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賢 張小云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 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科技論文的產出是一個國家、地區、機構或個人科研水平的一種具體體現,利用科技論文統計數據可以從一個方面勾勒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科技發展的宏觀狀態,也可以反映出一個機構或個人科學研究的水平和能力[1]。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創建于1989年,收錄我國各領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優秀期刊千余種,被譽為“中國的SCI”[2]。本項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以ISI Web of Knowledge平臺《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為情報源,對2018年被其收錄的新疆作者以任意作者身份發表的4422篇論文,從發文作者、機構、來源出版物、學科以及主要合作國家(地區)五個維度進行了統計分析。
2018年新疆境內各單位以任意機構身份共發表CSCD論文4422篇,發文15篇以上的作者共有9位,排名如下表所示。這些作者所屬機構以高等院校為主,包括新疆大學4人,新疆農業大學2人,石河子大學1人??蒲袉挝恢?,中國科學院駐疆研究所有2人上榜。

表1 2018年新疆CSCD論文高產作者排序(發文15篇以上)
2018年新疆境內以任意機構身份發表CSCD論文100篇以上的機構如表2所示。發文最多的前10個機構中,高校共有5所: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新疆農業大學、新疆醫科大學分列前四名,新疆師范大學位列第8名??蒲袡C構中,除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以外,本土的新疆農業科學院也表現不俗。近年來,中石油駐疆企業的研究實力不斷增強,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和中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的發文數也位居前列。此外,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的發文數今年首次進入前十。

表2 2018年新疆CSCD論文高產機構發文量排序(發文100篇以上)
2018年刊載新疆CSCD論文40篇以上的期刊共計10種,以農業類、資源環境類和油氣地質類期刊為主。這充分表明新疆作者的主要研究方向與新疆區域特點、環境特點、資源稟賦和產業特征相吻合。

表3 2018年新疆CSCD論文主要發文期刊及影響因子(載文50篇以上)
2018年新疆CSCD論文的學科和專業分布如表4所示。數據顯示,2018年CSCD論文數最多的學科是醫藥學,其次是農林科學,其它發文較多的學科還包括地球科學、生物學、能源科學、工程技術、化學化工等。數學、物理學、天文學是發文數最少的三個學科。這表明新疆學者在這三個領域的研究實力相對較弱。

表4 2018年新疆CSCD論文學科分布
2018年CSCD數據庫中收錄的新疆地區學者發文以國內合作為主,國際合作發文只有54篇,僅占全部論文總數的1.22%,共涉及25個國家/地區。論文聯合署名數據顯示,新疆學術論文合作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次還包括:德國、加拿大、英國、荷蘭、日本、中國香港等。其與新疆周邊中亞國家的合作涉及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但合作論文數量很少。

表5 2018年新疆CSCD論文主要合作國家(地區)
2018年新疆CSCD論文產出綜合分析結論如下:
1.2018年新疆地區CSCD論文共發表4422篇,相比2017年的4468篇[3],減少46篇,降幅1.03%。
2.從論文產出作者和機構分布情況看,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是新疆CSCD論文的生產主體。同時,中央駐疆企業(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國家電網的駐疆分公司)的CSCD論文產出也占據較大份額,成為新疆科學研究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3.從空間分布來看,論文產出個人和機構所在地區分布極不均衡,絕大多數集中在烏魯木齊,發文40篇以上的高產機構和發文12篇以上的高產作者約有76%集中在烏魯木齊。
4.機構分布和學科分布均呈現出“重要的少數”的集中化傾向:新疆大學等排名前十的機構總發文量達3156篇,占整個地區發文量的71.4%;而發文最多的醫藥學和農林科學兩個學科領域共集中了1804篇論文,占發文總數的40.8%。
5.從論文期刊分布來看,新疆CSCD論文共刊載在800余種期刊上。載文最多的前10種刊共發文754篇,占總論文量的17.1%。
6.CSCD論文聯合署名數據揭示,論文國際合作程度很低,國際合作發文只有54篇,僅占全部論文總數的1.22%,合作最多的國家是美國,其它還包括:德國、加拿大、英國、荷蘭、日本、中國香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