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肖肖



八臺山位于四川、陜西和重慶三地的交界處,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了絕美的絕壁峽谷遺跡,且資源豐富,具有一定的科研價值,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本文對四川八臺山絕壁峽谷遺跡的特色進行了簡單闡述,并據此提出了相關保護策略,旨在為該地遺跡保護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地質遺跡是在漫長的地殼運動中逐漸形成的,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具有重要的科研性和觀賞性,通過合理的開發,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是不容小覷的。由于我國氣候多樣性和地形復雜性,形成了眾多的具有研究價值的地質遺跡,四川八臺山絕壁峽谷遺跡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四川八臺山絕壁峽谷遺跡于2007年正式開園,其樣式多、特色明顯,在全球范圍內也具有一定的對比意義。
景觀特色
八臺山分布的寒武紀、二疊紀、三疊紀系碳酸鹽巖,是形成喀斯特地貌的重要地質基礎。而多斷層和褶皺使得巖石的傾斜程度增加,有的甚至趨于直立,加之巖石裂縫隨著時間也在不斷發生著侵蝕,這就在雨量充足的八臺山,隨著地勢的不斷增高,逐漸形成深峽谷、洼地、天坑以及暗河等特殊地貌。在“棋盤山”觀景臺,能清晰地觀察到四級剝蝕面。它們分別由四層高度處于同一平面位置的所有山峰頂面構成。在同一地點、近距離觀賞新構造運動的多次抬升作用的杰作,這在國內是罕見的。該公園主要包括八臺山主峰景區、徐庶谷景區和龍潭河景區三大區域。以中山峽谷流水地貌為特征,以山岳峰叢、峽谷飛瀑為主景,以峰奇、崖險、峽秀為特色,融山景、峰景、崖景、水景為一體。
絕壁崖是八臺山最高的一座山峰,絕壁孤峰就矗立其上,高度高達500米。這兩者原為一體,但由于雨水沖蝕和地下水溶蝕,沿著三疊系嘉陵江組粗晶灰巖的直立面不斷傾斜垮塌,最終只有巖石中的單層還保留著,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巖墻”,后被稱為絕壁孤峰。根據研究表明,這種單層面且巨大的三角形巖墻完整保存的概率很低。
在溶蝕和機械侵蝕兩者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獨特的峰林和峰叢地貌,比如孤身立于天地間的獨秀峰和棋盤山等。棋盤山峰之間,溝谷相連,共同展布在長3600米,寬1800米范圍內,恰似一塊碩大棋盤,鑲嵌山間。這是四川叢聚狀錐峰巖溶地貌的典范,也是階段性地表抬升作用的地質記錄,成為揭示大巴山新構造運動史的重要地貌學證據。這類景觀頗具美學價值和研究價值。
夷平面是八臺山一大特色景觀,它在流水侵蝕和地殼抬升的作用下形成。一級夷平面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棋盤山,二級夷平面是平均高度為1500米左右所有山頭所組成的一個平面。三級夷平面則是高出二級夷平面400-500米的山頂面,目前少有留存。
龍潭河主要發源地位于龍潭河景區兩扇門的巨巖之下,既為一大一小,一渾一濁,一冷一熱,陰陽泉,又名冷熱河。龍潭河流域近三十公里,水流相對較緩,河床的深度約為兩米左右,寬度約一百米左右,沿河兩岸高峰參差不齊、錯落有致、各式各樣,高出龍潭河一千多米。徐庶谷是龍潭河分裂出來的支流,全長約六千米左右。
保護策略
八臺山絕壁峽谷遺跡是不可再生的地質遺產,因此為了保證其完整性和永存性,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始終要遵循“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
為了加強對景區的保護,依據景區遺跡的珍惜程度和觀賞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三個等級,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保護。將主峰景區劃分為一級區,包括八臺山絕壁峽谷、鯨鰭峰、獨秀峰、棋盤山等,面積約為7.5平方公里。在該區域內,不安排住宿,僅設置觀光途中必須途徑的公路、小道、防護和觀景設施。禁止游客在此區域內進行打獵、砍伐等活動,盡可能維持絕壁峽谷遺跡的天然狀況,對游客數量進行嚴格控制,禁止機動車進入。
此外,在該區域內,禁止開展一切與保護無關的工程工作,項目開展一定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進行審批,手續齊全方可施工;二級保護區由龍潭河和徐庶谷兩大景區組成,占地面積約四十平方公里,景區周圍可以設置少量與區域景觀相協調的服務設施,但應嚴格禁止開山取石等活動,盡可能維持地質遺跡的天然性。布袋溪過渡區和景觀維護區組成第三級保護區,在該區域內部分地段可以允許合理的資源開發,在此可設置一定數量的住宿和接待設施,同時在各個區域內要設定標識標牌,加強綠化。
對龍潭河的用水進行合理分配,從而保證徐庶谷景區的正常用水量。由于中上游的一些景區大量引水,使得龍潭河經常出現斷流現象,徐庶谷景區便會時常缺水。因此要合理安排各個景區的流水量,完善水流水量管理系統。
將景區經營者在絕壁峽谷遺跡中的行為表現與經濟聯系在一起。如果景區經營者保護絕壁峽谷遺跡,則可酌情對其進行褒獎,比如減少或者不收取稅金。如果發現景區經營者有破壞絕壁峽谷遺跡的行為,就要根據破壞程度對其進行懲處,比如罰錢。此外,對于開發利用絕壁峽谷遺跡的相關單位或個人可以實施保證金制度,即在開工之前,應當按照規定向地質遺跡主管部門繳納保證金,如果在后續的工作中,個人或者單位能夠嚴格按照《地質遺跡保護管理規定》實施,相關部門則將其保證金悉數奉還;反之,不但不返還其保證金,而且要對個人或單位進行處罰。
早在多年前,中國工農紅軍曾在八臺山度過一段艱苦又難忘的時光,中國紅軍的頑強拼搏、永不言棄的精神永遠留在了景區內,這對愛國主義教育的開展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八臺山絕壁峽谷遺跡的開發建設中應將該題材的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同時也要加強對景區人員、游客的教育宣傳,讓他們對八臺山絕壁峽谷遺跡有一個更深層次的認識,讓其在景區內能夠自覺做到文明游園。
總而言之,四川八臺山絕壁峽谷遺跡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為了維持資源的天然性,確保其永續性,應當對遺跡保護有一個準確定位,科學有序地開展遺跡保護活動。加大對該景區的科學研究,在促進文化交流的基礎上帶動周圍經濟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三者的和諧統一。
作者單位: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