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藍圖,是建設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是一定時期內城市發展的目標和計劃,是城市建設的綜合部署,也是城市建設的管理依據。城市的規劃、設計、建設是百年大計,直接關系到城市的發展與未來。而城市規劃工作的好壞將直接關系城市總體功能能否有效發揮,關系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能否協調發展。通過對《城市規劃》這門課程的學習和查閱資料,本文簡述了城市規劃發展現狀以及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進方法。只有努力地加強城市規劃和管理,才能使城市規劃對城市土地利用真正起到引導和控制作用,解決好人類經濟發展與自然環境的矛盾。
【關鍵詞】城市規劃;發展;自然環境;存在問題;改進方法
引言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對《城市規劃》這門課程的學習也接近尾聲。隨著課程的深入,我學到了很多關于城市規劃的思想和理念。在此,我通過網絡的擴展,查閱資料,閱讀論文,收集了一些關于城市發展存在問題級解決途徑的資料,寫成了以下這篇論文。可能很多想法還不成熟,望包涵!
一個城市在今后長時期的戰略性發展方向中城市規劃起著指導性作用, 因為它不僅確定城市的發展方向與城市性質,還可以科學、合理地部署交通、工業、商業與城市居民生活設施等各組成部分的用地。城市規劃是一項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的工作,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
不合理的規劃設計既很費大量資金,又堵塞交通,妨礙居民生活甚至給后人留下極大的缺憾。如何使城市建設具備可靠的工程技術基礎,如何使城市有健康、衛生的環境和美麗和諧的面貌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對城市的各項建設進行全面規劃。可見,城市規劃的目的是在全面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根據城市的歷史和自然條件,確定城市的性質和規模及各部分的組成,合理選擇這些組成部分的用地,加以全面組織和合理安排,使之各得其所、互相配合,為生產生活創造良好環境。
1.我國城市規劃的發展現狀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的社會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勢頭,同時響應世界范圍內信息化、市場化、法制化、生態化的趨勢,新時期的城市規劃必將進入一個新的臺階,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自然環境的保護力度將進一步加大,人性化的設計理念將在規劃中凸顯,追求和諧的基本準則將成為亮點。因此,為適應新時期城市發展建設的需要,一定要根據時代的要求,客觀的形式以及自身的特點,通過深入系統的研究和探索,認清我國在大規模城市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汲取其中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并通過借鑒其他發達國家在城市規劃中的成功做法,努力開創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的新局面。
2.加強城市規劃的改進方法
城市經過多年的規劃與發展,人民群眾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人們從過去追求溫飽轉向追求高素質的生活。當前城市人們最大的愿望就是擁有便利的交通、清新的空氣、良好的秩序、整潔優美的市容市貌,能夠看到更多能代表時代特色的、以人為本的、高品位的城市藝術精品,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下生活和工作, 保持健康的身體素質和飽滿的精神狀態。 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 并避免以上問題,必須科學地制定城市規劃。筆者認為,應做好以下工作:
2.1 改革城市規劃編制的思路和方法,使城市規劃對城市土地利用真正起到引導和控制作用
城市規劃編制的思路和方法應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一是城市規劃應與土地政策相銜接,以繁榮土地市場和土地交易,創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土地出讓制度為目標;二是在城市規劃的編制上,要綜合考慮土地供給和土地需求,尤其是要重視市場經濟下來自土地需求方面的拉力,否則,城市規劃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市場的扭曲和破壞;三是要將城市規劃作為城市土地利用的一種調節控制手段,作為調節土地市場的一種政策杠桿,強化城市規劃對城市土地利用的導向性。
2.2抓好高標準規劃的制定, 并嚴格按照規劃分步建設, 注重質量
城市規劃的重要性、 權威性、長遠性決定了在制定規劃過程中必須有對建設大業、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要從長計議,做到規劃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必須克服那種只顧眼前利益的短期行為。落實城市規劃必須根據財力、物力、人力的實際可能,分步實施,逐步到位。為確保城市規劃落到實處,應堅持按規劃行事,當建設計劃與城市規劃發生矛盾時,以規劃大局為重,決不貪多求濫,不降低工程建設質量,不降低規劃標準。
2.3在城市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中落實環保理念
環境問題現在已經成為危害城市居民健康、影響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城市規劃必須正視這一問題,強化環保理念,才能反映和適應城市的發展需求,實現城市規劃的最終目標和價值。在城市規劃中樹立環保理念,能在城市計劃階段統籌考慮環境問題, 將可能出現的影響城市環境的因素消滅于未然, 從而達到預防環境污染的效果。 與環境污染的事后治理相比,無疑具有更為積極的意義。
3.樹立環保理念
落實城市規劃中的環保理念,應結合以下問題考慮:
3.1工業用地的布置
首先,工業在城市中的布置要綜合考慮風向、風速、季節、地形等多方面影響因素,不宜將散發有害氣體的工業過分集中在一個地段。同時設置必要的防護帶,以減少有害氣體對城市的污染。其次,為保護城市水源,不許在城市現有及規劃水源的上游設置排放有害廢水的工業,亦不得在排放有害污水工業下游附近開辟新的水源。
3.2生活居住用地的布置
除需處理好生活居住區與工業的相對關系,防止工業污染之外,還應注意保護生活居住環境,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帶來的噪聲、煙塵及安全問題。同時,對于生活居住區的內部環境進行合理組織,按各項生活設施對環境的不同要求進行布置,并創造良好的城市建筑藝術空間,在建筑面貌和風格上給人們以精神上的享受。
3.3城市園林綠地的布置
城市園林綠地規劃布置時,必須和工業用地、道路系統、居住區規劃,以及當地自然地形等方面條件綜合考慮,使園林綠地均衡分布,聯成完整的園林綠地系統。在街道綠地布置方面,由于樹種及其規劃布置對于減低噪聲效果關系較大,因此應合理配置植物,以增強吸聲能力。
3.4在城市規劃中體現城市的文化品位
城市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文化功能的發揮決定著城市的品位與內在價值,也是增強城市競爭力、吸引力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如何將城市的特色資源與城市規劃、城市建設有機結合, 創造出一種獨具特色、內涵豐富的城市文化,這是搞好城市規劃的一個重要內容。
3.5 在城市規劃中提高公眾的參與度
公眾應廣泛參與城市規劃,城市規劃的內容和結果應體現公眾的利益。因為:首先,城市的主體是人,城市規劃是為人民服務的;城市規劃應力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需要,體現大多數人的價值觀。其次,城市規劃是對城市某些稀缺資源的分配和再分配,如果沒有城市居民的參與,作為政府代表的規劃部門有可能出現長官意志行事,很容易導致片面和短期行為,這種分配不公也可能會引起政府與當地居民之間的沖突。最后,在城市發展未來的選擇上,公眾是最有發言權的。
總之,無論是從規劃目標的確定、規劃方案的選擇以及到規劃的執行管理上,公眾都應起著重要作用。 在具體操作過程中, 可以通過公告、 公眾會議等形式,讓公眾及時、 準確地獲取有關規劃的各種信息,并保證提供公眾參與規劃決策過程平等的機會。
作者簡介:李俞曉,女,(1993.10.--),新疆巴州地區庫爾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