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美術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也相應地對美術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情景教學法能夠營造出生動的教學氛圍,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是提升美術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美術欣賞課教學要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境,營造生活性的美術氛圍,構建問題情境,以此來達到提升學生參與度、陶冶學生情感、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
2019 年6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該意見對加強新時代的中學美術教育具有重要的引導意義,是強化素質教育、提升美術課堂有效性的綱領性文件。
美術作為提升學生藝術欣賞和感知能力的重要課程,長期以來因為重視程度不夠,在課堂效果和教學方法上都缺乏有效的創新,導致學生對課程不積極,甚至產生枯燥、厭煩的情緒。美術課堂要想打破傳統的束縛,就要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有效性。靈活運用情景教學法能產生良好的效果。
情景教學是指教師利用外界的各種環境(環境可以是人為的,也可以是客觀存在的),實現和學生心境共鳴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創設對應的情景,并將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文本場景進行充分還原,讓學生身臨其境,使其在心理和情感兩方面產生共鳴,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由于美術屬于藝術中的一種,因此相對抽象。而情景教學通過創設情境,能夠使學生更加立體、直觀地感受到美術教學的具體內容,不僅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能夠幫助學生高效地完成課堂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夠在多種環境下掌握不同的美術知識,從而提高教學的總體質量。因此,美術課堂上使用情景教學方法,對培養學生審美、情感、思維、智力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是提升課堂有效性的有效手段之一。
情景教學法在中學美術欣賞課中的運用有幾項基本原則:第一,美術教育的內容要貼近生活。不同于其他的文化課程,美術學科要求學生從生活中、學習中獲得感知和審美。想要讓學生學好美術這門課程,提升學生科學的審美觀念,教師需要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技巧,將美術中抽象的畫面和思維轉化為直觀的表現形式,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形象或畫面獲得審美指示。在日常的教學中,利用情景教學法能夠讓美術欣賞的具體內容更加生動具體;通過創設貼近實際的美術情境,能避免學生出現無法理解教學內容的迷茫狀態;結合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相應的美術知識,這也是提升學生美術審美的主要手段。
第二,美術教育的內容難度要適當。教學情境的設置不僅要考慮學科課堂的特點,還要準確把握課堂內容的難易程度。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奠定學生堅實的審美基礎,提升學生對生活、對社會的熱愛。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美術欣賞課程的具體教學效果,在創設相對應的教學情境時,還要把握住內容的難易程度。一旦構建出過于復雜的教學情境,會讓學生出現理解不了課堂內容、跟不上教師的思路等嚴重情況,甚至降低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熱情,進而影響美術學習的質量。
第三,美術教育要注重學生差異。創設情境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和整體思維的靈活性。但每個學生的綜合素質不同,對美術情景的感知能力存在差異,在同一個課堂上,就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為了更好地實現美術欣賞課堂的總體效果,教師必須考慮學生綜合能力的不同之處,根據學生主要理解能力、鑒賞能力、認知和審美能力以及邏輯思維和學習方式的不同,采取相應手段引導不同的學生深入教學中的情景,幫助其迅速積累美術的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
如今的中學美術教學,普遍存在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雖然素質教育一直在提,但是落實到不同的學校,差異性也很大。少部分學校的重視不足,也導致美術的教學研究相對滯后。相對滯后的美術教學方法,不僅跟不上時代的節奏和科技的發展,而且對學生來說課堂就顯得無趣和空洞。如此惡性循環,也勢必影響國家素質教育的開展,無法實現國家推進素質教育的戰略安排。而正確應用情景教學法,是提升美術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是落實《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對課堂高質量要求的有效途徑。
第一,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境,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隨著當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技術也能夠為教學提供幫助,互聯網也為美術欣賞教學的實施提供了多種可能。由于受到傳統的教學觀念影響,靜止化的美術呈現方式是美術作品不被學生接受的主要原因,這使得美術的內涵不能夠被學生理解,更無從談及美術情感的培養和藝術感知力的增強。為了促進學生的美術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教師必須利用網絡資源創設出更加生動的美術情境。通過將平面的藝術形象進行動態化處理,能夠最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科學合理地運用信息技術。通過情景教學法,能夠讓學生自主搜集不同的美術資源,將腦海中模糊抽象的美術概念不斷具象化,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和藝術欣賞能力;能促進學生利用信息技術來接收美術教學的專業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總體美術水平。
其次,注重美術教學中的細節。在日常教學中,要加強關于教學的準備工作,制定詳細的教學目標,使得總體教學內容更加流暢,給學生營造出一個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并及時發現各種課堂細節上的不足之處。通過不斷完善來加強教學情境的創設,進而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對美術知識進行學習。
最后,高度重視美術教材。要通過對美術教材的深入分析,提煉出獨有的教學理念,同時,對整體美術教學的方法進行創新,積極引用多媒體中的情境功能。只有深入、整體地把握美術教材,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更加規范有效地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和感染,達到讓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欣賞《兵馬俑》這一經典藝術作品時,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刻畫出能夠體現兵馬俑雄偉氣勢的動態場面。通過播放與秦朝將士相關的影視作品,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兵馬俑的故事。再利用一些悲壯的音樂,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出學生的藝術情感,從而達到理解藝術作品豐富內涵的效果。
第二,營造生活性的美術氛圍,陶冶學生的情感。營造基于生活美術的藝術氛圍,也是美術學科的重點所在。為了培養學生的美術情感,提升學生的美術技能,教師必須將生活中的美術因素融入美術課堂之中,進一步提升學生對審美觀念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在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各種美術情境,提升學生對藝術的觀察能力,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閱歷。
例如,在欣賞《蒙娜麗莎》這一經典藝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蒙娜麗莎》的創作故事,明確作者的創作意圖,了解《蒙娜麗莎》帶來的現實意義,從而讓學生了解到藝術中存在的各種情緒,激發學生的美術創造力。
第三,構建問題情境,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的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美術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具體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對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重點關注,再對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提問,從而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思維能力。
例如,在欣賞《色彩》這一經典藝術作品時,可以從色彩的藝術效果這一方面,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實踐不同的色彩內容,也讓學生對于色彩擁有更加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