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娟娟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直播行業興起。直播行業廣泛涉及電商、游戲、社交等諸多領域,由于內容豐富而受到了諸多觀眾的喜愛。直播行業的發展呈現出加速的趨勢,對各個行業賦能的同時也在進行多元化的探索。為了進一步規范直播行業的發展,引導直播行業輸出更多正能量的內容,本文提出應該加強對于直播內容的監管,不斷完善直播平臺的發展體系,并引導公眾形成良好的直播素養,共同構建綠色、健康的直播環境。
關鍵詞:網絡直播;發展;規范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0-0-02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直播模式成為社交、電商、游戲等行業的新機遇。直播技術起源于電視直播與廣播直播,現階段,熱門的網絡直播主要是主播人在播放地準備獨立的信號采集器,通過網絡同步上傳到平臺,供所有人觀看。熱門的直播活動,從內容的策劃、后期的編輯、觀眾的互動、錄播等板塊均需要有專人負責運營。直播行業自2018年以來取得了迅猛的發展,如薇婭、李佳琦等人拼接電商直播吸引了大批量觀眾,并取得了優異的銷售額。雖然直播的形式內容多種多樣,包括視頻教學、才藝展示、日常生活、電商售賣等,但直播行業仍然處于初創階段,在內容的設計,市場生態等方面均存在進一步優化的空間,如何引導直播行業規范、健康發展,是相關政府部門需要重點重視的問題。
一、網絡直播發展原因分析
網絡直播的消費者主要是90后。截至2019年6月,國內有4.3億用戶觀看直播,抖音、淘寶、虎牙等行業平臺均納入直播業務,積極探索“直播+”生態圈。
(一)雄厚的資金投入
網絡直播包括秀場直播、游戲直播以及電商生活直播等,2016年以來,直播事業受到了資本市場的瘋狂追捧,當花椒直播、斗魚直播等平臺獲取了巨大的流量以及收益后,資本挖掘了直播市場的潛力,網絡直播行業呈現出繁榮的發展形勢。
(二)從眾心理
網絡直播行業的盛行,與觀眾的從眾心理有密切關系。馬斯洛理論指出,窺私心理是人類常見的心理狀態,人們往往會對某一種事物產生強烈的興趣與好奇。網絡直播的“窺私性”以及對個人“隱私”的展示,極大滿足觀眾從眾窺私的快感,同時,在直播中打賞主播的行為會受到來自主播的認可與尊重,觀眾容易沉溺于此。直播產生以來,尤其是現階段,其已經滲透在人們的生活中,展示出更多日?;奶卣?,更容易激發觀眾的歸屬感與認可感。
二、網絡直播發展前景分析
(一)技術升級推動直播發展加速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將直播行業也推送上新的高峰。隨著各種技術的日益成熟,未來直播行業結合新技術的發展有望得到進一步突破。對于在線直播行業而言,往往會通過視頻模式輸出內容,完成與觀眾的互動,視頻播放的流暢性以及直播間的互動氛圍對于提升用戶體驗有較大的影響,例如,5G技術的出現,終端設備的升級都會對直播的推廣有刺激作用。
(二)直播賦能各行業發展
在線直播具有互動與沉浸體驗的特點,將直播模式與其他行業結合,也會激發巨大的潛力。目前,很多在線平臺都在不斷探索“直播+”模式的深度應用與推廣,通過直播與電視節目、電商銷售結合,在未來,直播將會與更多的行業結合。一方面,直播模式能夠讓其他行業的內容輸出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其他行業廣闊的空間也利于直播內容的擴展。
(三)行業競爭加劇
隨著直播行業監管的不斷加強,直播在高速發展后開始褪去泡沫,在新的發展階段中,各個平臺正在面臨不斷加劇的行業壓力。目前,在線直播行業的發展日益理性,許多制造不良內容的直播平臺在監管下陸續退場,未來直播行業的發展將會更加規范,資本對于平臺的關注也會集中在頭部。
(四)探索多元化發展
在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在線直播平臺的運營成本居高不下。隨著市場資本逐漸回歸理性,流量紅利逐漸消失,成本對平臺未來發展的空間有較大的制約作用,也激勵平臺不斷探索新商業模式。在新娛樂背景下,用戶的娛樂消費潛力巨大,傳統的直播平臺在探索如何盈利的同時,需要更加關注內容的多元發展,例如強主播的個人IP打造,垂直類目電商直播等[1]。
三、規范網絡直播行業的對策分析
(一)加強內容監管
直播平臺需要強化對于主播播放內容的審核,尤其增加對于游戲等娛樂類別直播內容的監控與審核,向各位主播提供播放內容協議,避免播出不合規內容。例如,定期抽查主播的直播內容,一旦發現主播有違規行為,立即進行整改,簽訂協議;在主播直播過程中隨時監督,一旦主播內容偏離軌道,可以通過后臺技術進行直播活動的暫停;同時,直播企業也可以提高主播的入門門檻,主播應該通過一系列的學習以及考試后,才能取得直播的資格,并在自身被許可的范圍內展開直播內容的輸出。政府以及互聯網媒體監管部門則需要從立法的角度進行制約。國家應該建立嚴格的直播內容違規處罰制度,保證各個平臺受到公平的處理與對待,對于有內容違規記錄的直播主持人,可以采取全網禁播的方法。
(二)完善直播行業規范制度
現階段,網絡直播仍然是一個新興行業,國家并未對其制定完善的行業規范。對于國家文化部以及相關部門而言,應該從直播平臺的經營主體,事后監管等方面對直播的各個環節進行規范。例如,相關部門與直播企業簽訂合同,平臺在開展直播業務前,需要承諾對于涉政涉黃涉暴內容的禁播,違反規定者將被納入直播行業的黑名單。通過“實名登記”“先審后發”“黑名單”等措施規范直播平臺的直播行為,同時,建立直播行業監督委員會,鼓勵各個直播公司互相監督,促進行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此外,政府也可以通過一定的資金補貼以及政策扶持,幫助扶持頭部直播平臺以及優秀、正能量的直播主播,共同打造精品直播內容[2]。
(三)倡導公眾提升直播素養
應該通過各種公益節目、新媒體廣告等平臺,積極倡導公眾提高自身的素養,提升公眾對于內容信息的批判性學習思考能力,從自己做起,對違規、低俗的內容堅決抵制,對涉嫌違規的直播間以及主播進行舉報,協助直播平臺將違規主播列入黑名單,從根本上遏制網絡環境的污染源。同時,引導公眾對優質的直播內容給予鼓勵以及宣傳支持,幫助優秀的直播內容吸引到更多的受眾。政府、平臺也可以邀請明星等公眾人物在媒體場合宣傳健康、綠色直播,發揮明星的光環效應,引導形成積極向上的直播觀看氛圍[3]。
四、結語
直播的出現與發展改變了許多行業的傳統經營模式,為大眾提供了新的娛樂方式。然而,規范直播內容,扶持優秀直播主持人,是實現直播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式。本文提出,應該不斷規范直播內容,完善直播行業的制度,引導公眾提高直播素養,進而促進直播行業綠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佩佩.互聯網媒體時代體育賽事網絡直播平臺發展現狀分析——以樂視體育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5(12).
[2]竺葉,唐莉芳.我國游戲直播平臺發展中存在問題的探析[J].各界,2017(8).
[3]溫靜.我國游戲類網絡直播平臺的運營策略研究——以斗魚直播平臺為例[J].傳播與版權,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