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消除貧困是全球性的難題,中國扶貧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充分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解決貧困問題是系統性全局性的工程,在此過程中,政府和市場是兩種基本途徑。政府通過頂層設計,制定、實施政策并監督脫貧成效,其行政手段有利于解決大范圍、集中性貧困問題,但在脫貧攻堅的精準性和專業性上,市場機制的優勢更加突顯。因此,在黨的領導下,引入市場機制和市場力量參與扶貧,是提高扶貧精準性和效率的有效途徑,也是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扶貧道路的有效方式。
本期的“6.30廣東扶貧濟困日十周年”專題,報道了廣東省扶貧基金會以及碧桂園、恒大、萬科、騰訊等眾多知名企業10年來,在教育培訓、發展產業就業、村莊內生動力等方面進行了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的有效探索。它們是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扶貧濟困的表率,10年來的實踐,給未來穩定脫貧提供寶貴的借鑒經驗。
比如,碧桂園對參與扶貧事業有著明確的定位——做黨和政府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也就是發揮碧桂園自身優勢,立足貧困地區實際,堅持精準方略,因人因地施策、因貧困原因施策、因貧困類型施策。
而恒大集團,則將資產收益扶貧作為穩定路徑,引導貧困村、貧困戶將扶貧資金或土地、林地、閑置房產等資源資產以人股托管、股權量化等方式,捆綁參與產業發展,讓村集體和貧困戶擁有持續穩定收益,在貴州畢節的東西部協作扶貧中,前后投入110億元,創造了“政企合作扶貧”的奇跡。
萬科集團積極開展“萬企幫萬村”行動,借助自身30余年片區開發和硬件改造提升經驗,探索打造廣東河源和汕尾等地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本。萬科扶貧團隊的身影已遍及西藏拉薩新疆喀什、云南怒江、廣西百色、河北張北、福建壽寧江蘇東羅等地區,已有約23萬貧困人口獲益。
騰訊公益基金會依托騰訊公司龐大的研發團隊和生態環境,不斷創新“互聯網+”扶貧新模式,在產業扶貧、健康扶貧、教育扶貧、金融扶貧等多個業務領域展開了嘗試和探索。與此同時,騰訊也在逐步對其生態扶貧進行完善,致力于鄉村移動互聯網能力建設的騰訊“為村”平臺正式向全國發布。在探索如何利用“互聯網+”助力鄉村社會治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方面,騰訊“為村”摸索出了一套極具特色的運營經驗,從而連接了村莊的“最后一公里”。
大量的扶貧實踐表明,中國的社會組織和民營企業助力精準扶貧已成功融入穩定脫貧長效機制當中。它們在扶貧大局中定位明確,致力發揮好自身作用,堅持以人民利益為中心,并與其他扶貧主體相互協調配合,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下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優越性有效釋放出來,共同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