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毅
據氣象部門報告,8月4日~7日,山西省出現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為做好此次強降雨防范應對,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提前組織了緊急會商,進一步強弱項、補短板,全力做好各項工作,確保安全度汛。
“在今年的特殊形勢下做好防汛工作,既是對近年來山西省防災救災體系建設和應急管理體制改革成效的檢驗,也是對統籌疫情防控、經濟社會發展和防汛救災的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的考驗。”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應急管理廳廳長薛軍正說。
未雨綢繆、及早備汛,成為全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和各部門的重大任務。
今年3月,山西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下發《關于做好2020年防汛備汛工作的通知》,從健全體制機制、嚴格落實責任、修訂方案預案、突出隱患排查、強化監測預警、落實搶險隊伍、加強物資儲備、加強宣傳教育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同月,省水利廳印發《關于做好2020年水旱災害防御工作的通知》,提前安排防汛準備,并召開視頻會議進行再安排、再部署;完成了去年汛期45處水毀水利工程修復任務,投入150萬元對126個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實施運維。同時,對防汛值班、小水庫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全覆蓋培訓。
4月開始,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組織了防汛備汛檢查督導。省應急、水利、自然資源、住建、交通、氣象等部門組成的6個督查組,采用“四不兩直”方式,對各地、各部門防汛備汛情況進行了檢查督導,檢查單位254個,發現整改隱患252條。
把防汛工作和安全生產、地質災害防范結合起來,省政府安委辦、省應急管理廳及時部署煤礦、非煤礦山和尾礦庫等行業領域汛期督查檢查,共檢查煤礦43座、非煤礦山16家,查出隱患286條,并對全省377座尾礦庫進行了安全風險評估。省水利、自然資源、交通、能源、住建、文旅、氣象等部門結合行業特點,開展了防汛檢查指導。
各地各部門抓緊時間采取措施,全力加強備汛工作。省、市、縣三級對防汛抗旱專項應急預案進行了修訂。省水利廳組織完成40條重要河流、22座重點防洪城市、44座防洪縣城的預案編制。長治市進一步細化強化防汛行政首長責任制、河長制、生產安全責任制,建立了防汛救災責任清單和洪災風險防治任務清單。太原市圍繞防洪排澇、水庫安全、地質災害等重點工作,提出了9個方面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做到職責清晰、任務到人。
6月入汛以來,山西經歷了多次降雨過程。據預測,7月中下旬、8月份,全省降水較常年偏多,特別是7月21日以后,汛期影響山西的最主要天氣過程到來,持續時間較長且強度較大。
防汛救災,防是根本。各級各部門認真落實以地方行政首長為核心的防汛抗旱各項責任制,全省608座水庫全部落實了“三個責任人”“三個重點環節”,2035座大中型淤地壩均明確了“一人一壩”“一壩一預案”,并確保各類責任人做到“有名、有實、有能”。對902條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各級河長建檔立卡。各市防指均在主流媒體公示了2020年全市防汛抗旱和防洪重點責任人名單,落實了市、縣兩級防汛抗旱責任人。
為嚴防自然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省政府安委辦下發了《關于做好2020年汛期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單位對汛期安全生產形勢進行全面分析和評估,加強汛期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治理,及時掌握預報預警信息,嚴防自然災害引發生產安全事故。煤礦領域,省應急管理廳召開全省煤礦防汛工作推進視頻會,指明了汛期煤礦六大安全風險點(源),下發《關于全省受洪水河流威脅煤礦加強監管的通知》,對39座煤礦的汛期安全防范工作進行重點檢查、監控防范;危化領域,提出了“化工和危險化學品生產經營企業汛期安全生產工作十條規定”;持續開展汛期非煤礦山督導檢查,對377座尾礦庫進行了專家會診和安全評價;冶金工貿行業,結合防汛工作和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中粉爆專項治理,組織專家進行了汛期安全檢查和專家會診檢查。
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強化隱患排查整治。入汛以來,全省應急管理系統出動233個專項督查檢查組對煤礦、危險化學品、非煤礦山和尾礦庫進行汛期檢查督查;全省水利系統3000余名黨員干部下沉一線開展防汛檢查和問題整改督導。
當前,進入“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省防指6個督導組組織開展第二輪督導檢查,一直持續到9月下旬,督促各地針對薄弱環節排查整改,確保問題隱患整改到位、不留死角。
加強動態會商、提高監測預報水平、及時信息報送、做好應急搶險救援準備,是做好防汛工作的關鍵環節。
入汛以來,省防指4次召集應急、水利、氣象、自然資源等部門分析形勢、會商研判,及時發布信息,提醒各地采取應對措施。截至目前,共發布暴雨、強對流、冰雹、地質災害等風險預警5094條,其中暴雨預警358條。從現在起到主汛期結束,省應急、水利、氣象等有關部門將每周至少組織會商一次、調度一次,遇有極端天氣及時會商,為指揮決策提供依據和參考。
各級防辦和有關部門嚴格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及時收集汛情、險情信息。氣象、水利(水文)部門實行日報告制度,各市防辦與省直有關部門實行“零”報告和險情、災情及時報告制度。
各級防指、應急管理部門加強與搶險救援力量對接,研判風險區域,細化區域支援方案,有針對性預置布防搶險救援力量,確保遇到突發險情,隨時組織力量開展搶險救援。
各級各部門各單位本著“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的原則,扎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截至目前,全省落實搶險隊伍1059支共6600余人,組織培訓87次4681人、演練85次,落實防汛抗旱物資總價值約2.1億元。
“我們將本著‘有汛無汛隨時準備、晴天雨天全員值守的原則,強化隱患排查和處置力度,嚴陣以待,嚴防死守,以百分之一百的準備應對百分之一的可能,確保全省安全度汛。”薛軍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