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研究生招生培養制度改革背景,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資助體系中受助主體不明、重學業獎勵輕困難資助、組織機構不全、工作機制不順等問題,提出完善與發展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政策的措施:加大宣傳力度,轉變獎助理念;開展認定工作,做好專項資助;增加經費投入,擴大資金來源;完善組織機構,健全資助制度;圍繞素質拓展,打造育人體系。
【關鍵詞】研究生招生培養制度 ?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 ?資助體系 ?獎助理念 ?育人體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06C-0016-03
從2014年秋季起,我國研究生教育招生培養制度實行重大改革,開始全面實施獎助學金和收費制度改革,對所有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建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業獎學金制度,完善研究生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崗位津貼資助力度,實施學費減免、特殊困難補助、入學“綠色通道”等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配套資助措施。目前,研究生獎助體系日益建立并完善,為研究生培養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證。但實施過程中發現,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體系還存在不少的問題。在全國實施脫貧攻堅戰過程中,如何完善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體系,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減輕經濟和心理負擔,促進其順利成長成才,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個迫切而重要的問題。
一、我國現有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獎助界限模糊,受助主體不明。在現有的研究生獎助體系中,獎助界限比較模糊,有些獎助措施很難區分是獎勵優秀學生還是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如本科生國家助學金僅用于資助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是學生資助工作的一項重要措施,“助學”性質十分明確,而研究生國家助學金覆蓋每一位全日制研究生,帶有普惠性質,兩者有本質區別,研究生國家助學金是否真正“助學”值得推敲。與此同時,在現有的研究生獎助體系中,部分政策受助主體不是十分明確,很難加以區分和對待。如國家助學貸款是現有高校資助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本科生而言,一般是經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才有資格申請,是幫助其解決經濟困難的一個重要途徑,而對于研究生而言,申請條件沒有明確規定,只是籠統規定為“確保符合條件的研究生都可以申請并及時獲得國家助學貸款”。國家助學貸款實行貸款人在校期間由政府貼息和墊付風險補償金,用于支付學費和住宿費,資源寶貴、資金有限,而研究生申請無明確條件,容易導致部分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申請,他們或將貸款用于其他用途,或用于超前消費,既浪費了國家有限資源,又容易導致申請人背負經濟負擔,為后來工作、生活帶來一系列問題。
(二)重視學業獎勵,忽視困難資助。在目前的研究生獎助體系中,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等用于獎勵品學兼優學生,主要注重考察學生科研成果、學習成績、綜合表現等。其中,國家獎學金每年獎勵4.5萬人,博士研究生每人3萬元,碩士研究生每人2萬元,共計獎勵金額10億元;學業獎學金因地域和學校而異,分為不同等級和標準,覆蓋面也各不相同。碩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每人每年不低于6000元,博士研究生國家助學金每人每年不低于10000元,涵蓋所有在校全日制學生。國家助學貸款和助教、助研、助管“三助”則是只要符合條件的研究生都可以申請,對家庭和個人經濟狀況并無特殊要求。至于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專項資助,僅在配套政策措施里面提及,“高等學校要綜合采取減免學費、發放特殊困難補助、開辟入學‘綠色通道等方式,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資助力度”。高校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減免學費、特殊困難補助、入學“綠色通道”等涉及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資助資金規模較小,受惠學生人數較少,作用發揮十分有限,難以滿足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經濟需求。
(三)組織機構不全,工作機制不順。我國本科生獎助工作起步較早,尤其是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十分重視,組織機構較為健全。目前各級政府和高校普遍成立了學生資助工作領導小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統籌指導和開展家庭經濟困難本科生資助工作。研究生獎助工作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組織機構不全,工作機制不順。如目前部分高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統籌開展研究生獎助工作,部分高校由研究生院(研究生處)負責開展,還有部分高校由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和研究生院(研究生處)共同開展研究生獎助工作,其中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側重于學費減免、臨時困難補助等“助學”工作,研究生院(研究生處)負責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等“獎學”工作。由于多頭管理和職責不清,導致研究生獎助工作多有重復交叉,甚至存在信息不暢、相互推諉的現象,嚴重影響研究生獎助工作的開展。
二、我國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體系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思想不夠重視,認識不夠到位。目前我國對于家庭經濟困難本科生,從政府到學校制定了一整套資助體系,既有經濟幫扶,也有精神激勵,還有綜合素質和能力拓展、提升計劃等,大大緩解了家庭經濟困難本科生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解除了其后顧之憂。但是,社會各界對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普遍缺乏關注,有些人的觀念要么仍然停留在研究生公費制度階段,認為研究生不用收取學費,沒有多少經濟負擔,要么認為家庭經濟困難本科生一般直接工作,不會攻讀碩士學位,學校不會存在多少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由于認識不夠到位,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群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會忽視。
(二)政策存在偏差,資金分配失衡。目前各高校十分注重科研獎勵,追求科研成果,而研究生作為重要科研力量,學校往往將其科研和學業成績直接掛鉤。為了激勵研究生勤于學業、積極科研、勇于創新,高校往往在學業學習、科學研究、科技創新等方面設立獎學金,以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這導致獎助資金的分配比例出現失衡,出現重獎勵而輕資助的現象,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受到的資助十分有限。以福建省屬某高校為例,其中研究生學費的63.5%用于新生獎學金、學業獎學金、助研獎勵金等,只有6%的學費收入用于助教、助管崗位津貼,4.5%的學費收入用于特別困難研究生減免學費及各類補助,1%的學費收入用于研究生國家助學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金。不難發現,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資助經費比例僅為獎勵金額的六分之一,學校用于研究生的獎勵經費大大超過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經費,獎助經費分配比例嚴重失調。
(三)認定辦法缺失,助學資金不足。教育部為家庭經濟困難本科生出臺了一整套健全的認定辦法和流程,為后續資助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尚未有完善的認定辦法和制度,導致相應措施無法落實到位。部分高校雖然制定了相應的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認定辦法,但多數是定性表述,缺乏具體的量化指標,難以在實際工作中操作,導致資助目的無法達到。如沒有統一的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認定申請表,沒有嚴格的認定程序,一般僅僅采取班級投票、學院推薦等方式選取受助對象,導致助學對象的選定具有較大的隨意性,無法進行精確資助。與此同時,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助學資金不足,尚未有較大覆蓋面、專門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資助措施。雖然設有研究生國家助學金,但是其無差別地面向全體學生,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助學”資金的發揮,其所起到的作用相對本科生國家助學金來說十分有限。
(四)工作不夠到位,隊伍有待加強。目前各級政府和高校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宣傳上,普遍存在注重本專科學生而較少關注研究生的現象,導致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得不到及時了解和幫助。與此同時,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工作起步較晚,目前尚處于探索階段,各方面經驗不足,還未形成規范化、系統化、科學化、專業化的工作流程和標準,影響了各項具體工作的開展。此外,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工作開展時間較短,組織機構不夠健全,工作隊伍有待加強,或為兼職,或者業務水平和綜合能力有待提高,影響了具體工作的開展和執行。
三、完善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體系的對策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轉變獎助理念。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體系不夠健全,一個深層次原因就在于助學理念尚未轉變。因此,學校要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工作宣傳力度,讓社會各界了解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學習、生活現狀,了解其存在的困難以及需要的幫助,讓各級政府和部門充分認識到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與此同時,要加大力度宣傳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勵志典型,充分展示其自立自強、奮發進取的良好風貌,充分體現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工作的成效。只有經過大力宣傳和充分認識、了解,才能轉變研究生獎助理念,才能改變目前普遍存在的“重獎輕助”的工作現狀,實現向“獎助并重”轉變。只有思想上和認識上發生根本改變,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加大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力度,增加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專項資助經費,改變目前忽視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工作的不利局面。
(二)開展認定工作,做好專項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是做好資助工作的第一步,也是開展資助工作的基礎,認定工作的好壞關系到后續工作開展的成效。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認定可以借鑒家庭經濟困難本科生認定辦法和流程,由學生根據自身家庭收入、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成員構成、生源地經濟等方面情況進行申請,經班級民主評議、二級學院和學校資助工作領導小組評審,最終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校要建立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數據庫,并隨時動態更新。相關資助部門要不定期開展審核、檢查等工作,建立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助學檔案。同時,要落實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專項資助政策,除學費減免、困難補助等資助措施由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專享外,助管、助教理應也和本科生勤工助學一樣,專供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申請。此外,還可以增加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國家助學金金額,將學校認定為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國家助學金提高一個等級和標準,按照目前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可以將其提高至每年每人1萬元。
(三)增加經費投入,擴大資金來源。目前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體系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資助經費不足,資助資金來源單一。目前國家政府財政無專項資金用于資助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與此同時,高校對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資助經費也投入較少,如以福建某高校為例,學費收入中僅有4.5%用于特別困難研究生減免學費及各類補助,1%用于研究生國家助學貸款貼息和風險補償金,這和高達60%以上的學費收入用于各類獎學金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要加強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工作,首先,政府應加大財政投入,專門設立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政府獎學金或助學金,起到示范帶頭和拋磚引玉的作用。其次,學校要加大配套資金支持力度,增加專門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國家助學金金額,增設專門針對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的助管、助教崗位,加大學費減免力度,不斷減輕其經濟壓力。再次,做好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社會資助工作,爭取社會各界在學校設立各類社會獎助學金,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解決實際困難。
(四)完善組織機構,健全資助制度。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工作組織機構不夠完善,人員配備不夠到位,實際工作難以高質量、高水平開展。為了進一步做好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工作,要進一步理順工作機制,完善組織機構。為了做好相關工作,可以在研究生院(處)或研究生工作部(處)下設立研究生獎助辦公室,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統籌協調、管理、開展研究生獎助工作,其中包括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工作,改變目前部分高校研究生獎助工作由研究生院(處)、學生工作部(處)分頭管理、開展的狀況,避免相互推諉現象的發生,提高工作科學化水平和效率。與此同時,要建立健全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制度,出臺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辦法或實施意見,以制度形式固定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資助措施,為工作開展提供制度支持和政策保證,為一流人才培養保駕護航。
(五)圍繞素質拓展,打造育人體系。通過加大精神激勵和綜合幫扶力度,探索建立以提升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綜合素質能力為核心的資助育人體系。一是積極開展各類主題教育活動。通過開展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十佳學子風采錄、“勵志先鋒人物”評選等活動,選樹優秀先進典型,激勵廣大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奮發向上。二是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和鍛煉。組織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發揮“三助”崗位作用,使其全方位、多角度得到鍛煉,提高其協調、溝通能力以及責任意識。三是拓展綜合素質和能力。通過開展“提升素質·發展能力”“勵志強能·樂育英才”等計劃,不斷提升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專業技能、就業創業等素質,增強適應社會和環境的能力。四是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通過個人和團體輔導,緩解家庭經濟困難研究生精神壓力,激發其自信心,牢固樹立自立自強意識,培養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精神,不斷增強抗挫折能力,增強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毅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015年中國學生發展資助報告[EB/OL].(2019-07-08)[2020-01-22].http://www.xszz.cee.edu.cn/index.php/shows/70/3676.html.
[2]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資助報告[EB/OL].(2019-07-09)[2020-01-22].http://www.xszz.cee.edu.cn/index.php/shows/70/3677.html.
[3]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017年中國學生發展資助報告[EB/OL].(2019-07-10)[2020-01-22].http://www.xszz.cee.edu.cn/index.php/shows/70/3684.html.
[4]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018年中國學生發展資助報告[EB/OL].(2019-07-08)[2020-01-22].http://www.xszz.cee.edu.cn/index.php/shows/70/3716.html.
[5]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關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的意見[EB/OL].(2013-02-18)[2020-01-22].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303/t20130302_148129.html.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資助工作機構建設的通知[EB/OL].(2006-06-08)[2020-01-22].http://www.moe.gov.cn/s78/A04/s7051/201006/t20100608_181282.html.
【基金項目】福州大學教育管理基金資助項目“建立健全研究生獎助體系,為高水平大學人才培養提供保障”(15SKZ34)
【作者簡介】譚逢君(1982— ),男,湖南邵陽人,碩士,福州大學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研究。
(責編 盧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