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奧爾夫教學法是當前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采用的主流音樂教育體系之一,適用于各階段各年級各類音樂教學體系。本文將以周邊大學鋼琴集體課教師授課情況和學生學習質量為調查個案同時,立足本學院鋼琴集體課教學效果,揭示奧爾夫教學體系可合理運用于提高鋼琴集體課學生學習鋼琴基礎課積極性,興趣;解決集體課中節奏、旋律、曲式結構分析與鋼琴學習脫節等問題的解決,揭示奧爾夫教學法在高校鋼琴集體課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體系;高校鋼琴集體課;奧爾夫教學法運用
奧爾夫教學體系是當前世界較為推崇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由生于德國的教育家、作曲家卡爾·奧爾夫1924年首創。其教育思想于20世紀80年代引進于我國。因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強調突出參與性、即興性與民族性等,故其運用可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在音樂理解力、創作力、表現力上有所突破,前調音樂的原本性,即以人為本。把單一的音樂教育延伸為個人整體素質的培養。
當前,在國內各級音樂院校中也開始普遍實行鋼琴集體課這種教學模式。以內蒙古周邊各高校為個案,在筆者進行調查中發現,鋼琴集體課這種教學模式雖然有自身優勢,比如,節省師資;降低教學成本;便于統一授課;豐富教學內容等。但就筆者調查教學效果而言,也普遍存在一定問題。因鋼琴集體課生源大都為非鋼琴專業學生,這類學生由于專習聲樂或者非鋼琴器樂,故在鋼琴認知度上有所參差不齊,這就導致了課程進度上的兼顧難度。其二,鋼琴集體課形式中由于人數較多(可六到更多人同時上課),開課時間短(二到四學期),教學若單一就會導致課堂的枯燥乏味。其三,單純的鋼琴教學多注重基礎技巧的教學,而脫離了音樂性和各學科之間的互通性,由此導致學生興趣的匱乏。綜上調查結果表明,鋼琴集體課有著一定的發展趨勢,但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解決。而這就需要教師運用一定的教學方式和課堂課程設計,讓高校鋼琴集體課有著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即可帶動興趣,又可以對音樂各科目的學習有所貫通,并能夠對音樂有所理解。這樣,才可以達到學習鋼琴課的長久效果和深遠意義。
奧爾夫教學體系提倡即興性;綜合性;參與性;自然性;民族性;大眾性。結合奧爾夫音樂教學法,通過周邊幾所開設鋼琴集體課院校調查,并針對本學院鋼琴集體課教學模式發現,鋼琴集體課生源大多為零基礎或有接觸,但鋼琴基礎薄弱學生,因此扎實音樂基礎知識和學習鋼琴基礎知識尤為重要。鑒于課程對這部分學生的普及性。建議在課程之初,要著重于認音,節奏和鋼琴基礎知識,如手性,坐姿,基本的琴鍵認知等,特別是在音符和節奏一部分內容中,可以通過集體創作認音歌謠或即興認音口訣來提高認音效率,從而帶動學生的認音參與性和積極性。在識譜和音樂彈奏中的節奏性,一直都是這部分學生的難點。實踐中可采取奧爾夫教學體系中提出的“聲勢”,即以身體作為樂器,通過身體動作發出聲響作為節奏型練習,并與鋼琴做聲部互動,更可以分組分聲部創作該節奏變體,之后的練習中可加入即興創作的簡單旋律,以此深化熟練節奏型。在創作過程中,可加入更多耳熟能詳的民族音樂元素。這樣既做到橫向的旋律創作與感知,又可把縱向的和聲作以實踐性。之后把重心放到所學樂曲中,在技術技巧和音樂性講解完成后,通過大量的練習達到教學目標。練習過程中可以再次采取分聲部等綜合性方法,根據樂曲動機和個人對音樂理解進行再次創作,演繹。并可隨機進行四首連彈和雙鋼琴模式。除此,可變該課程考試形式為音樂會模式。此教學方式實踐中,既顧及到了學生在某種節奏中的問題改進又可使學習內容突出音樂律動性,個人情感表現色彩。
該教學體系以啟發個人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氣氛,更是以以互動性作為根基,強調共融性。除示范外,可采用聲勢、歌唱、創作等教學方法,不僅激發學生的彈奏、表現熱情,同時還可以與其他課程作以自然銜接。如上文課例中所提到的“橫向”與“縱向”音樂性的訓練,其實就是潛移默化的把樂理知識,旋律寫作,基礎和聲,即興伴奏,甚至是鋼琴伴奏課很好的作以各科目課程的學習銜接。而對于課程本身的鋼琴彈奏技術,也可以做到學生理解的通俗易懂,更是以主動性帶動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使學生直觀地感覺,理解到所彈奏樂曲中的真,善,美,以此培養其發自內心的藝術審美性,極大程度的讓學生感受到課程的實用性和學習的多樣化,從不同角度達到開設課程的目的性。
奧爾夫教學法重視人的創造力和個性,人本化的培養。當下,很多老師僅是保守、傳統、甚至是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來面對課堂,忽略奧爾夫教學法的優勢,使得教學方法和形式單一化,導致學生對于鋼琴集體課認知度不高,教學效果一般。從而也導致奧爾夫教學法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斷層。為此,個人建議,對學生給與該課程理念的講授和運用同時,增強教師對該教學法的學習、理解和運用。并可根據實際條件對運用此教學法成功授課的單位院校進行溝通和交流,更是在個人教學實踐中要靈活做到相關各門課程的融會貫通,多體現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多元性。以此讓學生在課堂得到良好的認知、學習。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高校鋼琴集體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是所提倡音樂性格培養、音樂認知,藝術審美能力及多學科的交融性的由感性到理性自然過渡升華的新教學思路、方法。是所提倡學生音樂性格培養、音樂認知,藝術審美能力及多學科的交融性的由感是所提倡音樂性格培養、音樂認知,藝術審美能力及多學科的交融性的由感性到理性自然過渡升華的新教學思路、方法。
注:奧爾夫生長于一個對音樂和戲劇有著濃厚興趣的家庭,奧爾夫的母親是一位出色的鋼琴家。
參考文獻
[1]陳蓉.音樂教學法課程[M].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2]應詩真.鋼琴教學法[M].人民音樂出版社.
[3]李江霞.鋼琴教學與奧爾夫音樂教育[J].
[4]陳旭.奧爾夫教育法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
[5]芬克.精通鋼琴技巧練習指南[M].人民音樂出版社.
[6]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樂出版社.
作者簡介
許甲子(1984—)蒙古族,青年鋼琴演奏家,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鋼琴專業課教師,鄂爾多斯市政協常委,內蒙古最高級別鍵盤賽事三琴大賽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