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媛元
關鍵詞:影視音樂;中國傳統音樂元素;文化塑造;人才培養
進入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影視進入第一個盛期。隨之而來的中國本民族音樂漸漸進入大眾視野。中國民族音樂是我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民族音樂的引入及本民族樂器的流行,進一步增強了華夏兒女的民族自豪感。
民族音樂根植于本土文化,更易被國人所接收,不僅增加了觀眾的趣味性,使神話人物在古老的民族底蘊中得以傳承發展。也使得影視作品的主題得以升華,更好地塑造時代立體感、空間感,利用視聽融合效果提升了作品的表現力。
中國音樂人的自信在于旁人問音樂是不是只有“do re mi fa so la xi”構成時,我們可以驕傲地講出本民族所特有的華夏東方音樂體系。中國傳統音樂的流行離不開“起承轉合”的要領,圍繞五聲調式旋律的衍生和發展。民族元素在電影中的表現形式主要可以分為幾個大類:民歌、器樂曲、戲曲。
傳統音樂元素在電視音樂編曲的環節中,應該確保音樂與電視畫面相得益彰。由于不同的民族語言和文化差異,欣賞審美角度不盡相同,為迎合大眾審美筆者認為我們需要打造一只由專業影視音樂人才組成的隊伍。
影視音樂人才的培養問題,我國目前高等教育發展完善,影視配樂人才多來源于各高校作曲系學生。但筆者認為影視音樂完全可以成為一門獨立的必修課程投入到教學大綱任務中。
參考文獻:
[1]張振亞:淺析傳統音樂形式在影視作品中的作用[J].美與時代(下). (作者單位:海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