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變革,國家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學生在藝術這一領域的發展。而將德育融入美術教育也逐漸成為教育在藝術領域的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基于此,立德樹人不僅需要表現在科學文化上,還應該體現在美術科學教學中,以此促進學生在知識領域和道德文化上的全面發展。
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科學文化素質已經漸漸成為判斷一個人能力高低的標準,尤其是在教育領域,一些學校和家長過多地關注和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長此以往,校園里便出現了校園暴力、“拜金主義”等惡劣現象,一些學生漸漸變得冷漠、自私,認為只要成績好便可以為所欲為。因此,需要從各領域開展德育工作感染學生,而美術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將德育融入美術教學可以讓學生受到藝術和道德素質教育的雙重熏陶。
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是全社會的共同任務。雖然學校在德育教學中從未松懈過德育,為了培養出優秀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學校還專門開設了德育課程,但德育在部分初中學校的美術教學中卻少有明顯的體現。
第一,一些教師的美術教育課程教學過于形式化。在初中教學中,美術課程本身占據時間不長,一周可能只有一兩節課,而且在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一些學校更注重對學生文化課的投入。所以在上美術課的時候,部分教師只是按照教學大綱走形式,傳授一些畫畫的技巧和對藝術的見解,在美術教育過于形式化的狀況下,德育的融入就更加不被關注和推廣。
第二,部分美術教師的德育觀念淡薄。由于美術教育并不屬于文化課,而是藝術領域的教育,因此一些教師在上美術課的時候只注重學生對藝術的理解與表達,而很少將藝術與德育結合起來進行更深一步的教學。一些教師缺乏德育觀念,沒有在藝術中傳授立德樹人的思想,導致德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一直沒有明顯的體現。
在初中美術教學實踐中,不能對學生進行大量的素質教育,也不能僅對學生進行純粹的繪畫技能指導,而是要將德育融入美術教育當中,從美術作品的實際內涵出發,發掘教育點,以作品內涵揭示道德思想,設計道德課題,注重美術教學中的情感體驗,體現美術中的德育思想。
第一,以作品內涵揭示道德思想。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一個作品的主體內容從側面引導學生對道德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討論。比如,學生在鑒賞有關糧食、水果等食物的作品時,教師可以將拒絕浪費食物的理念融入美術作品的鑒賞中,引發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珍惜糧食的道德觀;在學生欣賞環境和風景等相關美術作品時,教師可以將環保理念融入課程教學中,讓學生從美術作品中感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用作品內涵揭示道德思想,從而推動德育在美術教育中的深入滲透。
第二,設計道德課題,加強學生道德觀念。每一個作品都有獨特的藝術內涵,為了加強學生的道德觀念,教師可以以立德樹人為根基,根據想要傳遞的道德思想設計討論的課題。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放一段關于校園暴力的視頻,讓學生從道德的角度進行思考和探討,然后布置讓學生表達看完視頻的感受的繪畫任務。在學生完成作品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詮釋和概述,并進一步講述校園暴力對個人和學校的危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第三,注重美術教學中的情感體驗。藝術源于生活,教師的藝術課程也應該與生活息息相關,而不是空講大道理。為什么要注重藝術帶來的情感體驗?因為藝術帶來的情感很細膩、主觀,美術作品所呈現的是對藝術的感受和理解,滋生的是對藝術的主觀情感。倘若教師在美術課堂上注重美術教學中的情感體驗,注重學生對藝術的情感感受,那么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念,通過對藝術情感的培養啟發學生對道德的感悟,培養學生愛的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德育是教育領域中永恒的話題,把德育融于初中美術教學能從藝術領域的角度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還能幫助學生形成積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將學生塑造成一個品德高尚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