源開發與應用要點。尤其,教師需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最大化挖掘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例如,教師根據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態勢,在專業教學中科學融入行業發展的相關信息。并以動畫視頻的形式進行呈現,使學生能夠借助形象化的畫面其汽車制造等展開聯想。同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將自己的創意與想法進行實踐。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設計新能源汽車的外觀。并能在性能方面進行適當的設想,令他們能夠充分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將理論知識進行應用。由此,不僅可夯實理論基礎,還可幫助學生對新能源專業建立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教師基于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還可使學生對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重新思考。即教師通過信息化平臺,使學生更全面了解目前行業中對該領域人才掌握的技術程度的要求。由此,確保學生有意識的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等。
5 結語
總之,針對社會對新能源汽車專業需求量較大、新能源汽車專業相關的技術要求較高等現實問題,高職院校需對自身人才培養體系進行反思。做到新能源汽車專業信息化的科學運用,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一般課題,課題編號:XJK20CZY070;課題名《高職院校汽車專業群信息技術改造研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尹泉.高職新能源汽車專業信息化運用的探索與實踐[J].內燃機與配件,2019(07):242-244.
[2]丁棟厚. VR技術在新能源汽車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D].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2019.
[3]潘華清.基于云平臺的高職新能源汽車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探索[J].汽車維護與修理,2019(06):29-31.
[4]葉盛,張均.中職學校新能源汽車專業建設策略的思考[J].汽車與駕駛維修(維修版),2018(S1):54-55.
[5]王吉敏,李衛平.信息化手段下新能源汽車專業理實一體化教學設計初探——以“高壓部件及線束的結構認知和絕緣性檢測”為例[J].職教通訊,2017(1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