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軍,王榮申,馬志輝,平 安,高軍攀,尹華丁,王澤宇
(1.石家莊市動物衛生監督所 050000;2.石家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050000;3.衡水第一中學 053000;4.石家莊市獸用生物制品供應站 050000;5.石家莊市畜產品質量監測中心 050000)
布魯氏菌病是由布魯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人畜共患的傳染病,簡稱“布病”,又稱為懶漢病、地中海弛張熱、馬耳他熱、波浪熱等。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其列為B 類傳染病,我國人間將其歸類為乙類傳染病,畜間為二類動物疫病。
布魯氏菌為革蘭氏陰性兩端鈍圓的小球桿菌或短桿菌,無鞭毛,不運動,不形成芽孢,胞內寄生菌。
布魯氏菌屬全球已發現9 種,常見的為6 個種19 個型,即牛種布魯氏桿菌(8 個型)、羊種布魯氏桿菌(3 個型)、豬種布魯氏桿菌(5 個型)、綿羊附睪種布魯氏桿菌(1 個型)、沙漠森林野鼠種布魯氏桿菌(1 個型)和狗種布魯氏桿菌(1 個型)。
牛、羊、豬、狗等易感,駱駝、鹿等動物也可感染,對人致病的是豬、牛、羊、狗4 個種。
病畜和帶菌動物的內臟、排泄物以及流產物是本病主要傳染源。
布病的傳播途徑為消化道、呼吸道、皮膚、黏膜及生殖道。本病可通過正常無損傷的皮膚黏膜引起感染, 還可經交配由生殖道感染。
患病動物因流產、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睪丸炎等,影響動物健康與生產性能,并嚴重威脅著我國食品供應和食品安全,我國規定對感染動物及動物產品需進行撲殺和銷毀, 從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影響外貿交易和旅游業發展。
全球每年有50 萬人感染布氏菌病, 嚴重的危害著人類的健康。 如果不治療或治療不及時,將導致病人逐漸喪失勞動力,給國家和家庭帶來負擔。
潛伏期一般為1~3 周,平均2 周。短的可以3d,最長者可達1 年之久。 多數患者發病緩慢,有前驅癥狀,頗似重感冒疲乏無力、食欲減少、頭痛、肌痛;少數患者發病急驟,主要表現為寒戰高熱、多汗、游走性關節痛;睪丸炎及附睪炎是男性患者的常見癥狀之一,多為單側;女性患者有卵巢炎、子宮內膜炎及乳房腫痛,但少有引起流產。
潛伏期一般為2~26 周左右。 畜間最明顯的癥狀是發生孕畜流產,流產后常伴隨發生胎衣滯留和子宮內膜炎,陰道流出污穢、惡臭的分泌物。 在新發病的畜群間流產現象較為普遍,而在老疫區的畜群間流產現象較少, 但孕畜繼發子宮內膜炎、 乳房炎、關節炎、胎衣滯留、久配不孕的較多。 公畜則以睪丸炎、附睪炎或關節炎癥狀為主。

表1

表2
8.2.1 從表1 和表2 中,10 年的統計數據來看, 布病人的發生趨勢與牛羊的養殖量呈正相關。2010 年至2015 年牛羊的飼養量上升, 布病人的發生數量也上升;2015 至2018 年牛羊的飼養量下降, 布病人發生數量也下降;2018 至2019 年牛羊養殖量基本持平,而布病人數量大幅上升,分析原因是因為由于非洲豬瘟的發生,豬肉價格飚升,牛羊肉的消費增加,導致布病人數明顯上升。
8.2.2 從事牛羊生產、屠宰、餐飲、流通環節等直接接觸感染是石家莊地區人間布病感染的主要途徑, 其次是食用消毒不徹底的牛羊肉產品感染布病。
通過查閱資料得知,從2010 年到2019 年,石家莊市共有布病人2092 例,其中布病感染者職業分布為:農牧民養殖1822 例,占87%;屠宰加工販賣者24 例,占1.15%;獸醫17 例,占0.81%;擠奶工4 例,占0.19%;餐飲食品業從業者10 例,占0.48%;商業服務者27 例,占1.29%;學生、兒童67 例,占3.2%;其他(包括工人、個體、待業、司機、教師、離退休等)121 例,占5.78%。
調查報告顯示,2010 年至2019 年人感染布病的主要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條:一是與病畜的直接接觸,包括為病畜接生、擠奶、診療、剪毛、屠宰、運輸;二是食用與病畜有關的產品,例如是吃未烤熟的羊肉串、喝羊湯、喝未煮熟或未經消毒的牛羊奶;三是空氣氣溶膠傳播。 長期暴露于有病羊、病牛的環境中,經由呼吸道感染此病。

2010 年-2019 年石家莊地區布病人職業分布
11.1 清除傳染源 對新出生、 新購進的及免疫到期的牛羊進行布病檢測,發現陽性畜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 診斷方法主要有:虎紅平板凝集試驗(RBPT)、試管凝集試驗(SAT)、補體結合反應(CFT)、iELISA 試驗、cELISA 試驗等。
11.2 切斷傳播途徑 嚴格落實活畜調出前布病檢測, 只調入陰性畜,并加強養殖場消毒與管理工作。
11.3 保護易感牛羊群 免疫。 布病S2 株疫苗:免疫方式口腔噴服;首免后間隔1~3 個月加強免疫一次;以后每年或每半年免疫一次。
11.4 加大布病防控知識宣傳力度 提高眾多牛羊飼養、加工等從業者的防護意識。
11.5 加強人員防護 布病不僅會對牲畜的健康成長造成影響,同時,還可能會傳染給飼養員、擠奶工及獸醫等從事養殖、屠宰加工的人員,所以必須要做好個人防護。
11.5.1 進入圈舍的工作人員,應穿工作服(防護服)、佩戴口罩、手套及護目鏡等;接羔(犢)助產人員,除備有工作服、橡皮圍裙、帽子、口罩和膠鞋外,還應戴乳膠手套和線手套,備有接羔(犢)袋和消毒液,嚴禁直接用手抓拿流產物。
11.5.2 皮毛加工收購人員禁止皮膚、手接觸皮毛,工作后應洗手、洗臉和洗澡;如工作時受傷,應及時處理傷口。
11.5.3 在屠宰加工或獸醫人員進行診療、免疫、采樣、實驗室檢測、撲殺病畜等工作時,嚴禁接打電話、吃、喝、抽煙。 工作結束后,先換掉工作服,立即清洗,并用酒精、碘酒等消毒。
11.5.4 不喝剛擠出來的生奶, 不吃未煮熟的畜肉及可疑病死畜及其制品。
11.5.5 牛羊養殖加工從業人員要定期到衛生防疫部門做布病檢測。 如被感染,及時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