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皓妍
摘 要:體能訓練是籃球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體能是提高運動員競技水平的關鍵因素。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推理法對現階段高校籃球運動中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討論,提出體能訓練的新理念,為高校籃球運動中體能訓練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高校籃球運動;體能訓練;新理念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0-0-02
籃球運動作為同場對抗的競技性集體項目,是集智慧和技能協同配合,體現團隊合作精神的運動項目,深受高校學生喜愛。高校對籃球后備人才的培養是我國籃球事業發展的重要保障[1]。籃球運動不僅對競技技術有較高要求,更需要運動員具有良好的體能水平。在籃球運動中強調體能可以有效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有效避免運動損傷等。
一、籃球運動體能特點分析
籃球運動是一項群體類同場競技項目,在一籃球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需要在40分鐘或者更長的時間內,通過跳起、對抗、加速、急停、變向和戰術配合等手段占據比賽優勢,在這個過程中,對運動員的各項身體素質都有很高的要求。除此之外,還需要運動員在比賽間歇較低強度運動過程中有較好的身體恢復能力和體能儲備,能夠在比賽中保持充沛的體力,是技戰術運用和發揮的前提。
籃球運動的項目特點決定了籃球運動員所需要的體能與其他項目有所不同,有其獨特的特征[3]。一方面,需要為運動員建立良好的基礎體能儲備,近年來,基礎體能已經在教練員和運動員中引起較高的重視度。另一方面,專項體能開始漸漸被人們所了解和運用到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當中,其效性和先進性已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實踐證明。但體能訓練對于籃球運動而言仍然需要我們進一步探討。眾所周知,籃球這項運動對運動員有不同的位置分工,位置不同的運動員,所需要的體能也有所差別,本文將根據這種差異性,對籃球運動中體能訓練新理念進行探討,對提高籃球運動員競技能力有積極指導意義。
二、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
(一)體能訓練缺乏科學性
現階段的高校籃球體能訓練方法不夠科學,盲目地安排訓練強度,認為增加訓練負荷可以獲得較好的訓練效果,針對不同年齡不同位置的籃球運動員缺乏合理的針對性運動處方。體能訓練方法基本采用循環訓練的方法,訓練手段采用杠鈴負重的練習方法增強上下肢力量。例如在力量訓練課中,大多數高校籃球隊缺乏專門的體能教練,教練員安排訓練課時,訓練方法較為單一,以深蹲、臥推等手段,并且在量和強度上缺乏規范性,不同位置、不同年齡段的運動員統一進行練習,練習次數、練習組數、間隔時間不夠規范,造成訓練效率不高,難以使運動員體能水平得到提高。體能訓練要制定周期性的訓練計劃,高校籃球運動由于一直采用傳統的訓練方法,注重技戰術的練習和提高,一方面對體能缺乏重視,另一方面由于課時、訓練場地等因素受限,導致體能訓練缺乏系統性,難以實現身體各項素質穩定提高。
(二)體能訓練缺乏針對性
通過對高校籃球隊調查發現,大多數的教練員重視技戰術的訓練,缺乏對體能訓練的重視程度[4]。沒有針對隊伍內的隊員設計合理針對性的訓練方法,不同位置、不同訓練階段所需要的體能素質有所不同。首先,不同位置的運動員,對于力量、速度、靈敏等素質的需求不同,例如后衛更多的是需要在場上有較好的速度素質、靈敏素質,能夠通過加速、急停、變向等擺脫防守人,相對而言他們并不需要有極強的力量和彈跳,因此,在體能訓練中可以針對運動員不同的位置,所需要的身體素質要求進行針對性的體能訓練,提高訓練的效率。其次,不同階段的訓練過程中,需要根據運動員身體需要和比賽進行合理安排,賽季和非賽季的體能訓練存在較大差異,不同階段體能訓練課中肌肉耐力、肌力、爆發力的比例安排,對于提高運動員身體素質和創造優異比賽成績有重要意義。
三、體能訓練新理念
高校籃球運動體能訓練中由于大多數采用老舊的體能訓練方法,導致運動員體能素質長期停留在較低水平,增長緩慢,造成比賽過程中身體對抗能力差、傷病增多、技戰術發揮失常等不良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對不同位置的運動員身體所需要的體能素質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可以大大提高訓練效率,有效提高運動員運動表現,這種新型體能訓練理念對高校籃球運動的提高有重要意義。
新理念的體能訓練能夠充分結合不同位置運動員比賽需要,進行針對性訓練。中鋒在籃球比賽中基本位置是籃板下,該位置對抗強度大,需要有較好的彈跳爭搶籃板,為了能夠提高籃板的控制力,優秀的中鋒運動員需具備強壯高大的身體,足夠的力量以及量靈活的腳步,才能占據有利位置。該動作模式下的體能主要以肩關節、髖關節絕對力量主導。因此在體能訓練中,結合中鋒技術特點,體能訓練重點要放在抗性力量和爆發力上面。主要以肩關節力量、上肢力量、臀部力量、背部力量等為主進行增強練習,同時連續起跳的下肢爆發力以及靈活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前鋒在比賽中攻防范圍比較大, 打滿一場比賽大約要有6千米以上的跑動距離,其次還要幫助中鋒沖搶籃板,需要較好的下肢爆發力。在比賽過程中,具有良好技術動作,腳步的移動,以及對對手動作做出靈敏反應和爆發力素質的前鋒是制勝的關鍵。對于前鋒的體能訓練,需要提高其絕對速度、加速度、變向、急停、彈跳等身體運動能力,在進行力量相關的體能練習時,著重加強下肢肌肉力量和爆發力,例如臀大肌和股四頭肌絕對力量,大腿后側離心收縮能力,三關節伸展能力和軀干穩定性,能夠使前鋒在比賽中保持高效的攻防能力,利用出色的速度和對抗能力取得優勢,同時加強對抗過程中的軀干穩定性能夠保持高速運動狀態下的身體穩定。后衛在籃球運動中相對身體形態較小,對抗能力較差,在身體機能方面,具有較好的靈敏性,快速的反應能力,爆發力和制動能力。一場比賽中,后衛的活動范圍最大,移動距離也最長,并且需要不斷地進行速度變化的急停,加速過人,變向能力。在后衛的體能訓練中,需要突出力量、靈敏性、爆發力、速度,以及耐力的訓練。對于力量的提高,不能采用肌肥大的訓練方法進行訓練,會導致靈活性降低。為提高后衛的對抗能力,可以通過提高脊柱周圍肌肉穩定性,核心力量、腰腹肌等來進行加強。靈敏要和爆發力和速度訓練進行結合,除了提高髖關節肌肉和下肢肌肉力量外還要提高后群肌肉的向心收縮能力,來提高身體快速制動能力。耐力素質對于后衛而言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通過中長距離的均速跑或者變速跑來提高。其次,在發展下肢力量的同時還要配合上肢力量,這樣可以使下肢發力的過程中,上肢能夠給予足夠的力量,為后衛提高控球的穩定性。運動員擁有良好的體能是提高運動成績和技戰術良好發揮的基礎;有利于籃球運動員承受大負荷的訓練和高強度的比賽;同時也是運動員在日常訓練和比賽當中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的保證[5]。
四、結語
籃球運動對運動員身體綜合素質有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運動員在日常訓練中注重身體素質的訓練。現階段,我國籃球運動中體能訓練存在很多不足,需要不斷進行改進和創新。在高校籃球的日常訓練中,體能訓練是籃球運動不能忽視的一部分,根據籃球運動員所在的不同位置及其采用的戰術應用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體能訓練,是籃球運動中體能訓練的重點。
參考文獻:
[1]董順波.不同位置籃球運動員體能的特征及訓練[J].體育學刊,2015,22(2).
[2]將純金,董志飛.高校籃球運動體能訓練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運動,2010(4).
[3]吳瑾龍.論我國高校籃球運動的體能訓練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8(24).
[4]吳軍軍.淺談籃球訓練中體能訓練存在的問題[J].當代體育科技,2018(19).
[5]田麥久.我國運動訓練學理論體系的新發展[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議論文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