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閔行區梅隴鎮黨委書記 楊建華
上海市閔行區梅隴鎮近年來積極對標閔行“一軸一帶三大功能區”布局,以“北優南拓、雙輪驅動”為發展戰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近年來,以建設“宜居、宜商、宜業”梅隴為目標,弘揚“人文、燦爛、卓越、和諧”的梅隴城市精神,致力經濟、生態、民生及文化多方位全面發展,努力為閔行建設生態宜居現代化主城區、上海建設“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卓越的全球之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力量。
梅隴鎮位于閔行區的東部,與徐匯區接壤,區域面積28.07平方公里,下轄15個行政村、4個改制村、26家事業單位、5個鎮級公司、64個居委會,實有總人口近34萬人。
近年來,梅隴鎮通過打造“黨建、人文、生態”三張名片,緊扣“強化黨建引領,抓好理念、行為、陣地、網絡四個延伸,促進梅隴高品質發展”的目標定位,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黨建引領、人文涵養和生態保障”基礎。
用好黨建工作“指揮棒”。高質量發展,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而推動這項工作前進的原動力,就是黨建工作。“基層黨建功夫不在墻上,應在墻外,群眾的幸福度、獲得感與滿意度才是關鍵,才是基層組織的標桿,這就好比是一個火車頭,帶動著人文、生態梅隴的整體建設。”近年來,梅隴構建并不斷完善“一軸四網”大黨建格局。充分發揮鎮黨委主軸作用,盤活南方、梅隴、羅陽、春申、晶城和曹行六大片區黨建資源,夯實區域化黨建網格、基層黨建網格、條線黨建網格和黨建服務網格,進一步放大黨建資源推動黨建引領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的輻射效應。
打響人文梅隴“好品牌”。一個地區老百姓的人文素養整體水平對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了讓文化的力量滲透到每個居民的涵養和修養中去,我們打造了“人文梅隴”系列文化品牌。自2015年起,推出了“讀書愛書寫書五年行動計劃”,每年編寫出版3本-5本《人文梅隴叢書》,在上海書展上展出,內容涵蓋核心價值觀、歷史文化和社會治理,在梅隴形成“黨委政府搭臺、社會力量參與、人民群眾唱戲”的“讀書、愛書、寫書”模式。如今,叢書與《人文梅隴》雜志、《梅隴報》、人文梅隴微信號等梅隴文化元素一起,組成了梅隴特有的文化名片。
鍛造綠色生態“金鑰匙”。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如何讓“綠色”成為梅隴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成為我們一直在探索和實踐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梅隴騰出土地7000畝,5000畝用于綠化,建成區人均綠地面積22.93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3.78平方米,水域面積1.22平方公里。百姓期盼天藍地綠、鳥語花香的生態環境,“經濟要上臺階,生態文明也要上臺階,不能經濟搞上去了,生態環境惡化了,這就得不償失了”,這也是我們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為深入貫徹落實《閔行區關于聚焦上海南部科創中心核心區進一步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閔行區關于聚焦虹橋商務區積極參與打造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實施意見》,讓梅隴的發展同閔行的發展“一脈相承”,在新的時代坐標中,我們充分依托“區位、空間、資源、功能”四大優勢,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優化規劃編制,讓區位優勢“更突顯”。借力閔行區新一輪產業規劃布局,梅隴鎮占據了南上海高新智造帶和大虹橋國際商貿帶結合點的有利區位,全面對接“南制北服”布局戰略。在10公里半徑范圍內匯集了漕河涇開發區、紫竹高新區、徐匯濱江、前灘、莘莊商務區、南濱江等重點產業區域,梅隴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承接周邊產業溢出,培育新的經濟形態,具有二產和三產、線上和線下融合發展的聯動機遇。
搶抓發展機遇,讓空間優勢“更誘人”。說起梅隴現在面臨的最主要問題,就是南北部地區的發展差異,南部地區之所以發展“緩慢”,主要原因還是在于規劃未落地,幾乎是“一片空白”,但這既是“困境”,更是機遇,我們緊抓南濱江開發歷史機遇,依托華東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梅隴基地),通過創新模式、整合資源、轉型升級等舉措,全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
聚焦項目轉型,讓資源優勢“更極致”。著力推進“北優南拓、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結合產業定位和空間規劃,我們分類推進眾欣園區、力波東塊和力波西塊3個成片轉型區域和X個零星地塊的轉型工作。眾欣園區作為上海全市首家存量土地整體轉型的園區,轉型之路可謂“老鷹重生”,經過三年的努力目前已順利轉型簽約,通過騰籠換鳥,全面推進存量資源盤活,加快區域內高能耗、低產出企業調整步伐,為全鎮實現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完善城市功能,讓功能優勢“更提升”。我們堅持以改善人居環境、完善城市功能為出發點,著力提升城市品質。目前,虹梅高架路已全線通車,外環生態專項工程梅隴段102公頃綠化全部竣工,軌交15號線預計年底也將通車,南方連廊也已投入使用,給周邊群眾生活帶來了新的轉變。同時,優質的項目建設也進一步帶動了城市品質提升,虹梅高架路梅隴段的動遷騰地給沿線的業態帶來了轉型的空間,以“一路一帶一線一廊”為代表的系列優質項目正在梅隴遍地開花。
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的高品質,主要體現在它的城市功能上,高質量發展的城市應當是生產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態功能的有機結合體。梅隴依托新一輪城市建設為契機,以推動地區轉型發展再出發為目標,在產業轉型升級上求突破,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再創新,在提升城區品質上強發力,不斷向建設高品質梅隴邁進。
借力“商服店小二”,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營商環境。2019年5月以來,我們著眼優化營商環境,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圍繞構建智慧服務和監管一站式服務,推進政企聯動一體化服務平臺“商服店小二”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如針對需要辦理餐飲經營許可證的平臺用戶,通過在線審查,縮短了食品經營許可證辦理時間,降低了企業成本,截至上半年,這項服務已惠及企業253戶。
推廣“南方驛站”,激活更具吸引力的夜市經濟。在后疫情時期全面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的當下,梅隴在差別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培育多元化的消費模式,努力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業態豐富的夜經濟發展格局。8月7日,百聯南方夜市個性品牌“南方驛站”的首場仲夏夜主題派對正式拉開帷幕。我們希望把“南方驛站”打造為梅隴的夜市經濟品牌,能夠更好地服務周邊百姓,并在此基礎上,以上海品牌的標準來進行打造,走出梅隴、走出上海,成為輻射整個長三角的知名品牌。
此外,我們還積極打造“華理科創帶”,盤活更具發展潛力的地區資源。目前,華理園區由村級園區升級為鎮級園區,并且納入區委重點工作,園區1期近2萬平方米,共入駐37家企業(其中實體型企業15家,注冊型企業22家)。下階段還將加快擴容,近期在園區周邊已經騰出1萬多平方米。
梅隴的發展向來不是“就事論事”,在“十四五”期間,我們將繼續探索從廣度城市化向深度城市化邁進,站在新起點,依托“新手勢”,畫出“大手筆”,造福一方百姓,為推動上海發展貢獻梅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