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一祎 王齊 馮蕾 馮蜜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發展創造了極大的物質財富,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問題。集中表現在創新驅動動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區域發展水平不協調、綠色發展水平較低等方面。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攻關期。本文從綠色經濟發展的內涵出發,分析河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現狀,找出發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對于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對維持河北省乃至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具有重大的意義。
【關鍵詞】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策
引言
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創新驅動型經濟、創新高效節能環保高附加值的增長方式,是智慧經濟為主導、高附加值為核心、質量主導數量、GDP無水分、推動產業升級和五位一體全面可持續發展的增長方式。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本質特征,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標。中國經濟未來高質量發展則需要科學發展,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就經濟發展內涵而言,不同學者在十九大報告的基礎上從不同視角進行了相應解讀和探究。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引發了人們對經濟發展的深一步認知。任保平(2018)認為,高質量發展的標包含經濟發展的有效性、協調性、創新性性和分享性等方面。趙華林(2018)表示,高質量發展不僅表現在創新成為第一動力,綠色發展是首要前提,更表現在民生福祉進一步提升。李禹墨(2018)認為,高質量發展的特征主要體現在創新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第動力結構的合理化與高級化、供給體系有質量、人民對美活的需要得到不斷滿足。
可見經濟高質量發展須遵循綠色發展理念,適應綠色發展的要求。本文從綠色經濟內涵出發,分析河北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現狀,找出發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對于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建議對策。對維持河北省乃至全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具有重大的意義。
1.河北省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特征
1.1發展速度平緩,經濟穩定發展
2019年河北省生產總值2.6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7.0%,增速同比加快0.4%。2015 年 5 月,國務院公布《中國制造 2025》,這是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從科技投入上看,河北省2018年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投入為499.7億元,占到地區生產總值的1.39%,較相鄰地區例如北京天津低且還達不到國家平均水平。從產業結構來看,2019年農業總體平穩發展,畜牧業中牛、羊肉產量分別增長了1.7%和2.5%,但豬肉產量下降了13.5%。在綠色發展理念下,工業耗能下降了0.1%。最終第三產業增加值提高了1.2個百分點,逐漸代替第二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1.2結構優化調整,提高能源利用率
河北是產煤大省,煤主要是道路運輸,但汽車運輸產量少且導致交通擁擠,效率低且帶來污染等問題,即“高級能源”運送“低級能源”。為解決運輸煤所帶來的問題,《河北省推進運輸結構實施調整方案》積極推進“公轉鐵”運輸。從2017至2020,河北省鐵路發送量增長了185%,鐵路運輸使用量大大提高,減少了道路運輸煤帶來的污染以及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
1.3新舊動能的全面加速,新能源加速發展
河北省風能資源豐富,可開發到8000萬千瓦以上,近海開發量可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陸上也可達到7000萬千瓦以上。2015年的工業企業規模比2010年增長了超20家,達到了185.2億的發電量,居全國第二位。2015年光伏發電居我國第七位,其建機規模達到280萬一千瓦。河北省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量首次達到了27468輛。河北省擁有36余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并逐步建立產業體系。2019年,河北省共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121069輛,超額完成國家推廣新能源汽車的任務。同時,省內政策在不斷完善,汽車便利使用也在推進。
1.4新興產業不斷壯大,信息技術不斷發展
隨著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河北省也致力于發展互聯網+的新興產業,“互聯網+”養老產業生態系統打破了空間上資源的門檻,能夠更快速的為老人提供健康醫療資源,大體完善和促進養老產業體系的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地區匯集了我國1/4以上的高等院校,重點實驗室和研究所占1/3,能夠很好的利用京津地區的人才資源發展大數據。預計到2020年, 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到3460億元, 河北將達330億元,擁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2.河北省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問題
2.1創新驅動力不足
自2015年發布“中國制造2025”計劃以來,河北省也緊跟做出了相應改變,但創新驅動力不足的問題仍然存在。
科技創新投入不足。2018年,全省科技經費研究同比增長10.6%,但科研經費與全省GDP比為1.42%。2018年河北省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金額為499.7億元,投入強度1.39%。雖然河北省整體經費投入在不斷增加,但是科技創新投入與GDP比例失衡較為嚴重,與其他省市相比并沒有優勢。
企業創新動力不足。河北省以資源型產業為主,生產的產品技術含量不高,與高新產業相比缺少積極創新改革的能力與意識。企業競爭少使得整體改革較為緩慢,進而造成對高端的技術團隊及人才的吸引力不夠,流失嚴重。
創新驅動力不均衡。2018年河北省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居前三位的為石家莊(占24.5%)、唐山(占23.0%)和保定(占14.8%)。其他市的創新資源較少,導致城市之間創新發展水平差異大。
2.2產業結構不合理
基于京津冀一體化戰略而言,解決京津冀產業結構問題是實現京津冀一體化戰略的關鍵,從而推進河北省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
河北省GDP指數逐年增加,但名義GDP增速較低,總的來講河北省的發展并不健康,且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各省區市之間的產業結構相似系數逐年增加,存在較嚴重的結構趨同問題。
現階段河北省的產業結構問題主要涉及第一產業資源利用率低,第二產業依賴性過高,服務業發展緩慢,新興產業仍需努力等。
河北省重工業發展較為突出,占河北省GDP的50%以上,成為河北省GDP的主要貢獻者,但隨著高新技術產業逐漸興起,且重工業企業轉型升級慢,亟待轉型升級。另外,其他產業與高新技術關聯度也不高,如第一產業規模較大,但過度依賴人力,機械化程度遠遠不夠,帶來的經濟效益低。
2.3京津冀協同發展程度不夠
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數在近幾年呈現穩步上升趨勢,雖然京津冀協同發展展現出良好前景,但是發展程度還有所欠缺。
目前要素市場處于比較分散的狀態,雖然有宏觀政策的推進,但主要看各地方政府的具體政策,這也使得要素之間的流動無法達到足夠的自由與平衡,即便有要素流動,河北省本身承接能力不足,無法保障健康發展,同時針對新要素尤其是高新技術的政策與機制也不完善,在構建協同發展體制方面,三地如何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對策上還是不夠統一,缺乏較為細致的上層共識,自身優勢無法發揮,外部力量無法引進。公共服務一體化方面,京津冀地區具有較大差距,河北省公共服務建設基礎、能力、資金等遠低于北京,僅僅依靠河北省本地財政機制撥款進行改革,難以達到目的。
2.4綠色發展水平有待提高
河北省第二產業比重超河北省GDP的50%,而且主要為“三高一低”的資源型傳統產業,河北省長期發展中遺留的問題導致本省綠色發展水平不高。
生態文明觀念不強。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但因為高能耗產業的長期強勢發展和發展前期綠色理念不夠深入人心,企業以及人民群眾對于生態文明建設不夠重視,河北省小型礦產開采的利用率僅有40%,近幾年還相繼出現了空氣重度污染和地下水資源逐漸枯竭等問題。
產業亟待轉型升級。由于河北省本身高能耗產業較多,綠色發展理念沒有得到有效宣傳和滲透,這些傳統產業沒能及時轉型升級,造成了綠色產業發展慢的情況。另一方面,企業轉型難度較大,技術、資金、人才等多方面桎梏,即便是想轉型升級也尤為困難。
3.河北省綠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建議對策
3.1實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目前我國得科技創新能力和產業變革能力不斷增強,應該把創新放在發展河北省經濟的最核心位置,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把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粗放式增長”通過提高生產率轉變為“集約式增長”,提高技術進步占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瞄準經濟競爭力的關鍵全面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在保證綠色的前提下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弘揚以創新為核心的企業家精神,增強企業創新的活力,比如生物制藥等新興產業就是通過大數據分析來進行創新;傳統企業的發展應該與互聯網有機融合發展,發揮自身品牌的優勢的同時也應該與時代積極接軌,以數字經濟、智慧經濟引領傳統企業轉型。
3.2讓綠色經濟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源動力”
發展經濟與保護生態環境二者并不矛盾,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首先應該實施從緊的宏觀環境政策,國家通過立法增強環境保護的力度和深度使我國環境政策具備更強的約束力和執行力;其次應該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在河北省經濟發達和某些特殊區域實行環境優先的方針政策,以環境承載力作為基礎和底線來約束和規劃河北省經濟發展;將能源消費結構進行轉變:完成煤炭到天然氣可再生資源的轉變。
3.3共享使經濟協同發展
河北省經濟可以利用北京,天津等一線城市的閑置資源來發展,比如唐山曹妃甸二級港口完全可以借鑒天津港的發展方式以及自身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海洋資源形成自身獨特的發展運營模式;其次在共享的過程中形成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現在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企業之間相互學習和合作不僅能夠提高企業對市場需求的滿足,甚至可以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3.4利用互聯網提高工業及制造業效率
近年來5G網絡的建設也是健步如飛,帶來的價值是無窮的。目前在測試階段的5G網絡速度為1Gbps,是現在4G網絡的數百倍還不止。也就是說如果5G一旦普及就會引發一波科技革命,在互聯網領域中速度的突破就是一次質的飛躍。與工業聯系在一起的不僅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還可以做到數據共享,市場定位和服務互補,應急合作。發展工業互聯網首先要做到網絡和平臺有機融合;鼓勵發展5G網絡建設,其次應該建立地區間以及行業間的工業互聯網;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安全,在做到數據共享,優勢互補,互幫互助的前提下提高企業的安全防護能力,提高工業互聯網安全系數。
參考文獻
[1]魏敏,李書昊.新時代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測度研究[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8,35(11):3-20.
[2]劉志彪.理解高質量發展:基本特征、支撐要素與當前重點問題[J].學術月刊,2018,50(07):39-45+59.
[3]陳詩一,陳登科.霧霾污染、政府治理與經濟高質量發展[J].經濟研究,2018,53(02):20-34.
[4]遲福林.以高質量發展為核心目標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J].行政管理改革,2017(12):4-13.
[5]金碚.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5(01):5-18.
本論文屬于“河北金融學院大學生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DXSKYY201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