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京
◆摘? 要:優質旅游是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新突破。當地鄉村旅游經營者和從業者服務水平不高、鄉村旅游者素質與優質旅游理念契合度不高等問題鄉村旅游優質人才是制約當前鄉村旅游提質升級的重要瓶頸。高職教育可以通過借助高職百萬擴招開展鄉村旅游人才職業培訓、培養研學旅游人才提升鄉村旅游者素質、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輸送優質鄉村旅游人才三大路徑助力鄉村旅游優質發展。
◆關鍵詞:優質旅游;高職教育;鄉村旅游;路徑構建
一、優質旅游和鄉村旅游研究綜述
(一)優質旅游的內涵研究綜述
李金早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奮力邁向我國優質旅游發展新時代》的工作報告中提出優質旅游概念。谷慧敏認為優質旅游是大眾旅游旅游時代進程中面對新問題和新要求的必然選擇。徐曉慶認為優質旅游具有全域性、特色性、舒適性、安全性、幸福性五大特點,具有理念優質、產品優質、環境優質、政策優質、服務優質、人才優質、交通優質、感受優質、形象優質、管理優質10大標準。優質旅游的根本是內涵式發展,建構高質量的旅游產品和服務體系,發展優質旅游是旅游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優質旅游有著遠比優質服務更寬泛的含義和更深刻的邏輯。胡撫生認為優質旅游是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的新突破,是粗放型發展方式向集約型發展方式的轉變,它不等同于優質服務,而是要在旅游經濟發展水平、旅游服務質量、旅游社會效益、游客滿意度、國際影響力、文明旅游程度、生態保育等方面均達到優質水平。總體而言,目前關于優質旅游的內涵研究還處于理論研究的起步階段,且尚沒有統一的標準和概念,大部分學者是從優質旅游的價值意義開展內涵研究。旅游已經成為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旅游業進入大眾旅游時代。在這一新的時代背景下,旅游業面對數量擴張和質量升級雙重挑戰,同時面對人民對美好旅游愿望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全面發展的旅游現狀等新矛盾發展優質旅游,打造基于內涵式發展和滿足幸福需求的優質旅游是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二)優質旅游視角下鄉村旅游研究綜述
鄉村旅游是在地理位置上相對于城市旅游而言,是指依托城市郊區、農村等獨特自然旅游資源、文化旅游資源、休閑娛樂旅游資源等,吸引游客前往的一種新型旅游產業,是旅游+鄉村融合發展的一種形式。發展鄉村旅游對鄉村振興、建設美麗新農村,以及推進旅游新業態發展具有重要時代意義。2019年6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改委發文決定,遴選具有典型示范和帶動引領作用鄉村作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建設村,全國共有320個村入選首批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羅艷通過對貴州旅游進行實證研究,提出推進優質旅游,鄉村旅游是重點方向。趙耀武等學者以636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為例,通過實證分析,提出明確優質服務標準、提高服務意識等優質旅游發展路徑。許輝揚州鄉村旅游進行實證分析,認為揚州鄉村旅游已經具有發展優質旅游的基礎,程慧等學者對湖南省雪峰山進行案例研究分析,總結出雪峰山發展優質旅游在產品設計、管理規劃、交通三方面存在困境。總體而言,優質旅游理念提出后,對鄉村旅游進行實證研究,重點探討了鄉村旅游優質發展道路的價值意義、具體發展路徑和對策。但是關于鄉村旅游發展優質旅游的理論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同時對鄉村旅游中優質人才的研究還比較薄弱,重視產品、品牌和基礎設施的優質發展研究。
二、優質旅游視角下鄉村旅游人才存在的問題
首先,當地鄉村旅游經營者和從業者服務水平不高。一方面,鄉村旅游的經營者和從業者大多數是當地的農民,文化水平大多是初中文憑甚至是小學文憑,在接受簡單的職業培訓上崗或沒有參加任何培訓直接上崗,導致當地鄉村旅游經營者會出現經營管理水平不能與時俱進,經營者之間合作意識不強,從業者服務水品不高;另一方面,當地鄉村旅游經營者和從業者大多是依靠傳統思維開展鄉村旅游,即依托特色自然資源居多,對旅游產品文化內涵的挖掘不夠,同時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運用互聯網思維提升鄉村旅游的智能化水平還需加強。其次,鄉村旅游者素質與優質旅游理念契合度不高。優質旅游是文明、理性的旅游。目前鄉村旅游者多是為了體驗鄉村生活、感受農村不一樣的自然風光、親近自然而來,但是大部分游客對于當地自然資源的保護、對當地文化的尊重上意識不強,導致鄉村旅游對當地環境造成一定的破壞。最后,鄉村旅游目的地對高素質人才吸引力不強。一方面,鄉村旅游多處于農村,很多高校畢業生不愿意回到家鄉或者下鄉到農村工作,同時大多數學校為專門開設相關鄉村旅游的專業或課程,部分學校將鄉村旅游與農業專業結合在一起,旅游者畢業生缺乏鄉村旅游的相關知識和理念,在擇業和創業上更偏向選擇城市;另一方面,從鄉村旅游當地的工作環境、薪資待遇水平來看,對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的吸引力不夠。整體而言,優質人才的確實成為制約當前鄉村旅游優質發展的重要瓶頸。
三、高職教育推動鄉村旅游優質發展的路徑及對策
(一)借助高職百萬擴招開展鄉村旅游人才職業培訓
百萬擴招是指在招生數量上,擴招100萬,同時在招生對象上將從普通應屆畢業生、中職生擴招到退役軍人、下崗職工、新型農民工等群體,增強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能力,同時進一步凸顯高職院校承擔職業教育的擔當與使命。高職院校擴招100萬政策,是面對我國產業升級轉型背景下,對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需求的緊迫需求下而提出。如何實現高職院校擴張100萬,在招生數量和培養質量上都能完成政策初衷和職業教育使命,需要高職院校積極創新,主動作為,高職教育助力鄉村旅游人才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發力。一是在招生上,做好鄉村旅游目的地當地居民繼續參與職業教育報名的動員工作,尤其是鄉村旅游個體經營者、下崗工人的動員動作。招生就業處要積極下鄉進行政策宣傳,結合實地調研,根據當地情況,創新招生考試制度,確保選擇招生制度的具有一定吸引力和擇優選擇功能;二是在鄉村旅游人才培養上,要能夠創新人才培養模式,體現職業教育特色。一方面,量身定制開設鄉村旅游優質服務技能等相關課程,真正提升學生的鄉村旅游服務技能,體現職業教育的就業宗旨;另一方面,重視學生優質旅游、全域旅游理論知識學習,擴充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素養,通過線上線上文化類課程的學習,讓學生達到大專學歷的文化水平。通過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堅持學以致用,讓學生邊學邊用,邊用邊學,教學做一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