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靈玲
摘 要:在傳播渠道多樣化的今天,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得出,時代主旋律電影以真實事件為背景講述時代真情,從時代主旋律與類型片的完美結合、現代科技與電影的結合中贏得大學生的青睞。時代主旋律電影也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發展,通過陶冶性情來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水平。時代主旋律電影在寧夏高校的傳播研究中,高校作為文化育人的前沿陣地,應主動利用時代主旋律電影這個平臺,用優秀的時代主旋律電影熏陶大學生的愛國精神。
關鍵詞:時代主旋律電影;寧夏大學生;傳播現狀;傳播效果
中圖分類號:J943;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0-00-03
關于主旋律電影的定義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1987年3月,全國電影工作會議首次明確提出故事創作要“突出時代主旋律,堅持多樣化”。由此,“時代主旋律電影”作為一個專有名詞被固定下來。具體而言,時代主旋律電影是強調傳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民族精神的文藝作品。關于時代主旋律電影,目前,學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發展演變、敘事模式、藝術特色以及具體電影的影評等方面。而研究時代主旋律電影在高校的傳播和影響的成果則很少。本論文通過文獻查找、問卷調查等方法,以寧夏高校大學生這一群體對時代主旋律電影的接受為切入點,研究時代主旋律電影在大學生中的傳播現狀和傳播效果,以期為高校德育和美育工作提供一個認知起點。
一、時代主旋律電影在大學生中的接受情況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寧夏高校(寧夏大學、北方民族大學、寧夏醫科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寧夏財經職業技術學院、寧夏師范學院六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整體分析在新媒體時代下時代主旋律電影在大學生中的接受情況,得出以下兩點結論。
(一)傳播渠道多樣化
84.49%的大學生曾去影院觀看過國產時代主旋律電影,可以看出時代主旋律電影不僅靠影片內容取勝,對于當下走在時代前沿的大學生而言,前期電影的宣傳對時代主旋律電影獲得成功是很關鍵的。從大學生觀看時代主旋律電影的動機看出,50.74%的大學生因為口碑和評分去支持時代主旋律電影,也有17.25%和15.26%的大學生因為廣告宣傳和國內外獲獎情況去支持電影,說明通過電視、報紙、手機、電腦這些渠道走進電影能讓更多的大學生去了解。正如《戰狼2》《紅海行動》等電影都借助良好的時間點借勢推廣與上映。調查顯示,80.65%和69.73%的大學生都看過這兩部電影說明在良好的時間點宣傳和上映電影能推動觀影人數的增加。
(二)寧夏高校學生整體對時代主旋律電影熟悉并喜歡
當被問及聽到“時代主旋律電影”這個詞能聯想到什么時,54.84%的大學生聯想到的相關詞匯是人物塑造豐滿,演員有演技。另外,45.78%的大學生認為電影制作精良,場面宏大。43.3%的大學生聯想到電影內容尊重事實,真人真事。調查顯示,寧夏高校學生對時代主旋律電影是比較熟悉的。尤其是近幾年的時代主旋律電影,大學生從電影內容、電影制作技術、電影前期的準備工作等方面綜合了解時代主旋律電影。超過84.49%的高校學生流露出對時代主旋律電影的喜歡,這一點說明當下時代主旋律電影符合大學生的審美需求,也是推動時代主旋律電影獲得高票房的原因。從大學生喜歡的電影類型看出,51.74%的大學生喜歡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的現實生活,契合當下時代主旋律電影以小見大的電影創作態度。正如時代精神所強調的電影文化應將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斗人生,刻畫最美人物。
二、大學生喜愛時代主旋律電影的原因
隨著近幾年時代主旋律電影事業的蒸蒸日上,從2017年建軍節上映的《戰狼2》來看,中國時代主旋律電影再創輝煌成為電影界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點。
(一)以真實事件為背景講述時代真情
時代主旋律電影的時代背景多采用真實事件進行改編,弘揚時代最強音。正如《紅海行動》以真實事件“也門撤僑”為背景,體現了我國先進的軍事技術和精良的武器裝備,宣揚了大國形象,極大程度上提高中國公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時《湄公河行動》也根據10.5中國船員金三角遇害事件改編,講述了一支行動小組解開中國商船船員遇難所隱藏的陰謀,進一步揪出運毒案件幕后黑手的故事。從上述電影看出時代主旋律電影以自己的內在力量調動大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時代主旋律與類型片完美結合
當下時代主旋律電影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主題。將集體主義思想和時代精神相結合,在無形中宣揚了主流價值觀?!对扑{》以一種平民的視角解讀個體與國家的關系,讓小人物也可以驚天動地,讓愛國變得具體可感。通過以小見大的創作手法,從小角度切入,選取小人物的生命片段進而映襯大時代的大事件。比如,以愛情為主線,作為隨軍醫生、支援西藏的知識青年,陳秋水為避難來到大陸,從他的視角投射出40年代的臺北、二二八事件、朝鮮戰爭、援藏和改革開放后的現代社會,展現出那一代個人家庭與整個國家融為一體,并通過自己的努力迎來國家的新時代,運用“家國敘事”的方法,還拉近了國家與民眾的距離。
(三)現代科技與電影的結合
調查顯示,在《流浪地球》票房極高的原因中,55.21%的大學生認為電影技術的提高是《流浪地球》獲得中國影界前三票房寶座的法寶。作為科幻片的《流浪地球》,不僅真實刻畫出觀眾對于太空空間站的想象,還運用火焰、落石、風雪、爆破等物理特效真實模擬失重場景,體現出重工業科幻電影和現代科技的融合,無論是在視覺體驗還是前期制作技術上都符合大學生對于時代主旋律科技大片的想象和審美品味,從而贏得更多大學生的喜愛。
從時代主旋律電影在大學生的接受情況中看出,傳播渠道的多樣化促進了大學生對時代主旋律電影的青睞,時代主旋律電影以真實事件為背景講述時代真情、現代科技與電影相結合等新特點帶給大學生對德育和美育價值的認知。
三、大學生對時代主旋律電影德育和美育價值的認知
通過對問卷調查數據的分析以及對研究內容的概括,本文得出時代主旋律電影對寧夏高校學生具有兩點價值認知。
(一)對德育價值的認知
德育價值指對個人思想品德和社會道德風尚所產生的作用和影響。調查顯示,94%的大學生認為時代主旋律電影對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種很好的補充。大部分高校學生都肯定時代主旋律電影與德育有密切的聯系,觀看時代主旋律電影有助于促進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自己的德育發展產生更深遠的影響。根據調查數據和訪談內容,將德育作用總結為以下兩點。
1.時代主旋律電影促進寧夏高校學生的愛國熱情
調查顯示,69%的高校學生認為增強愛國情感是當下時代主旋律電影發展的意義。當代大學生身上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他們必須增強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凸顯大國意志。時代主旋律電影通過展現特定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來激發大學生自覺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正如《建國大業》作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獻禮片,講述了從抗日戰爭結束后到建國前夕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毛主席歷經艱難險阻,冒著巨大的風險毅然前往重慶進行和平談判的場景讓很多大學生淚目,油然而生崇敬之情。通過電影展現艱苦輝煌的歷史歲月有助于當下大學生居安思危,審視自己肩頭的歷史重擔,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貢獻一己之力。新時代下加強對時代主旋律電影的傳播,推動時代主旋律電影融入大學的思政課堂,有助于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時代主旋律電影促進寧夏高校學生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感
當代社會時代主旋律倡導要培養出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發揚良好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的時代主旋律電影給大學生提供了優秀的范本。正如《我不是藥神》中的神油店老板程勇和白血病患者呂受益共同合作為更多買不起天價藥的患者用上仿制的特效藥維持他們的生命,維系那些家庭的幸福時刻。調查顯示,70.84%的大學生看過《我不是藥神》,被影片中程勇和呂受益歷經艱難險阻、賠上家底和生命提供給患者特效藥的那些鏡頭所打動,也讓每一位大學生深思不已。當下很多大學生喜歡觀看反映社會現狀和社會問題的時代主旋律電影,說明高校學生對社會民生有很高的關注度。怎樣能讓家園變得更加繁榮昌盛,也是當下大學生思考的問題。通過電影主人公遇到的困難抉擇,引起大學生對個人社會公德的重視?!稇鹄?》作為中國電影票房的冠軍,在拍攝過程中充分體現出敬業精神。為了追求冷鋒在海里激戰6分鐘鏡頭的真實性,吳京導演拍了十幾天,跳水26次。只有這樣的敬業精神,才能成就中國票房的神話。66%的大學生認為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思想道德水平是當下時代主旋律電影發展的意義。如今高校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關系到自身的職業發展,更關系到整個社會的環境。時代主旋律電影也正用這種敬業精神深入大學生內心,啟迪大學生思想,使大學生對以后的職業道德標準具有更高的要求。青年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的創造者,只有將個人理想和國家社會發展融合在一起,具備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才能促進社會更加強盛的向前發展。
(二)對美育價值的認知
美育是“全部審美活動中唯一以審美方式自覺教育培養受教育者的實踐,以審美方式自我培育的修養活動”。調查顯示,93.18%的大學生認為觀看時代主旋律電影對自己的審美教育有積極的影響。說明高校學生認可在中國傳統文化下時代主旋律電影體現出的美學價值,更進一步說明時代主旋律電影的成功源自于中華五千年源遠流長的璀璨歷史和經典文化。根據調查數據分析,時代主旋律電影對寧夏高校學生的美育價值總結為以下兩點。
1.時代主旋律電影促進大學生陶冶性情
觀看時代主旋律電影能獲得愉快的感受,這種愉悅是發自內心的感受。大學生通過時代主旋律電影感受、領悟所獲得的情感達到陶冶性情的境界。73.08%的大學生認為培養道德情操是時代主旋律電影具備的美育功能。中國自古崇尚通過琴棋書畫來修身養性培養溫文儒雅的性格。當下時代主旋律電影融入傳統文化將人文關懷上升到第一位講述中國故事,陶冶大學生的性格,激發情感共鳴。時代主旋律電影從傳統文化中提煉精華,使源遠流長的文化魅力與新時代潮流融為一體,使大學生更加關注精神需求。88%的高校學生認為時代主旋律電影發展的意義是開闊視野,體現時代精神,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美育對大學生情感的陶冶,不僅體現在從電影的視角讓大學生提前深入了解社會,體驗不同的人生經歷,還會使大學生的情感趨于豐富和純潔,促進大學生形成溫文爾雅的性格。
2.時代主旋律電影促進大學生提高審美能力
審美能力是一種與審美需要相對應的感官能力。調查顯示,73.42%的大學生認為時代主旋律電影具備的美育功能是提高審美能力,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和創造美的教育。通過時代主旋律電影內容的演繹,潛移默化地體會中國的歷史觀、國家觀和文化觀。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創作出很多精美絕倫的畫作和玲瓏別致的工藝品。古人常在詩詞繪畫中去發現美和創造美。當下時代主旋律電影通過引人入勝的場景和獨特的電影視角,將深刻的文化思想等內涵通過畫面和情感表現出來,幫助大學生提高人文素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55.09%的大學生認為提高個人對主流價值觀的認識是時代主旋律電影具備的美育功能。新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生不僅需要日常使用的物品處處具有美的因素,還要求創造出更多的優秀時代主旋律電影來滿足自身的精神需求。美育是個人的全面發展,也是社會的全面發展,提高具備審美能力的大學生對于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對于高校學生而言,通過培養學生審美能力來提高個人的精神追求和人文素養,有利于促進正確審美觀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國家的文化自信,推動整個社會的健康蓬勃發展。
四、結語
新媒體時代下隨著優秀時代主旋律電影的相繼涌現,時代主旋律電影以真實事件為背景講述時代真情,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能夠在時代主旋律電影中找到共鳴,獲得啟迪。本文通過對寧夏六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出寧夏高校學生整體對時代主旋律電影青睞的原因在于時代主旋律電影的新變化。隨著時代主旋律電影的創新和傳播渠道的多元化不僅使大學生關心當下社會現狀和時代潮流,還促進大學生對時代主旋律電影德育和美育價值的認知。時代主旋律電影以自己的內在力量引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以獨特的電影視角激發大學生的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感,達到情感共鳴、啟迪心智的效果。高校作為文化前沿的陣地,積極推動時代主旋律電影融入思政課堂,促進大學生關心國家大事,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擔。在悠久的中國文化中陶冶性情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讓經典永流傳。筆者期望能夠以此文在時代主旋律電影對高校學生影響研究這一方面盡一份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畢光明.“人民”語境下的小說創作——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為依據[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
[2]鄧涵予.主旋律電影對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與啟示[J].傳播力研究,2019(12).
[3]賈莉莉.主旋律電影濡化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特點及啟示[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34).
[4]尤西林.美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5]張忠,等.發揮好主旋律電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紅旗文稿,2017(14).
[6]趙欣.主旋律電影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探析[J].傳媒論壇,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