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本學期對建筑法規的學習,在了解建筑法規概念范疇,作用,特征以及規范現狀的同時,對建筑行業有了進一步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建筑行業建筑法規起著約束建設者活動,使得建筑行業有序正常運行的作用,提高在建筑法規方面的意識,增強對建筑法規的重視。
【關鍵詞】 建筑行業;建筑法規;實例 ;法規意識
本文主要闡述《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涉及民用建筑部分。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級,層數和建筑面積均有規定。
1.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級應分為一、二、三、四級
(1)兩座建筑物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或高出相鄰較低一座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物的屋面15m 范圍內的外墻為防火墻且不開設門窗洞口時,其防火間距可不限;
(2)相鄰的兩座建筑物,當較低一座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屋頂不設置天窗、屋頂承重構件及屋面板的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且相鄰的較低一面外墻為防火墻時,其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5m;
(3)相鄰的兩座建筑物,當較低一座的耐火等級不低于二級,相鄰較高一面外墻的開口部位設置甲級防火門窗,或設置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084 規定的防火分隔水幕或本規范第7.5.3 條規定的防火卷簾時,其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5m;
(4)相鄰兩座建筑物,當相鄰外墻為不燃燒體且無外露的燃燒體屋檐,每面外墻上未設置防火保護措施的門窗洞口不正對開設,且面積之和小于等于該外墻面積的5%時,其防火間距可按本表規定減少25%;
(5)耐火等級低于四級的原有建筑物,其耐火等級可按四級確定;以木柱承重且以不燃燒材料作為墻體的建筑,其耐火等級應按四級確定;
(6)防火間距應按相鄰建筑物外墻的最近距離計算,當外墻有凸出的燃燒構件時,應從其凸出部分外緣算起。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關于疏散樓梯間和樓梯的規定如下。
(1)一類建筑和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過32m的二類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應設防煙樓梯間。防煙樓梯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a.樓梯間入口處應設前室、陽臺或凹廊。
b.前室的面積,公共建筑不應小于6.00m2,居住建筑不應小于4.50m2。
c.前室和樓梯間的門均應為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
(2)裙房和除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不超過32m
2.類建筑應設封閉樓梯間。封閉樓梯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a.樓梯間應靠外墻,并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當不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時,應按防煙樓梯間規定設置。
b.樓梯間應設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個啟。
c.樓梯間的首層緊接主要出口時,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防火措施與其它走道和房間隔開。
(3)單元式住宅每個單元的疏散樓梯均應通至屋頂,其疏散樓梯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
a.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可不設封閉樓梯間,但開向樓梯間的戶門應為乙級防火門,且樓梯間應靠外墻,并應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
b.十二層及十八層的單元式住宅應設封閉樓梯間。
c.十九層及十九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d.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通廊式住宅應設封閉樓梯間;超過十一層的通廊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4)此建筑為高度為三層的民用公共建筑,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5.1.7條文判斷,建筑的耐火等級為一、二級;
每層分為就餐區與制作區,且每層為一個防火分區。
3.平布置的定位軸線尺寸中大部分為擴大模數,只有兩個間距為4000和3800,可考慮調整此處尺寸為3900
(1)層高和室內凈高?!讹嬍辰ㄖO計規范》中規定小餐廳和小飲食廳不低于2.6m;設空調者不應低于2.4m大餐廳和大飲食廳不應低于3m,廚房和飲食制作間的室內凈高不應低于3m。《通則》中規定地下室、局部夾層、走道等有人員正?;顒拥淖畹吞幍膬舾卟粦∮?m。本食堂的層高設計為4.5m,各個使用空間的凈高符合公共建筑設計的層高要求。后廚入口處的凈高為2.75m也符合規范。
(2)采光與通風。餐廳主要使用空間餐廳的窗地比約為1:5符合規范中的規定。能夠滿足天然采光不小于1:6和自然通風不小心1:16的要求。
(3)電梯。公共建筑中的電梯候梯廳深度不小于1.50m單臺電梯候梯廳深度應該大于等于1.5倍轎廂深度。本餐廳后廚的電梯候梯廳深度為3.4m,轎廂深度為1.8m,符合規范。存在問題的地方:機房層機房沒有防塵措施。電梯緊鄰著辦公室對辦公室不符合辦公室的安靜要求,應該考慮隔振、隔聲措施。
4.安全疏散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每個防火分區,一個防火分區的每個樓層相鄰安全出口經計算確定,不應小于兩個,且相鄰的兩個安全出口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存在的問題:
(1)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5.3.4與5.3.5相關條文判斷制作區的疏散樓梯宜為封閉樓梯間,且應設置乙級防火門;
(2)餐廳的安全出口只有一個,應該考慮加設一個安全出口直接通向室外。
(3)后廚的安全出口只有一個,應該考慮加設一個安全出口直接通向室外。
(4)三樓的主食加工間外墻開口上方應設寬度不小于1m的防火挑檐。
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食堂可采用三級耐火等級最多允許層數為5層,防火分區間最大長度為100m,每層最大允許建筑面積為1200㎡。本食堂為三層,防火分區最大長度為18.9m,每層防火分區最大面積為380㎡。符合規范
5.建筑法規在建筑行業的重要性
建筑設計規范的內容和體例一般分行政實施部分和技術要求部分。行政實施部分規定建筑主管部門的職權,設計審查和施工、使用許可證的頒發,爭議、上訴和仲裁等內容。技術要求部分主要包括:建筑物按用途和構造的分類分級;各類(級)建筑物的允許使用負荷、建筑面積、高度和層數的限制等;防火和疏散,有關建筑構造的要求;結構、材料、供暖、通風、照明、給水排水、消防、電梯、通信、動力等的基本要求(這些部分通常另有專業規范);某些特殊和專門的規定等。有些國家的大城市還制定與建筑設計規范平行的火警區域規范和分區規范。前者規定市區由于防火要求不同而對區內建筑物提出的技術要求,后者規定不同區域內的建筑功能類型以及對建筑物高度等的限制。 ?建筑法是規范我國各類房屋建筑及其附屬設施建造和安裝活動的重要法律,它的重要作用:一是保證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從而保護人民群眾利益;二是規范和保障建筑各方主體的權益。
6.提高建筑法規意識,重視法規運用是建筑師基本素養
建筑法規意識是現代社會每個優秀建筑師都必備的一種意識。建筑法規意識有三個層次,首先是要認真學習關于各項建筑規范的具體知識,然后是在平時的設計之中切實運用相關的規范要求,要從一開始的設計都是符合規范乃于推敲并且對大眾負責的好設計,最后在實際項目落實過程中要嚴格按照規范的要求進行建設,從而建造出對使用者安全負責同時也是對自己設計良心的負責任的合格建筑。建筑行業由不同等級,層次的建筑法規所規范,作為一個建筑師在學習規范運用規范的過程中會使建筑行業朝著百姓所希望的方向發展。建筑與法律都在實踐與研究中獲得了新的生命,不斷地更新、超越和創造自身的價值。
作者簡介:郭素楠,女,(1988.06--),新疆巴州地區庫爾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