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芳
“月光光照地堂,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訓落床……”“排排坐,吃果果,你一個,我一個……”粵語童謠,作為我國嶺南地區的方言特色童謠,大多由口語和俚語組成,詼諧逗趣,朗朗上口,陪伴著一代代廣府人的成長。然而隨著時代發展,傳統粵語童謠逐漸被淡忘,逐漸被普通話的歌曲所覆蓋,粵語童謠應該如何實現本土文化的薪火相傳呢?筆者認為,本地幼兒園作為基礎教育的學前階段,必須積極開展粵語童謠的學唱,加強在音樂活動中的滲透,使得粵語童謠廣為流傳。
粵語童謠在歌唱活動中的運用
在幼兒園歌唱活動中,除了教孩子教材里的普通話歌曲外,還應該把粵語童謠滲透進來。在選擇童謠的時候,除了要考慮內容簡單、貼近生活、孩子學起來更親切,還要兼顧歌詞內容和歌曲表現。
內容富有童趣,幼兒易于記憶和理解 把粵語童謠選作歌曲的首要特點是通俗易懂。由于幼兒的生活經驗有限,所以在選擇歌詞內容首先為兒童所理解,才能引起幼兒學習粵語童謠的興趣和情感共鳴。譬如,可以選擇《大西瓜》《排排坐》《拔蘿卜》等朗朗上口且易于理解的粵語童謠。如《大西瓜》:“大西瓜多好哇,個個都想食;大家分切開它,味道頂呱呱,唔小心吞左啦!圓圓幾粒核哎呀呀!”歌詞結構簡單,又符合幼兒生活經驗,孩子學習起來毫不費勁,又充滿童趣。
歌詞形式適于用動作來表現 幼兒期的孩子處于具象思維階段,選擇比較適宜用動作來表現的童謠,更容易為孩子所接受和喜愛。如《點蟲蟲》:“點蟲蟲,蟲蟲飛,飛到荔枝基(田),荔枝熟,摘滿屋……”大班的孩子可以用不同的肢體動作表現“蟲蟲飛”和“摘荔枝”,加深對歌謠的理解和認知。熟悉樂曲后,還可以創編歌詞,創編動作。
粵語童謠在韻律活動中的運用
粵語童謠作為韻律活動的選擇,不僅要從歌詞豐富生動、抑揚頓挫、押韻自如去選擇,更要從動作、音樂和道具等因素考慮韻律的表達。
動作符合幼兒年齡特點 韻律動作包括基本動作、模仿動作和舞蹈動作。在選擇粵語童謠時,既要考慮幼兒的能力和興趣,又要考慮年齡的適宜性。小班幼兒最感興趣的是模仿動作,如在選擇《洗白白》這首童謠時,孩子跟隨音樂做洗澡的動作,熟悉樂曲后再加入拍手、點頭、小跑步等一些基本的動作。而中班、大班的幼兒在選擇粵語童謠作韻律活動時,要逐步增加舞蹈基本動作的內容,加大動作難度,滿足孩子日益發展的需求。
旋律優美,節奏清晰 節奏清晰、結構完整、旋律優美的音樂,更能激發幼兒進行韻律活動的欲望,也更容易讓幼兒用動作、用情緒來表現。
如《月光光照地堂》:“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年三十晚),摘檳榔。檳榔香,摘子姜……”整首童謠,結構鮮明完整、旋律優美動聽,首尾互相押韻,唱起來韻律感十足,跳起來更富有節奏感,音樂形象鮮明。
活靈活現的道具 雖然不是所有的韻律活動都必須配有道具,但是道具的使用更能增加幼兒對學習的趣味性。在選擇道具時,應考慮道具的實用和美感,而且易于幼兒抓握和使用。例如,在學習《洗白白》這首韻律活動中,孩子們可以使用五彩的浴球或浴刷作為道具,增強學習的趣味性。
粵語童謠在打擊樂活動中的運用
粵語童謠作為打擊樂活動的演奏樂曲,應注意節奏感與表達對象。
選擇熟悉、節奏感強的樂曲 為幼兒選擇粵語童謠作為打擊樂活動演奏樂曲時,除了應注意節奏清晰、結構工整和旋律優美、形象鮮明外,小班還要考慮樂曲熟悉、節奏比較簡單的童謠,中班和大班節奏可以稍微復雜一點,結構可以從一段增加到兩段或三段。
樂器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適宜表達童謠 在選擇樂器演奏時,除了要提醒他們選擇與樂曲相匹配的樂器外,還要考慮孩子的年齡差異,小班幼兒可選用串鈴、響板、沙球和碰鈴等小型容易抓握的樂器;中班的幼兒可選用鈴鼓、小鑼、木魚、小鈸等樂器;大班的幼兒可選用鈴鼓拍打法、雙響筒、小鼓、三角鐵長短音敲擊等。
例如,在學習《何家公雞何家猜》中,引導幼兒思考:歌曲中的公雞、母雞、小雞分別用哪種樂器來演奏更適合呢?公雞打鳴比較響亮,用小鼓或雙響筒,母雞叫聲比較清脆,用木魚或串鈴,小雞比較輕柔,可以用沙球或碰鈴來表現。教師要正確引導幼兒學會分析樂曲的音樂情緒、風格和趣味等特點來選擇相應的樂器去演奏童謠。
粵語童謠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的運用
在音樂欣賞活動選擇粵語童謠時,既要考慮作品的內容、形式、風格,還要考慮幼兒感知、理解音樂的實際能力水平,以及表達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文精神。如《世界真細小》《月光光照地堂》《大笨象會跳舞》等大多數粵語童謠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但也有一些帶有封建社會時代性的局限,所以我們在選擇作品時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結束語
粵語童謠是本土文化中的一塊瑰寶,既融合了本土語言藝術和歌曲的特色,又是當地粵語文化的一種美好的傳承。在大力推廣和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同時,各地也要力爭保護、傳承方言文化。一日活動皆課程,教育無處不在。我們不但讓粵語童謠在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積極運用,還可以在幼兒一日活動中滲透粵語童謠,幫助幼兒在感受粵語童謠朗朗上口、主題鮮明、生動活潑、充滿情趣、韻律優美的同時,傳唱粵語童謠,傳承本土文化。
(作者單位: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南莊鎮紫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