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瑜
1.領導者角色沖突的表現類型
當領導者需要同時扮演多重社會角色時,就可能產生角色之間、角色知覺與角色行為、心理契約與角色期待等各方面的矛盾,這些矛盾就會誘發(fā)角色沖突現象的產生。領導者在其整個職業(yè)生涯發(fā)展的過程中,由于所承擔的社會角色不斷變化和增加,必然會經常遇到角色沖突。一方面,有些領導者會采取行動來調整自己的角色行為,使自己盡快擺脫原來角色的影響而適應新的角色;另一方面,有些領導者會感受到強烈的緊張感和挫折感,在角色沖突調節(jié)不利的情況下,會產生不良的、消極的后果。領導者角色沖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類型。
1.1角色錯位
角色錯位是指由于所處外部環(huán)境、工作經歷、知識素養(yǎng)以及個性愛好的差異,而導致有些領導者的角色形象與職務要求不能完全相符,角色錯位一般常見于領導班子的正副職之間。
首先是自我心態(tài)的錯位。一些領導者受到消極角色心態(tài)的影響,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形象規(guī)范在合適的心理位置上,一方面,副職的“配角”意識弱化,對領導班子起不到協助、配合作用,不愿意、不善于做“配角”,也不想發(fā)揮“配角”的“綠葉作用”;另一方面,正職的“主角”意識弱化,缺少駕馭全局的意識和能力,不善于調動他人的積極性,不會發(fā)揮整個領導班子的作用,在其位難謀其政。領導班子內部的“角色錯位”會造成班子成員不團結,正副職之間矛盾重重,分化領導之間的整體作用,弱化組織部門的整體功能。
其次是行為標準的錯位。領導班子中的副職往往會對自己的所實施的領導行為認識不夠準確,將自己行為合格的標準放在一個中間狀態(tài)或者低層次水平上[5]。有的副職領導認為只需要完成自己分管的工作,而對于正職面臨的難題和矛盾、部門工作遇到的困難,通常不會做過多考慮和思考;有的副職在與正職和同事的相處過程中,只求面子上過得去,對于同事們的不足和工作中出現的錯誤,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敢大膽的進行批評指正,沒有發(fā)揮領導者應有的作用。
再次是思維方式的錯位。副職角色意識淡薄,使得在工作中往往缺乏積極性跟主動性,工作思維方式簡單、單一,對于工作任務以及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矛盾只習慣用一種簡單省事的思維方式,對于組織未來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方向既不進行深層次的縱向思考,也不進行多環(huán)節(jié)的、多側面的、反復的橫向思考,更談不上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立體思考。
領導角色錯位給組織整體工作帶來的后果是極其嚴重的,當正副職領導不能夠按照其角色要求和角色規(guī)范來進行領導行為和領導活動時,勢必就會引發(fā)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的各種矛盾,影響班子成員之間的團結,最終導致領導班子整體功能弱化。對于領導班子中的正副職領導角色來說,要從自我心態(tài)、行為標準和思維方式這三個方面來理解和領悟其角色要求和角色規(guī)范,根據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自覺轉換和校正所扮演的角色,樹立良好的領導角色形象,發(fā)揮應有的領導作用,進而推動部門或組織的整體工作有序進行。
1.2角色超載
角色超載是指當領導者自身缺乏必要的業(yè)務素質與能力或足夠的精力而無法順利完成領導角色需求時所體驗到的一種角色壓力,這種角色壓力將會使得領導者不能有效行使領導職權和承擔領導責任。
領導才能是領導者從事領導活動必須具備的本領,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備這種才能,因此,就會出現領導角色超載的現象。領導角色超載分為“相對”角色超載和“絕對”角色超載這兩種類型,“相對”角色超載是能力與職位產生錯位而帶來的能力恐慌現象,不同崗位的領導角色對領導能力要求的側重點不一樣,不同行業(yè)的領導角色也要求具備不同的能力素質,這是能力與職位不匹配引起的角色沖突;而“絕對”角色超載是指能力與職位存在一定差距,領導者所具備的能力并不能正常行使領導職權,這類領導者并不是依靠自身的工作能力獲得領導角色,而是通過一些不正當的渠道和行為走上領導崗位而引起的角色沖突,它所引起的領導者角色沖突就更加明顯和激烈,帶來的危害也是極其嚴重的。一個人擔任的社會角色層次高低與其行為的社會影響程度是呈正相關的,社會角色層次低,職責范圍小,所進行的社會活動帶來的社會影響也就小;相反,社會角色層次高,職責范圍大,所進行的領導行為給社會活動帶來的社會影響就大。作為領導者,其職務越高、權力越大、職責范圍越廣,所進行的領導行為給社會帶來的影響就越大。
1.3角色異化
角色異化是指在角色實踐過程中,角色者的實際行為與其角色規(guī)范發(fā)生脫節(jié),在面臨矛盾與沖突的選擇過程中拋棄了職業(yè)操守,違反了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的一系列行為和后果。在政府部門,公權私用現象是領導者角色異化的典型例子。領導者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權力為自己和親屬謀取私利,把公共權力據為己有,作為為自己服務和利用的砝碼和資源:任人唯親,拉幫結派;權力尋租,以權謀私;畸形政績,不擇手段。
2.領導者角色沖突的對策分析
領導者角色沖突主要表現在角色心態(tài)錯位、工作能力不足和政治立場不堅定這三個層面。作為部門或組織的領導者,只有處理好這三個層面的角色沖突現象,才能夠更好的化解角色沖突以及由此產生的矛盾和問題,進而更加出色的行使領導職權和承擔領導責任。
(1)擺正心態(tài),處理好領導班子成員之間的角色關系。研究表明,一個有效的領導班子應該具有領導者、思考者、實干者和協調者四種角色,只有這四種角色同時具備,才能實現班子內部的角色平衡,達到有效配合,使領導班子成為一個有效的團隊,缺少其中任何一種或多種角色都會極大削弱領導班子的整體效能。一方面,在領導班子中,每個成員要積極調適個人的角色心態(tài)和角色意識,要從被動的角色扮演轉變?yōu)橹鲃拥慕巧缪荩鰪妼巧念I悟能力,端正角色規(guī)范,使各個角色相互融和,上下級和諧共事,同事之間互相配合;另一方面,組織人事部門在進行領導班子成員配備時,要因人因時因地制異,按照班子整體功能要求,結合個人性格特點及能力擅長,進行人崗相適、才位相當的最佳角色配置,以達到班子中的角色平衡,最終優(yōu)化領導班子的整體功能。
(2)加強學習,提升領導能力。一方面,組織上要有意識、有目的培養(yǎng)鍛煉年輕干部,安排一些急難險重的任務給年輕干部,選拔優(yōu)秀的年輕干部到基層一線去工作,通過跟基層群眾打交道,了解基層群眾的困難和問題,來提升年輕干部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經驗;另一方面,領導干部自身要注重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運用,這是提升素質、增強本領、不斷進步的重要途徑和捷徑,領導干部只有認真地學習、持之以恒地學習,才能始終跟上時代步伐、適應時代要求,才能擔負起領導重任、扮演好領導角色。
(3)潔身自好,堅定政治立場。一方面,在如今“潛規(guī)則”還沒有得到徹底清除的環(huán)境下,一些商人為了尋求權力保護傘,或者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想盡一切辦法跟領導干部拉關系,套近乎。有人用金錢、美色進行交易,有人以同學、朋友等關系的幌子對領導干部展開圍獵;另一方面,在當前高壓反腐的態(tài)勢下,一些官員為了避嫌,或者出于怠政懶政的心態(tài),敬商人而遠之,為了表示自己和商人劃清界限,有些領導干部該辦的事不辦了,該管的事也不管了,讓很多工作處于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針對上述兩種現象,習近平總書記就曾經指出,要構“親”“清”的政商關系,這就是領導干部應該為自己設定的角色標準,面對各種誘惑時,領導干部一定要堅持黨性原則,通過各種方式加強自身的黨性鍛煉,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作風和業(yè)務各種素質,應該自覺堅定政治立場,提高自身的政治辨別力。
參考文獻
[1]李萬青.副職領導角色的錯位及其調整[J].領導科學,1991(50):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