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食品越是保持原汁原味純天然就越安全健康”,這是現在不少人的想法。當人們在超市選購食品時,“不添加”“零添加”往往成為選擇標準。不過,近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辦法》明確規定,食品中不能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標識。這是為什么呢?
“食品添加劑是調味、保質的需要,現代食品生產加工離不開食品添加劑,真正‘零添加的食品幾乎不存在,所謂‘零添加只是商家宣傳的伎倆。”天津科技大學食品工程與生物技術學院副教授王浩表示。
“進入食品工業化后,經過企業加工的預包裝食品,想找到不含食品添加劑的食品還是挺難的。”王浩說,有些人覺得自己在家炒菜做飯是不是就能遠離添加劑了,其實炒菜做飯使用的各種調料也不乏添加劑的身影,比如醬油含有焦糖色、山梨酸鉀、苯甲酸鈉等食品添加劑,食鹽中加的抗結劑、食用油中加入的抗氧化劑等都是食品添加劑。這就是為什么如今食用油放久了也沒有“哈喇味”,食鹽在夏天也不容易結塊的原因。
“還有人購買食品的時候會比較配料表,覺得食品添加劑種類少的食品比添加劑多的食品更健康。”對此王浩強調,“只要是合法、適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其加入的種類多少并不影響食品的質量和安全。”
“其實即便真的‘零添加,也不等于一定安全、健康、營養。”王浩解釋,比如食品防腐劑是食品添加劑中的一大類,用來防止或延緩食品腐敗變質,延長食品保鮮期和儲存期。有一些蛋白含量比較高的食品,必須要添加防腐劑來保證產品質量安全,否則更容易腐敗變質。因此在適合的范圍添加防腐劑,其實是對消費者食品安全的保障。
“有時候適量的食品添加劑,反而可以減少和消除食品制作過程中有害物的產出。”王浩舉例說,在腌制食物時,適量添加抗壞血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維生素C,可以有效降低致癌的亞硝酸鹽的含量。
“還比如很多人愛吃的風干腌制肉類、發酵類食物、豆制品,在制作過程中,易產生能釋放劇毒毒素的肉毒桿菌,極少量就能使神經麻痹,進而引起呼吸衰竭,造成死亡。”王浩表示,而這類食品在食品工業化生產中,有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控制添加劑的用法和用量,生產也有標準流程,以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在生產過程中和進入市場前,還要根據國家標準,對產品進行質量檢測。
“規范使用食品添加劑,本來就有保障安全的作用,‘零添加并不會在安全性上有更多優勢。”王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