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摘 ?要】在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過程中,環境影響評價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支持。目前,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我國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相關經驗還不夠完善,在實際處理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難題,很難確保環境影響評價的結果。目前,我國處于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相關部門必須認識到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重要性,探索相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文章主要針對環境影響評價與全過程環保管理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全過程;環保管理
引言
在現代化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很多先進技術已融入各個領域的發展中,人民群眾對日常生活、工作、居住環境建設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我國環境保護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帶來了很多極端天氣、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等,極易引起人民群眾的恐慌,環境保護部門必須予以重視,采取相應的措施防范這一問題?;诖耍恼路治隽谁h境影響評價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了環境影響評價與全過程環保管理的優化措施,提高生態環境質量。
1.環境影響評價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缺乏完善的管理體制
現階段,我國環境保護部門主要根據各項數據完成環境監測、環境評價等工作,但還未實現預期效果,其主要原因是環境監測記錄數據不夠真實、準確,環境保護部門制定的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無法有效提升環境監測效率,在管理體制的影響下,工作人員的環境監測態度不夠端正,甚至會出現數據造價問題,這就使制定的環境保護方案很難有效解決各項問題,嚴重的會帶來新的環境污染、材料浪費問題,無法全面落實到環境保護工作中,甚至會引發一系列不良后果。另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主要由環評機構、環境監測機構負責,但缺乏定期考核制度、管理制度,導致環境監測質量相對較低。
1.2規劃落實和監管不到位
通常情況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步驟主要由最終結果確定,在實際操作環境,需要相關企業根據發展現狀予以調整,在問題出現分歧的情況下,需要通過相關理論作為依據,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執行力還需要加強。目前,我國環境保護工作最初的整改規劃到后期現場監管過程中都涉及很多影響因素,整個工作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最后檢驗時也是敷衍了事,蒙混過關,且公眾參與度低,大多是內部操作,最終結果的正確性也無從驗證,導致環境評價工作無實質性進展。
1.3環境監測機構無力承擔實際工作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涉及多方面的監測內容,監測任務相對繁重,極易受人力資源、資金、時間等因素的影像,很多環境監測結構無力承擔。并且,環境監測出現地區壟斷傾向,部分地區的環境監測工作由縣級或省級的環境監測部門負責,但部分地區的經濟水平較低,無力承擔工作量較大的環境監測工作。經濟發達地區的環境監測部門整體能力高于經濟落后地區,環境監測效率較高,資金運轉順暢,環境監測工作實施和推行較為順利,導致環境監測出現地區不平衡性。因此,國家應當積極扶持無力獨自承擔環境監測任務的地區,提高整體環境監測能力。
1.4監測市場處于無序狀態
目前,我國環境監測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導致監測市場長時間處于無序狀態,監測人員工作態度、社會對環境監測的認識直接影響著監測市場的工作狀態。并且,生態環境部門和環境監測部門的權責界限不清、職責細化不明確,會造成部門間相互推諉責任,導致我國的監測質量現狀不夠理想。另外,受監測點位、因子、頻次等因素影響,部分環境監測數據不具有代表性,監測數據的統計和評價有誤。環境影響評價引用的數據與真實監測數據不一致,導致環境監測不理想。
2.環境影響評價與全過程環保管理的優化措施
2.1環評階段
在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中,環境影響評價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環評規劃管理工作,可以提高環評、環保審批效率,但很多環評報告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通常情況下,項目環評工作普遍是在項目科研設計階段匯總、分析環境保護辦法,按照相關的環境保護要求進行。環評報告的主要目的是:第一,項目的建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程度,環保部門是否能夠審批通過;第二,項目建設需要具體的環境保護措施和管理辦法,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影響。在環評過程中,極易受很多不利因素的影響,環保部門審批項目是否可行的側重點是項目的選址選線是否合理,如何解決敏感區問題,施工工程內容,項目的環保措施和管理辦法,項目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等,尤其是敏感區問題和環評報告的質量直接影響著環評審批工作的有效進行。
2.2建設階段
(1)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在施工圖設計過程中,相關人員應將環評及科研階段的環境保護措施落實到圖紙中,以滿足項目環保的實際需求,全面實施科研和環評要求,以此提出環境保護要求,在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細化,為施工提供依據。
(2)施工及環境保護監理。建設單位需要全面落實環境保護管理工作,以招標形式接受委托,明確招標文件、合同中的相關規定,以此確定施工單位、環境保護單位、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的職責,還要注重環保工作的設計,確保在執行中檢查環保的轉向內容,并提出解決措施。環評單位要結合目前狀況優化現有手段并完善內部管理體系,確保最終測評結果的真實性、有效性。在整個環境影響評價的過程中,最好與隸屬體系或者單位進行有效隔離,確保工作人員在相關業務執行過程中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比如設置獨立的部門,深入了解市場動態并展開有效地分析。除此之外,為了強化環境保護監理力度,全面落實環保監理工作,尤其是對于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的項目,要加強對環境保護監理工作的重視,還要明確環境影響評價的要求,構建綜合的監管體系,對監管的內容進行完善,明確各個監管的職責,在文件的審批中做到認真負責。除此之外,針對市場上存在的環評機構要加強管理,對于一些資質能力不足的企業,要勒令整改,必要情況下及時關閉處罰,對于評價結果真實性有影響的文件嚴禁發布,政府主管部門必須充分行使自己職能,維護環境評價工作的公正性。
2.3運行階段
要想更好地實施環保管理工作,企業應充分認識到環境保護工作主體責任,詳細明確劃分不同部門及單位所負職責。根據一些排污政策和方案的出臺,企業需要取得排污許可證,并在運行期階段對環境保護的管理工作認真落實,有必要安裝在線監測裝備,實時公開建設和管理信息,還要由環保管理部門進行監督和檢查,遇到違反規定的事情一定做到嚴懲處罰。
2.4項目事中事后
在簡政放權、深化改革的形式下,生態環境部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和辦法,加強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事中事后的監督管理。事中要監督管理落實環評文件及批復要求的情況,事后要監督管理項目投產或使用后遵守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等情況,還要構建政府監管、企業自律、公眾參與的綜合監管體系,創新監管方式,在注重源頭預防的同時,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以督促環保措施和要求的落實[2]。另外,明確項目建設全過程中各個階段的環保工作任務及各個單位和人員的職責、責任,在過程中逐一落實各項環保措施和要求,減輕事中事后監管工作量,提高實效性。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社會文明快速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整治力度不斷加大,社會各界逐漸認識到環境影響評價的重要性,但我國的實際運行經驗還不夠完善,相關部門應結合市場需求,不斷尋求整改方案,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參考文獻
[1]羅宇金.環境影響評價與全過程環保管理研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20,38(05):111-113.
[2]吳施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18):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