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怡
摘 要:陶行知理論中認為生活需要教育進行輔助,同時教育也不可脫離了生活而獨立存在,所以在幼兒教學中我們要以幼兒學習興趣為基礎對幼兒進行教學活動。音樂教學活動中我們應使幼兒可以在音樂環境感染下讓幼兒產生興趣,從而讓幼兒對歌曲產生節奏感,讓幼兒能夠自然而然提升音樂活動開展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活教學理論;音樂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0-0-02
陶行知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精髓是“生活教育”。通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這一教育理念,現對幼兒園歌唱教學的方法、實施、內容進行實踐與探索,從而產生了新的想法與認知,幼兒園歌唱教學應當與幼兒生活相聯,充分利用、整合家園合作的各方資源,從而體現教學做合一。陶行知先生早年就認為“音樂是我們心靈的聲音,我們心中都有著一顆音樂的種子。”構成音樂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節奏,它就是音樂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是音樂靈魂所在,有節奏的音樂才有生命力。唱歌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節奏活動。
唱歌是幼兒音樂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學內容,幼兒園在音樂教學中對幼兒進行歌唱教育能夠讓幼兒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音樂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在音樂教學的實施中有時候幼兒在演唱的時候多半都是教師教一句幼兒學一句的機械性的背唱,這樣的演唱聽起來沒有感情色彩。
一、培養音樂興趣,創設“生活化”的環境
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決定教育,教育不可以脫離了生活”。因此,我們要在“興趣是學習源泉”這一理論基礎之上,找尋出一種可以讓幼兒沉浸的音樂環境,使幼兒可以在音樂熏陶之下對歌曲的節奏產生效應,慢慢達到可以自然接受的效果。
(一)音樂貫穿于日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之中,幼兒很容易受身邊環境的影響,幼兒只有在生活環境的影響下,才能在教學中受到教師的耳濡目染達到學習的目的。幼兒園每天早上都會播放歡快的音樂讓幼兒能夠伴著輕快的音樂走進教師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幼兒在區域活動進行游戲的時候音樂的播放已經融入到他們生活,如果游戲的時候沒有播放音樂幼兒們都會感到不安,這樣是由于音樂已經融入到他們一日活動,因此我們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
使幼兒可以從音樂的變化知道到了什么時間應該去做什么事情。如聽到做操的音樂幼兒會主動的到操場上排隊,不用教師提早進行強調幼兒就會按照音樂排好隊伍,跟著教師進行韻律操的運動,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音樂能夠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聽到結束的音樂幼兒會自覺的排好隊伍跟著教師走進教室,這就是音樂帶來魅力,長久的音樂效果讓幼兒養成了很多良好的習慣。
在音樂課上,教師通過鋼琴彈唱,幼兒會跟隨教師的節拍有節奏的進行跳舞,這樣可以引導幼兒對歌曲進行欣賞,教師可以根據音樂的節奏讓幼兒的全身肢體動作都參與到舞蹈動作中,教師在舞蹈動作變換的可以利用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模仿教師展示的新動作,這樣幼兒會興奮地圍在教師的周圍舞動自己的身體。在音樂環境長時間的熏陶下,幼兒逐漸會培養成為聽到了音樂就會自然的起舞,并且有節奏幼兒能夠真正的動起來。
(二)“生活”游戲寓于歌唱活動
在小班音樂游戲《拔蘿卜》教學舞蹈設計中,里面蘊藏了豐富的優美抒情的旋律,能夠將幼兒帶入了美麗的蘿卜地。通過歡快跳躍的音符使幼兒可以情不自禁地按照旋律動起來,幼兒就像自己編排出使勁拔蘿卜的動作舞蹈,動作中有使勁用力的、有假裝摔倒、有雙手抱住前面幼兒,舞蹈動作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在教學中國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進行主動的音樂表演活動的促進。特別在音樂歌詞中“哎喲哎喲,拔不動,哎喲哎喲拔不動”樂曲出現的時候,讓幼兒的舞蹈中要含有急促的音樂節奏感,利用幼兒的身體表現出來,使之成為音樂教學中的關鍵點,突出幼兒音樂表演的創造能力,提高了幼兒音樂學習的積極性。
二、模仿“生活”,提煉節奏
音樂是源自我們生活的積累,在生活中處處有較強節奏的音樂。在音樂節奏教學之中,老師大多會采取“聽-看-聽-試”的方式,在表演一首歌曲之前,我們一般都是先讓幼兒聽懂其中的節奏,之后再對幼兒進行示范并讓幼兒進行學習,幼兒在學習動作的時候幼兒通過觀看進行記憶,最后教師讓幼兒進行自我嘗試體會音樂的節奏進行動作節拍的表演。
在對幼兒進行節拍教學的時候,教師先示范給幼兒拍一種節奏型音樂,讓幼兒通過模仿,教會幼兒養成自我編排節奏的習慣,讓幼兒主動的進行簡單的節拍練習,并讓幼兒主動的與同伴進行表演,從而提升幼兒自我創新的能力,并且使幼兒提升自信心,這樣幼兒可以對節奏產生新的認知,并可以從生活中找出音樂的節奏,在音樂活動的教學之中,在下雨時可以讓幼兒站在窗前,觀察雨滴落地的節奏,教師這時候可以采用啟發提問式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聽到的音樂節奏。幼兒在雨聲中聽到的音樂節奏會有所不同,我們可以讓幼兒通過踏步、拍手、聲音等方式對音樂節奏進行表演。這樣讓幼兒體會到了生活中的音樂節奏,讓幼兒主動的親近大自然,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升,有效的提高幼兒的音樂學習效率。
三、“教學做合一”的融合,提升幼兒主動觀察創造能力
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可以如何在生活之中進行教育呢?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做合一”就是它最根本的方法與原則。它的涵義就是教根據學的方法,學根據做的方法,教學就是在做上學,在做上教,使幼兒學會做。其實質就是按照生活的需要而學、而做,在生活實踐中進行教學,可以使幼兒獲得生活中所真正需要的創造力與生活力。
(一)利用“做中教”,提升幼兒觀察能力
大班音樂活動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幼兒貼近生活實施教學過程,讓幼兒在課程教師之前收集關于大人們工作勞動的圖片開展觀賞活動,讓幼兒了解生活中各種直接性質的工作內容,了解自己家長工作的辛苦。接著教師示范講解如何表現干活的動作以及辛苦的樣子,這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做中教。
(二)利用“做中學”,提升幼兒主動性
隨后教師引導幼兒進行動手主動表演,教師這時候采取積極的啟發性教學方式,讓幼兒利用自己的思維通過想一想,讓幼兒能夠編排出特別事情和特別的人他們的動作,然后教師可以開展音樂表演活動,請你用最特別的動作表現音樂”通過幼兒的主動思考,通過邊做邊想實施表演,這個教學過程體現了做中學。
(三)利用“教學做”統一,提升幼兒創新創造能力
通過上面“做中教”“做中學”將教學做進行融合統一,最后教師在音樂表演的過程中將幼兒創作的各種動作進行統一的編排和融合,這樣的教學過程體現了創意與美感的統一。所以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體現的重點是引導幼兒能夠更好的參與活動和發揮創新力,讓班級幼兒都參與到音樂舞蹈的編排設計中,教師要以幼兒為本按照幼兒的靈感,讓幼兒發揮他們在教學中的作用,這就大大體現了幼兒的創造能力。加強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便是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
四、結語
陶行知先生要我們“從以前傳統教育那邊改變過來,解放出來”,在幼兒園的音樂教學之中,我們可以靈活的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寓教于趣,寓教于美,寓教于樂,寓教于“生活”,在幼兒園音樂教學中,使幼兒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情緒,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