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佳,劉 婷
(云南大學 發展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032)
國內外關于高速公路與旅游業的研究較少,更多的是對整體交通基礎設施與旅游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從整體上研究交通基礎對旅游業的影響。如Palhares 使用運輸成本模型證明了交通基礎的投資對旅游業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1]Khadaroo 和Seetanah 提出交 通基礎 設施是 區域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性因素,旅游地交通的通達度會對游客的滿意度產生直接性的影響,游客在選擇旅游目的地時會更加青睞交通基礎設施更加齊全的地方。[2]
二是以區域為視角,研究交通基礎設施對旅游業的影響。趙東喜比較研究了我國東、中、西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對旅游業的影響,發現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提高省區旅游收入的關鍵,但存在區域差異性,其中中部地區旅游業受交通基礎設施的影響最為顯著;[3]白洋等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的9 個省區為研究對象,發現不同交通方式對區域旅游收入增長均做出積極貢獻且存在空間差異,其中民航貢獻率最大。[4]
三是以交通基礎設施的類別為視角,研究不同交通設施對旅游業的影響。Yang 和Wong 根據中國341 個城市的數據,驗證了公路密度和航班數量對中國城市旅游人次均存在顯著正向影響;[5]張廣海和趙金金使用空間計量模型,分別以鐵路、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內河航道、民航航線為解釋變量進行空間回歸,發現除鐵路設施對區域旅游經濟發展的作用不顯著以外,其他交通設施均對區域旅游經濟的發展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6]
交通基礎設施由于其跨區域和網絡性特征,它還會通過溢出效應影響相鄰或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對于旅游業亦如此。國內研究者也考慮到這一因素并做了相關研究,如趙磊和方成,通過面板門檻回歸模型以基礎設施作為門檻變量進行實證研究,發現中國旅游發展經濟增長溢出顯著地存在基于基礎設施的正向非單調性“雙門檻效應”,基礎設施在欠發達區制子樣本內時旅游發展經濟增長溢出效應分別顯著小于中等和發達區制內子樣本;[7]張茜和趙鑫利用中國2005-2015 年28 個省、市、自治區的省際面板數據,用空間回歸模型實證研究了交通基礎設施及其跨區域溢出效應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具體分析了對星級酒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區三個分行業的影響,實證結果表明相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對三個分行業均存在顯著的正向溢出效應,而周邊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僅對旅游景區存在正向溢出效應。[8]
綜合過往研究來看,交通基礎設施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存在區域異質性,且不同類型交通設施對旅游業發展的影響也表現出異質性。現有文獻大都以全國或者一個較大的經濟或地理區域為研究對象,以省域為視角來研究交通基礎設施對旅游業影響的文獻較少、以往的研究大都把交通基礎設施作為整體,對于某類具體交通設施的研究較少、并且旅游業作為一個較大的行業它包括景區游覽、住宿、餐飲、購物、文娛等,現有的研究大都以旅游總收入來衡量旅游業的發展,由此得到的研究結果對于分行業并不具備良好的代表性,筆者認為旅游總收入只能反映整個旅游業的經濟情況。因此本文以旅游收入增長量為被解釋變量,具體研究高速公路這一交通基礎設施對旅游收入增長的影響。首先分析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的總體影響;其次考慮到交通基礎設施具有溢出效應,建立空間權重矩陣衡量其他地區的高速公路水平,以此來分析其溢出效應對旅游收入增長的影響;再者根據云南特殊的地理區位和經濟發展程度把研究范圍內的11 個地州分為滇東和滇西并對兩區域進行比較研究。最后根據結論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本文基于Boarnet 增長模型,結合交通基礎設施溢出效應的內涵建立以下對數生產函數模型,來驗證高速公路這一交通設施對旅游收入增長的影響。

上式中i 代表地州,t 代表時間,Y 代表旅游收收入增長量;核心解釋變量GSD 代表高速公路這一交通基礎設施。為了使各地州的高速公路設施具有可比性,使用高速公路的運營里程長度除以各地州的國土面積得到高速公路密度,以此來衡量各地州高速公路這一交通設施的水平;WLnGSD 是其他地區高速公路密度的加權平均值,W 是空間權重矩陣,WLnGSD 是矩陣的乘積形式,W 矩陣的元素為Wij,GSD 是研究地州高速公路密度的列向量,本文分別估計W1LnGSD 和W2LnGSD 的系數,從而分析其他地州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的影響;Ui為個體效應項,ε 為誤差項。為保證穩健性本文采取了兩種方法建立空間權重矩陣,并對各行元素進行標準化處理。
1.地理相鄰空間權重矩陣W1 的元素Xij

2.經濟距離空間權重矩陣W2 的元素Zij

Yi 和Yj 用各地州,2014 年到2018 年內人均GDP 均值進行計算
1.主要變量
(1)被解釋變量
旅游收入增長量,用各地州年旅游總收入數量的增長(億元)來衡量,并用生產總值指數以2013 年為基期進行折算,消除通脹因素對價格變動產生的影響,數據來源《云南統計年鑒》2014-2019 年。
(2)核心解釋變量
高速公路密度,用地州高速公路運營里程除以國土面積,數據來源于《云南統計年鑒》和各地州統計年鑒,通過計算得到。
2.其他控制變量
(1)城市化水平
一個地區的城市化水平越高,其相應的旅游配套設施越好,如住宿、餐飲等更加多樣便利,更利于吸引游客。本文用LnCLE 表示,它等于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數據來源于《云南省統計年鑒》。鑒于云南省2013 年之后無非農業人口這一統計口徑,所以本文的城市化水平用城鎮人口占年末總人口的比重來衡量。
(2)旅游資源稟賦
獨特的旅游資源是旅游業發展的前提,本文以各地州3A 級及以上景區個數來衡量各地州的旅游資源稟賦,用LnANU 表示,數據來源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官方網站。
(3)研究對象
由于研究期內云南省有少數地州未通高速公路,基于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的選擇的研究對象為以下11 個地州即:昆明市、昭通市、玉溪市、紅河州、文山州、楚雄州、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大理州、麗江市、保山市。

表1 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由于本文使用的數據結構為面板數據為保證回歸結果的良好性質,因此將通過Hausman檢驗的結果來決定使用固定效應還是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參數估計,估計結果如下。

表2 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的影響
上述實證結果表明,高速公路密度這一變量的回歸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影響系數為0.4578,加入旅游資源稟賦和城市化水平這兩個控制變量之后依然在5%的水平上顯著,影響系數為0.1038。表明高速公路密度的增長會促進旅游收入增長量的上升,高速公路這一交通設施的完善利于促進旅游收入的增長。3A 及以上級景區對旅游收入增長有正向影響但并不顯著,原因可能現代游客在出行目的地的選擇中開始由景區熱門度逐漸向旅游舒適度轉變,旅游接待、購物、娛樂等旅游配套設施的的重要性越來越來突出,有很多地方盡管高級別旅游景區較多但受限于配套設施條件的不足,其對旅游收入增長的促進作用卻并不明顯。城市化水平對旅游收入增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這同楊亞麗和孫根年的研究結論一致。[9]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自身具有較強的旅游消費需求,同時憑借更好的配套設施來吸引游客的光顧,從而促進了本地旅游收入增長,而城市化水平較低的省份,受限于自身的旅游消費能力和旅游消費環境,使得旅游業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8]

表3 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的溢出效應
本文通過構建空間權重矩陣W,加入解釋變量WGSD 來衡量其他相鄰地區高速公路密度的水平。實證結果如上表所示,在地理相鄰矩陣W1 下,高速公路密度對旅游收入增長有顯著的正向溢出效應,影響系數為0.2186 在5%的水平上顯著;在經濟距離矩陣W2 下,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同樣具有正向的溢出效應,影響系數為0.1864 在1%的水平上顯著。
總體來看高速公路密度對旅游收入增長具有顯著的正向溢出效應,引入控制變量和在不同的空間權重矩陣之下的溢出效應都很顯著,表明模型估計結果較為穩健。根據溢出效應的特點,一方面交通基礎設施具有“本地效應”,由于相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會吸引旅游者的光顧從而帶走景區門票、住宿、餐飲等其他旅游消費,從而對本地旅游收入增長帶來消極影響;另一方面,交通基礎也具有“網絡效應”,即其他地區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也會加強與本地的聯系,連接兩地區的旅游資源,實現市場和資源共享,使得旅游經濟要素在兩地間自由流動,對本地旅游收入增長帶來積極影響。
本文把交通基礎設施具體化為高速公路,驗證了上述分析,LnW1GSD 和LnW2GSD 的回歸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其他地區的高速公路對本地旅游收入增長正向的“網絡效應”超過了負向的“本地效應”,存在正向的溢出效應,相鄰地州的高速公路對本地旅游收入增長也會起促進作用。
根據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現狀,本文以昆明市和楚雄州的行政區域邊界線為界,把上述地州分為滇東和滇西兩個區域,滇東地區為:昆明市、昭通市、玉溪市、紅河州、文山州;滇西地區為:楚雄州、普洱市、西雙版納州、大理州、麗江市、保山市。
兩個區域存在明顯差異,滇東地區相對滇西地區經濟更發達,2018 年滇東地區平均生產總值為2008 億元,人均GDP 為42457 元,滇西地區分別為719 億元和30717 元;滇東地區高速公路營運里程更長,2018 年滇東地區高速公路平均營運里程為510.2km, 滇西地區為279.3km;滇西地區較滇東地區旅游資源稟賦更豐富,2018 年滇西地區3A 級及以上景區平均數為11.8 個,滇東地區3A 級及以上景區平均數為10.2 個。滇西地區和滇東地區形成鮮明對比,滇西經濟發展程度較低,高速公路的建設也較為滯后,但旅游資源稟賦更加充足。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兩個區域內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的影響進行對比研究,一方面可以比較其影響的差異性,同時也可以實現對總體實證結果的穩健性檢驗。

表4 滇東、滇西地區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的溢出效應
總體來看滇東和滇西地區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都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只有滇東地區在經濟距離權重矩陣W2 下的影響作用不顯著,實證結論基本和總體樣本下的結果一致;滇東和滇西地區的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都有顯著的正向溢出效應,即其他相鄰地州的高速公路也會促進本地旅游收入增長量的上升。具體而言,滇東地區在兩種空間權重矩陣之下的溢出效應都在1%的水平上顯著,平均溢出效應為0.67905;滇西地區則在地理空間權重矩陣W1 下的溢出效應不顯著,在經濟距離權重矩陣W2 下的溢出效應在10%的水平上顯著,平均溢出效應為0.05495,實證結論和總體樣本下基本一致。
滇東地區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本地效應和溢出效應,要明顯高過滇西地區。原因可能是滇東地區的經濟優勢和交通優勢使得其旅游業發展水平更高,經濟發展程度更高決定了相應的旅游配套設施如旅游接待(停車場、酒店、飯店等)、旅游購物、娛樂、醫療救護等更加齊全;高速公路的運營里程更長更加便利,它在旅游交通中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許多研究證明經濟發展具有滯后性,同樣旅游經濟的發展也可能存在滯后效應,因此本文在實證模型中將旅游收入增長滯后一期作為解釋變量以消除滯后效應;同時交通基礎設施和旅游收入增長間可能存在內生性,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對促進旅游收入增長具有積極作用,但為了促進旅游收入增長也會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
考慮到旅游收入增長可能存在滯后性及高速公路這一交通基礎設施可能存在內生性,本文借鑒張茜(2018)的做法,建立以下動態面板模型并將內生變量的滯后值作為工具變量,采用系統GMM 法對模型再次進行參數估計來對實證結果進行穩健性檢驗。[8]使用系統GMM估計的前提之一是擾動項εit不存在自相關,第二個前提尚無嚴格的統計檢驗。因此本文僅使用自回歸(AR)檢驗對擾動項的自相關性進行檢驗,同時使用過度識別檢驗來對工具變量的有效性進行檢驗。
LnYit= β0+ ρLnYit+ β1LnGSDit+β2LnWGSDit+ β3Zit+ Ui+ εit(2)

表5 系統GMM 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的溢出效應

注:***、**、*,分別表示在1%、5%、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括號中的數值是t統計量
進行自回歸( AR)檢驗時,原假設為“擾動項無自相關”,上述實證結果表明,系統GMMM 估計在空間權重矩陣W1 下,AR(1)和AR(2)的p 值均小于0.05,可在5%顯著性水平上拒絕原假設,即擾動項存在二階自相關,不滿足條件系統GMM 的前提條件,所以在空間權重矩陣W1 下系統GMMM 方法不可行,實證結果無效。在空間權重W2 下,AR(1)和AR(2)的p值都大于0.05,可在5%顯著性水平上接受原假設“擾動項”無自相關,Sargan 檢驗的p 值為0.7151 故無法拒絕“工具變量有效”的原假設,說明工具變量有效,所以在空間權重矩陣W2下的系統GMMM 方法可行,實證結果有效;結果表明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的溢出效應依然顯著為正,再一次證明了其他地區的高速公路會促進本地旅游收入的增長,由此說明實證結果較為穩健。
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旅游資源稟賦即3A 及以上景區數量對旅游收入增長具有正向影響,但并不顯著;城市化水平對旅游收入增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高速公路對于旅游收入的增長存在顯著的正向溢出效應,即相鄰地州的高速公路也會促進本地旅游收入的增長,且溢出效應高于本地效應,在地理位置權重矩陣W1 和經濟距離權重矩陣W2 兩種空間權重矩陣下本地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的影響的平均影響系數(平均本地效應)為0.0992,其他相鄰地州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的平均影響系數(平均溢出效應)為0.2025;根據地理位置以及經濟發展程度把上述11 個地州分為滇東和滇西,高速公路對于兩地區旅游收入增長都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但滇東地區高速公路對旅游收入增長的本地效應和溢出效應都要高于滇西地區。
第一,未來一段時間內各級政府應當重視高速公路這一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大投資,以便發揮高速公路在云南省各地州旅游協同發展中的作用,促進省內旅游經濟一體化發展。目前云南省的高速公路建成運營里程還較短,高速公路的建成不僅對于本地旅游收入增長有益,而且還會發揮其輻射作用帶動其他相鄰地區旅游收入的增長,上述實證中表明其輻射帶動作用甚至大過對于本地的作用,這是因為目前的高速公路的完善程度并不高,隨著其運營里程更長,完善程度更高其溢出效應逐漸低于本地效應,高速公路的建設對旅游收入的增長還有較大的促進空間。
第二,各級政府和交通規劃部門在對高速公路的規劃中應當考慮把資金和政策適當的向滇西地區傾斜,加大對滇西地區高速公路的投入,促進滇西地區旅游收入的增長。高速公路具有運量大、受天氣影響小,建設投入少等特點,它在旅游交通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目前滇西地區公路運營里程較短,高速公路對于旅游收入增長的影響系數較小,滇西地區擁有較高的旅游資源稟賦但受限于交通基礎設施得不到有效利用,所以應當加大對滇西地區高速公路的投入,促進旅游資源的最大化的開發利用。
第三,云南省旅游文化發展部門,在未來旅游發展的策略制定中除了對特色旅游文化資源的挖掘外,還應當加強配套設施的建設,促進資源稟賦變現,拉動經濟的增長。目前3A 及以上景區數量對于旅游收入增長的促進作用并不顯著,其原因除了對旅游資源的宣傳開發不到位之外,還有就是景區旅游配套設施如旅游接待(停車場、酒店、飯店等)、旅游購物、娛樂、醫療救護等不夠齊全,所以未來在旅游景區的建設中要重視對配套設施的建設,不斷為游客創造更好的旅游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