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慶
1977年,曾毅帶著免疫酶檢測法種新型血清學檢查方法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在自治區衛生廳和人民醫院、蒼梧縣和梧州市衛生局的支持下,與蒼梧縣和梧州市腫瘤防治所合作,在蒼梧縣和梧州市建立了鼻咽癌前瞻性研究的現場,開展了大規模的血清學普查工作。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除了科研工作本身的壓力,曾毅還不得不面對來自民眾的不解甚至排斥。當地人很害怕鼻咽癌,認為是不治之癥且害怕傳染,甚至有家庭出現鼻咽癌病人就送到山里,搭個帳篷,每天送飯吃,直到死亡。
檢查鼻咽癌須從每人的耳垂或手指上取幾滴血,很多當地居民害怕被檢查出患有這種“不治之癥”。
“當時有一家人,男主人因肝癌剛剛故去,他妻子一開始拒絕接受檢查,說‘萬一我查出來鼻咽癌,那我們一家子都完了。”曾毅回憶道,“我就向她解釋,恰恰相反,查出來是早期就容易治療了,正是為了救你一家。”
還有更極端的。有一位中年婦女居然說:“你們要取我的血,我就跳河。”說完真的跳到河里去。從河里將其救起后,曾毅耐心地向她科普“抽血檢查可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鼻咽癌”,最終說服了她。
截至2005年,在曾毅多年的推動下,廣西共普查了467957人,查出188例鼻咽癌病人,早期病人占87.2%,使鼻咽癌的早期診斷率從原來的20%~30%提高到85%以上。這些早期患者,由于診斷治療及時,提高了治愈率,很多生命得以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