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陜西和甘肅的調研數據"/>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鄧 鍇 ,楊茗涵 ,孔 榮
(1.西安財經大學 陜西省信用研究中心,陜西 西安 710100;2.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楊凌 712100)
目前農民工創業已成為推進我國地區經濟結構調整、改善經濟環境,以及創業帶動就業和消除貧困的重要途徑[1],一些省份還將促進農民工創業納入當地政府的年度考核中。我國西部地區一直是農民工的主要輸出地,受各種因素的制約,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較為緩慢,市場經濟主體活力不足,居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促進農民工創業的任務較之其他地區更為迫切,也更為艱巨。
學術界有關農民工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圍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個層面展開。內部因素方面,一些學者發現,農民工受教育水平、機會識別能力和社會關系網絡能夠顯著提高農民工的創業意愿[2]-[6]。是否從事過管理工作、人際關系和參加非農培訓是農民工創業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7-8]。還有一些學者強調,家人對于創業的態度、是否有家庭成員需要照料及風險偏好對農民工創業意愿的產生具有促進作用[8]-[10]。外部因素研究方面,一些學者認為,農戶收入水平、本地城鎮建設滿意度、基礎設施建設、金融發展程度及創業成功的示范作用對農民工創業意愿具有顯著影響[11]-[15]。一些學者強調,當地產業發展狀況、創業發展扶持政策、技術培訓推廣程度和社會資本是農民工創業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16]-[19]。還有一些學者指出,當地風俗習慣、環境政策的變化及商業網絡的發達程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農民工創業意愿的產生[19]-[21]。
學術界關于農民工創業意愿影響因素的研究成果已日臻豐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在變量設置上過于簡單。依據管理學決策理論的相關內容,農民工在作出創業等重大決策時會有一個或長或短的猶豫過程,且猶豫過程對于最終選擇有直接影響。而當前研究的變量設置難以體現農民工在進行創業決策時的猶豫狀況。另一方面,已有研究雖指出農民工收入水平是影響其創業意愿的主要因素,但沒有認識到農民工增收潛力對其創業意愿可能造成的影響。傳統農民工由于大多從事簡單體力勞動,個體間差異相對較小,增收潛力與身體健康狀況之間高度相關。而當前農民工個體間差異較大,在工作技能儲備和信息獲取效率等方面的差異使得不同農民工的增收潛力差異巨大。而增收潛力的不同又會影響到未來收入預期、資產儲備效率和創業意愿強弱等一系列深層次問題。本文以收入潛力為研究視角,將農民工在創業決策時的“猶豫”納入研究范疇,探究農民工創業意愿的影響因素。
1.農民工增收潛力內涵
農民工增收潛力是指農民工在收入獲取過程中所需要的能力。伴隨著我國城鄉融合進程的加快,當今農民工收入與農民工社會閱歷、認知水平、工作經驗積累等農民工個體間差異之間的相關性越來越高[22-23],這些因素不僅影響農民工收入,更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農民工未來收入水平。基于此,筆者選取以下指標衡量農民工增收潛力。
近三年換工作次數。近三年換工作頻率較高的農民工往往收入波動性較大,無法對未來作出準確預期,增收潛力較弱。反之,換工作次數較少的農民工,收入波動性相對較小,且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加強與用工單位之間的熟悉程度,收入水平一般高于本行業入門水平,增收潛力較強。
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對農民工增收潛力構成正向影響。受教育程度高的農民工具備較高的認知能力、工作效率、溝通能力。調研發現,盡管對學歷沒有要求,但受教育程度高的農民工更容易獲得類似小組負責人等基層管理崗位,獲取更高收入。
工作技能水平。工作技能水平構成農民工核心競爭力。技能水平較高的農民工容易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在工作強度相同情況下,收入水平遠高于技能水平低的農民工,且收入波動性較小。
年齡。由于多數農民工從事勞動密集型行業,年齡對工作效率的影響較為直接。由于工作內容的重復性,伴隨著年齡的增長,相對于工作效率的下降,工作經驗的積累往往較為緩慢,進而導致農民工收入水平增長緩慢。因此,年齡應對農民工增收潛力構成負向影響。
收入來源數量。收入來源數量與農民工收入狀況之間有很強的相關關系[24],收入來源越多不僅能夠帶來更多的收入,更能夠增加其應對風險的能力。
對于提高工作技能的態度。伴隨著科技進步,各行業的技術更新速度明顯加快,終身學習已成為當代勞動者的必要素質。純體力勞動、重復性較強的工作在不遠的將來大概率會被機器所替代,這就要求農民工要不斷提高工作技能,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對于工作技能提高積極性強的農民工,增收潛力應當較高。
結合以上分析,農民工增收潛力表達式如式(1)所示:
lnS=?+?1A+?2S+?3F+?4E-?5C-?6K+ξ
(1)
其中,S代表增收潛力,A代表受教育水平,S代表工作技能水平, F代表對于提高工作技能的態度,E代表收入來源數量,C代表近三年換工作次數,K代表年齡,ξ為隨機干擾項。
2.農民工創業意愿內涵
農民工創業意愿是指農民工進行創業的愿望。借鑒決策理論的相關內容,成熟意愿的形成會經歷“想法—猶豫—決策”的過程。想法是指行為人在接收外界信息后主觀上產生的最初打算,是意愿的初始階段。當想法產生后,行為人會依據自身的客觀狀況對于是否要將想法深入,并最終轉化為行動進行相應分析,這一分析過程即為猶豫。在進行充分且細致的理性分析之后,行為人最終會作出相應的決策。基于此,農民工創業意愿的形成應當是接收一定的外部信息并產生最初的創業想法,進而全面分析家庭的客觀條件及所處的外部氛圍,對創業的想法進行反復論證(猶豫),最終作出是否創業的決策。在以往相關研究當中,因變量往往設置為“農民工有無創業意愿”“農民工是否打算創業”等問題,相當于調查農民工是否有創業想法(創業意愿形成的第一階段),或者是農民工對于是否創業的取舍(即決策,創業意愿形成的第三階段),在實踐中甚至會將這兩個階段混淆,統一看做是農民工創業意愿,一定程度上造成研究精度的下降。同時,伴隨著基礎教育的普及,在當前農村家庭中女性的話語權迅速上升,對于重大事項的影響力較之傳統農民工已有很大不同。因此,農民工創業意愿應當是家庭成員共同意志的表達。
目前多數學者主張基本收入對創業意愿應產生正向影響,即收入水平越高的農民工,越容易產生創業意愿。而增收潛力與農民工收入之間呈正相關關系。換言之,增收潛力大的農民工,往往在未來一段時期能夠獲取較為穩定的收入,應對風險能力較強,創業所需的物質基礎較為雄厚。然而,和傳統農民工支出數量和范圍均相對有限不同,伴隨著城鄉結合程度的不斷加深,當今農民工在住房、子女教育、生活品質等方面的需求較之以往農民工更為強烈,獲取更多收入、加快資產積累的愿望更為迫切,在創業基礎(客觀)和增收愿望(主觀)共同作用下,增收潛力大的農民工容易形成創業意愿。反之,增收潛力較小的農民工,對未來收入的預期較為消極,往往容易對風險產生過度厭惡,盡管部分農民工也對改善自身收入狀況具有迫切需求,但出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不易形成創業意愿。因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1:農民工增收潛力對其創業意愿有正向影響。
農民工增收潛力對其創業意愿構成理論上的影響,但并不是唯一影響因素。為保障實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結合已有相關研究,本文還分析農民工創業物質基礎、創業知識儲備、創業環境及金融知識對其創業意愿的影響。農民工創業物質基礎方面,由于創業需要相應的前期資金投入,且不同行業均有進入門檻,對于農民工物質積累有相應要求。因此,創業物質基礎較好的農民工更有條件通過創業行為來獲取更多經濟回報,更容易產生創業意愿。創業知識儲備方面,創業行為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尤其是在我國市場經濟建設逐漸完善的當下,創業的技術性屬性日益凸顯,這要求農民工具有相應的創業知識儲備。而創業知識儲備程度較高的農民工,主觀上對于通過創業來加快自身的財富積累更有把握,創業積極性相對更高。創業環境方面,農民工的親屬中創業人數越多、創業成功案例越多,對于農民工的示范作用越強,且農民工從中可以獲取創業所需的間接經驗。因此,創業環境對農民工的創業意愿應當產生正向影響。農民工金融知識方面,鑒于創業與金融之間存在天然的聯系[25],金融知識較好的農民工更容易產生創業意愿。這主要是因為,對于金融把握越全面的農民工,越能夠有效利用金融產品為自身的創業行為服務,增強自身抵抗創業風險和獲取貸款、獲取融資的能力。因此,筆者提出如下假設:
H2:農民工創業物質基礎對其創業意愿產生正向影響。
H3:農民工創業知識儲備對其創業意愿產生正向影響。
H4:創業環境對農民工創業意愿產生正向影響。
H5:農民工金融知識對其創業意愿產生正向影響。
本文所用的研究數據源于2019年筆者在陜西、甘肅等地的實地調研。調研對象涵蓋物流、建筑、能源開采、室內裝修、快遞外賣、保潔門衛、餐廳服務、流水線作業等農民工主要從事行業。樣本地區中既有農民工流入地,也有農民工輸出地,還有既為輸出地也為流入地的地區。共發放調研問卷850份,剔除數據嚴重缺失問卷28份,最終獲得有效問卷822份,問卷有效率為96.71%。
本文因變量為農民工創業意愿。TPB創業理論提出,主要社會關系人(往往指家庭成員)對創業的看法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行為人創業意愿的形成。因此,問卷設置“創業想法”“考慮家庭其他成員后的創業想法”和“對于創業活動的準備”三個問項,并采用Link五級量表,展現農民工創業決策過程中的“猶豫”程度。
農民工增收潛力為本文的核心自變量。依照前文所述,設置“近三年換工作次數(X4)” “受教育程度(X5)”“工作技能水平(X6)”“年齡(X7)”“收入來源數量(X8)”“對于提高工作技能的態度(X9)”來具體體現。對增收潛力、鑒于X4、X7為逆指標,本文對原先問卷中的選項進行轉換,以保障后續研究的順利進行。
結合之前內容,設置農民工創業物質基礎、創業知識儲備、創業環境及金融知識等控制變量。設置近三年家庭收入均值、家庭資產規模、家庭土地規模、近三年家庭收支情況體現農民工創業物質基礎,設置創業經驗的積累程度、對創業扶持政策的了解程度、對于管理知識的了解程度、對于互聯網的了解程度體現農民工創業知識儲備程度,設置親戚朋友中持續創業3年以上的人數、親戚朋友中持續創業3年以下的人數、親戚朋友中創業失敗且不再創業的人數體現農民工創業環境,設置是否愿意為創業而承擔貸款、識別風險的能力、是否愿意購買保險體現農民工金融知識。具體變量選項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變量選項設置
創業意愿方面,70.4%的樣本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創業想法,但多數表示沒有較為充足的準備,說明大部分有創業想法的農民工對于創業與否還在猶豫。增收潛力方面,52.7%的樣本近三年換工作次數在3次及以下,24.1%樣本為高中及以上學歷,50.0%樣本表示自身的工作所需技能較低,48.4%樣本收入來源為兩種及以下,69.6%樣本提升工作技能積極性較高。創業物質基礎方面,57.7%樣本近三年家庭收入均值在5萬元及以下,家庭資產規模在10萬元以上樣本為32.5%,土地規模為4畝及以下樣本為79.8%。創業知識儲備方面,沒有直接創業經驗樣本為51.6%,30.9%樣本表示對創業政策有一些了解,52.3%樣本表示對互聯網有一定了解。創業環境方面,16.9%樣本表示親戚朋友中持續創業在三年以上的人數為4人及以上,創業失敗且不再創業人數大于4人的樣本為9.6%。金融知識方面,50.2%的樣本愿意為創業承擔貸款,62.9%的樣本不愿意購買保險。
目前已有研究大多采用二元Logit、Probit等模型來研究農民工創業意愿,這些模型主要適用于因變量為觀察變量的研究。本文的因變量為潛變量,且自變量也由潛變量組成,傳統研究方法并不適合。因此,在借鑒學術界已有研究的前提下,結合本文變量設置特點,采用結構方程模型(SEM)來進行相應分析。具體表達式分別為,η=βη+Γξ+ζ,Y=ΛYη+ε,X=Λxξ+σ。其中,X 為外生標識,Y為內生標識,ζ為方程中的干擾項,ξ 為外生潛變量,η為內生潛變量,ε為Y的測量誤差,δ為X的測量誤差,Λy為Y與η之間的因子載荷,Λx為X 與ξ之間的因子載荷,β和Γ 均為路徑系數,β為內生潛變量之間的關系,Γ為外生潛變量對于內生潛變量的影響。
1. 信度、效度檢驗
已有研究主要采用Cronbach’s α系數進行信度檢驗,采用KMO和Bartlett球形檢驗來進行效度檢驗,如表2所示。本文所用數據的KMO值介于0.717—0.873之間,均大于0.700,且Bartlett檢驗值均顯著,表明數據可用于因子分析。各觀測變量的因子共同成分均大于0.500,潛變量的累計方差均大于60%,表明調研問卷建構效度較好。信度檢驗方面,各潛變量的α系數介于0.825—0.881之間,高于評價標準值0.700,信度檢驗通過。同時,各觀測變量的伴隨概率均在1%上顯著,表明觀測變量選取較為合理。

表2 模型各潛變量的觀測變量參數估計與信度效度檢驗結果
2.模型擬合結果評價
目前學術界采用的指標主要有總體擬合指數(GFI) 、比較擬合指數(CFI) 、近似均方根誤差指數(RMSEA) 等指標反映模型擬合結果。本文假設模型的各項指標數值及評價標準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各項指標均達到相關要求,模型擬合結果較好。說明本文提出的因果關系模型與實際情況相契合,可進行下一步分析。

表3 模型擬合結果
模型在通過信度、效度檢驗,且整體擬合結果較好的前提下,得到參數估計結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農民工增收潛力對其創業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且影響系數最高,即增收潛力越好的農民工越容易產生創業意愿,表明增收潛力對創業意愿的影響極大,應當予以重視。

表4 模型各潛變量之間的參數估計結果
首先,農民工在進行創業決策時的理性程度較高。之前學術界對于農民工是否是理性行為人展開過討論,一些學者認為受制于受教育程度較低、生產生活經驗積累較少等原因,農民工在進行經濟決策時的理性程度較之其他群體更低。但也有學者指出,由于資產獲取效率較低,農民工在進行經濟決策時會更加謹慎,往往是在進行充分理性分析后才作出相應決策。就創業意愿而言,由于創業行為要求農民工投入一定規模資金,導致家庭在一段時間內的可自由支配資金減少,這使得農民工在決策時不僅要考慮當前家庭收入情況,更需要考慮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獲取收入的能力。收入獲取潛力大的農民工,不僅要有把握應對因創業導致可支配資金減少對家庭的影響,更有能力承擔創業可能帶來的經濟風險,對于創業失敗的恐懼感較之其他農民工更低,因而易于產生創業意愿。
其次,農民工財富意識強烈。一些農民工長期生活在城市,甚至一些農民工就出生在城市,對于城市的歸屬感遠大于農村,對于在城市落地生根的愿望也遠高于他們的先輩[26]。在城市生活意味著其住房、子女教育、日常生活等方面支出遠大于傳統農民工,而務工收入不足以負擔上述支出,農民工需要找尋其他的途徑來應對。而創業無疑能夠提高農民工收入獲取效率,這也是多數農民工產生創業想法(不同于創業意愿)的直接原因。同時,調研中發現,相較于其他農民工,收入潛力高的農民工在自我認知及對生活期望方面更為積極,在城市安家的意愿更為強烈。因此,這部分農民工更容易將創業想法轉變為創業意愿。
再次,當今農民工更加注重生活品質。由于多數農民工長期生活在城市,其生活習慣、生活理念已不同于傳統農民工,尤其是收入潛力較高的農民工對于生活非必需品的需求度更高,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農民工的支出范圍,促使其產生創業意愿。
最后,當今農民工更加注重自我實現。調研中發現,很多農民工表達出擺脫農民工身份的愿望,且收入潛力較高的農民工更加顯著。與傳統農民工只關注收入數量不同,這些農民工不滿足于獲取相應的務工收入,更希望自己能夠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而創業行為在他們眼中就屬于較為“體面”的工作,較之打工行為更容易獲得其他人的尊重。一些農民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看不上”體力勞動較強的工作,這與近年來一些勞動強度過大崗位招工難的客觀現實相符合。在基本生活已經被滿足,未來收入狀況預期較為積極的情況下,農民工進行創業得到一份“體面”且收入獲取效率較高的工作,進而贏得周圍人的尊重已經成為這些農民工的愿景,在這樣想法的引導下,增收潛力較大的農民工不再像他們先輩那樣“小富即安”,創業意愿也更加強烈。
除農民工增收潛力外,創業物質基礎、創業知識儲備、創業環境及金融知識對于創業意愿均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具體而言,農民工創業知識儲備的影響系數排在所有潛變量中的第二位,僅次于增收潛力。多數被訪農民工認為,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要保證創業成功不止需要前期物質上的投入,更需要有較為豐富的相關知識來化解創業過程中所出現的種種問題,為創業“保駕護航”。農民工創業物質基礎的影響系數排在所有潛變量中的第三位,其對農民工創業意愿的影響力低于農民工增收潛力和知識儲備。通過調研中進一步詢問了解到,一些家庭資產規模相似的農民工對于未來生活的預期不同,近幾年預計有大額資金支出(如子女結婚、醫療支出等)的農民工對于創業失敗的風險承擔能力更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創業意愿的產生。農民工金融知識的回歸系數在所有潛變量中排在第四位,可能的解釋是,盡管金融知識對農民工創業意愿等經濟行為構成顯著影響[27],但由于西部經濟發展程度相對較低,有相當一部分受訪農民工的金融知識水平有待提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該潛變量對創業意愿的影響力。由于風險厭惡的普遍存在,很多在物質和知識方面的積累已經十分豐富的農民工仍然對于是否創業表現出很強的猶豫,而創業態度較為堅決的農民工往往親戚朋友中有創業并且成功的案例。這表明,在沒有現實經驗可供借鑒的情況下,農民工創業意愿產生的閾值會明顯升高。
本文采用主觀法對農戶增收潛力進行重新測度[28],將農戶增收潛力分為“非常低、比較低、一般、比較高、非常高”,賦值1—5,要求農戶對自己的增收潛力進行評估。在采用相同方法對其他潛變量進行處理后將所得數據代入回歸模型,結果顯示,增收潛力及其他潛變量的系數符號和顯著性發生顯著變化。為刪除極值對于模型回歸結果的影響,在刪除5%最低增收潛力和5%最高增收潛力后的子樣本進行實證分析,依然得到相似結論。說明本文的研究結論較為穩健。
本文以農民工增收潛力為研究視角,對其創業意愿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農民工增收潛力、創業物質基礎、創業知識儲備、金融知識及創業環境等因素對創業意愿均產生顯著正向影響,農民工增收潛力影響力大于其他幾項因素。研究同時還發現,我國西部農民工對創業的看法較為積極,普遍具有創業想法,但受到主客觀種種因素的制約,真正形成創業意愿的農民工還較少。
為進一步激發農民工創業意愿,有關部門應著重幫助農民工不斷提升自身增收潛力。調研中發現,西部農民工增收潛力可提升空間巨大,有關部門應在重視農民工收入數量提高的同時,加大對其增收潛力的關注度。繼續加大提高農民工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技能含量的工作力度,提高其參與工作技能培訓的積極性,進一步降低農民工收入波動性,保障其收入長期可持續增長,提高農民工資產積累規模。同時,要通過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優化農民工收支狀況,運用財政、金融等手段加快農民工財產積累。在進一步加強對創業相關知識的傳播力度的同時,大力整合高校、企業等社會力量,聘請相關領域專家,為農民工量身打造“專業智庫”,針對農民工在創業構想乃至創業實施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提供專業服務,幫助農民工更有效率地掌握創業相關知識。針對農民工教育程度較低的特征,推出相應金融服務。加大宣傳解釋力度,增強金融工具對農民工經濟特征提升的帶動作用,使農民工的金融知識逐漸豐富。引進相應風險對沖機制,降低農民工創業失敗風險,創造條件引導大型企業與農民工創業企業之間建立業務聯系,降低農民工創業閾值,帶動當地經濟發展,促使鄉村振興戰略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