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東亮

楊卉出生在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從吉林大學英文系畢業后,成為了一名大學老師。1993年,楊卉的丈夫拿到獎學金去英國讀博士,為了照顧和陪伴愛人,她辭掉工作前往英國陪讀。來到萬里之外的英國北愛爾蘭后,因不具備突出的生存技能,楊卉一時找不到理想
她不僅把兒子培養成了品學兼優的劍橋碩士,本人也獲得英國王子授予的“員佐勛章”?!跋赐雼寢尅睏罨芎退膭蚰泻⒒樯I跑者的動人故事,值得我們用心品味……的工作,為了生存,只得去中餐館打工,干的都是上菜、洗碗、打掃衛生的活兒。
1995年,他們的兒子博文出生了。為了自身發展,孩子9個月大的時候,楊卉選擇去讀MBA。學業和經濟上都很緊張,她無法照顧孩子,就把小博文送回了中國姥姥家。直到一年后,她才把兒子接回英國。但不斷變化的生活環境,讓幼小的孩子無所適從,重新回到媽媽身邊的小博文沒有安全感,也很孤獨。
為了讓兒子盡快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夏天孩子沒有課的時候,楊卉就把他送到社區活動中心參加夏令營。有一天,楊卉提早去接他,卻看到兒子特別孤單,沒人陪他玩??吹竭@一幕,楊卉心里非常痛苦。她開始想方設法幫博文交朋友,給他樹立自信。
楊卉先是用“賄賂”的方式,請他的同學和朋友來家里玩。為此,收入微薄的她,還特意買了一大堆好吃的、好玩的,并陪孩子們一起看電影。
除此之外,楊卉還帶兒子嘗試各種興趣愛好。來自草原的楊卉喜歡唱歌,以前只要她一亮嗓子,年幼的博文就在那兒給媽媽打節拍。她猜兒子可能喜歡跳舞和音樂,就送他去學拉丁舞。接著,楊卉發現兒子喜歡彈鋼琴,又送他去了當地一所不錯的培訓學校。
博文身上流淌著中國血液,卻是在英國土生土長。到了初中后兩年,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迎來了爆發點,最主要的表現是,他開始不留情面地反駁父母了。
英國老師在學校里告訴學生要學會批判思考,挑戰所有權威,即使牛頓的觀點,你也可以存疑。于是,博文變得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他小時候乖巧聽話,長大以后,卻對父母的話頗有意見。比如楊卉告訴他,學習要有頭懸梁錐刺股的勁頭,他就反感地說:“人不應該在小的時候以吃苦的代價,來換成人眼里所謂的快樂。好多東西一旦過去就過去了,人生是一個經歷,我們應該亦學亦樂。”楊卉氣惱地跟他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博文反駁道:“有的老人年輕的時候很愚蠢,等他老了,就能變智慧了嗎?”
面對這樣一個充滿“敵對思想”的兒子,一開始楊卉完全無法接受,覺得自己的權威被打破了,母子倆之間的矛盾沖突越發激烈。但后來,考慮到自己家已經是一個移民家庭,孩子還要在英國社會生存下去,她不得不學會放下自己所謂的面子,并在家里制定了“平等爭論”規定。畢竟,博文的西式思維遵從了當地的文化和法則,更有利于他將來融入英國生活。
博文長大后,雖然和母親在大問題上沒有了爭吵,但在生活細節上,母子倆依然時有摩擦。博文學習好,又愛好廣泛,家中柜子里擺滿了他各種各樣的獎杯。有時朋友來家里做客,看到獎杯和獎狀后,就情不自禁地發出“哇哇”的贊嘆!楊卉覺得很自豪,就忍不住會當著他們的面夸兒子幾句。但每逢此刻,博文都會不開心地瞪媽媽。事后,他對楊卉說:“媽媽,你不應該在客人面前夸我。你想一想,當另外一個母親聽到你夸自己兒子的時候,他的兒子沒有得到這么多獎杯,她心里能舒服嗎?”
楊卉意識到,博文的同理心非常強,特別能為其他人著想?!昂芏嗳硕颊f,英國素來崇尚精英教育。但什么是精英教育呢?除了要讓孩子取得杰出的成績,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學會接納別人,尊重他人的不同?!睏罨芸偨Y說,其實善良和同理心是中西方社會都很強調的品質,但在做法上有所不同。在英國長大的博文對人很溫柔,但有時候他又能“咄咄逼人”地和你爭論?!拔液髞硐?,西方推崇的善良大概就是:不冒犯別人,也不委屈自己?!?/p>
磨合幾年后,楊卉逐漸接受了兒子的“叛逆”,并開始向他學習。“后來我發現,孩子的很多觀念,幫助我對傳統的想法進行反思。有時候,我還向他咨詢請教。”楊卉認真地說。
就這樣,她和丈夫開始放下中國家長的“面子”,跟著博文一起成長。通過兒子深入了解西式思維后,楊卉和當地人打交道更順暢了。后來她還成為了中西溝通的橋梁——在大學國際處進行面向中國市場的招生工作。此外,她還擔任北愛爾蘭華人聯合會會長,幫助當地華人和英國社會加深關系。由于對華人社區的貢獻,楊卉還獲得了查爾斯王子授予的“員佐勛章”!
博文的思想雖然很西化,卻和中國父母一樣勤奮、自律。他有話劇、鋼琴、健身等一大堆自己的興趣愛好,并且十分懂得管理時間。2013年,博文順利考進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數學系。楊卉說,博文能完成數學系的學業,有一部分也要歸功于他的音樂愛好。
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是這所世界名校中最出色的學院之一,曾培養出了牛頓、培根、霍金等名人。入學后,老師每天都給學生布置很多道難題,有時候一道題就得花好幾個小時去解。你如果今天沒有完成任務,第二天的壓力就更大了。有一些學生讀到中途就不得不轉學,并對劍橋數學系產生陰影。楊卉夫妻倆當時也擔心博文讀不下來,但是他最后還是堅持下來了。平時解題累了或者遇到瓶頸,博文就會去彈15分鐘的鋼琴,或者玩玩健身器材,就能把精神放松下來。
“博文現在是一個有主見、有想法的孩子。回過頭想想,我覺得很幸運,幸虧那時候我們及時放棄去‘調教’他,沒有讓他變得唯唯諾諾。”楊卉感嘆。
2019年,“暖男學霸”博文從劍橋大學碩士畢業,并取得了一等榮譽學位。隨后他進入倫敦一家著名的基金公司做了一名白領精英,年薪百萬。
與此同時,已經拼搏成英國女王大學國際部高級官員的楊卉,為了把自己中西合璧的教育經驗分享給國內更多的父母,也在業余時間創作了一本自傳體書籍——《中國母親和她的英式男孩》。書中有母子的紛爭與對抗,也有彼此成就。她想讓家長們通過自己和兒子的故事去思考,在越來越多元化的社會中,父母該如何突破代際和文化差異,實現自己和孩子的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