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結識81歲的拉毛才讓老人之后,我對這句耳熟能詳的諺語有了更深的理解。小草忠誠于大地,用纖弱的根須維系泥土的濕潤;浪花忠誠于海洋,用搏擊的姿態壯美波濤的澎湃。
初秋的一天,我又走進草原,天藍得出奇,云淡得可愛,一望無垠的綠茵碧玉般鑲嵌在大地之上。置身草原,我總會心生感慨,這如詩如畫的遼闊之境啊,更像一首抒情的詩行,令我不斷咀嚼和回味。我與蒙旗草原的女兒拉毛才讓相識在初秋氣息濃郁的時節,不能不說是一種天意。她留給我的感動,豈是三言兩語能訴盡的。那么可敬可愛、那么樂觀自信的老阿媽,幾十年初心不改,幾十年風雨兼程,用一顆虔誠的赤子之心詮釋和踐行著一名老黨員一生的忠貞誓言。
她的初心她的夢
如果感恩是一個人對生命恩賜的領悟,是對自己以什么樣的狀態生存的詮釋,那么忠誠就是對生命的珍惜,對生存狀態無悔的執著,是賦予有限生命無悔的誓言。
今年81歲的老阿媽拉毛才讓是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優干寧鎮多特村人,在草原上生活了一輩子的她,說起過去,說起草原,總是充滿無限深情。拉毛才讓慈眉善目、穿著樸素、待人熱情,盡管是第一次見面,但因為我略通藏語,便很快與她熟悉起來。我稱呼她為“阿媽拉毛才讓”,她也便欣然接受。
當我說明來意,并希望與她成為朋友時,她高興地抓住我的手一個勁兒地說:“呀呀,呀!瓜真切!(藏語意為好的好的,謝謝)”
阿媽拉毛才讓一邊招呼我們喝茶、吃水果,一邊與我聊天交談講往事。
“我從16歲開始,就與阿媽相依為命,阿媽身體不好,經常生病,這對我們這個貧困的家庭來說,就是雪上加霜。別說給阿媽治病了,就是吃飯都成問題,我和阿媽經常吃不飽肚子。哎,想起那些艱難的日子真是難過啊。”老阿媽拉毛才讓眼睛已然模糊,說到這里,她雙手交叉,低頭沉思。
“那一年應該是1953年,就在我們吃不飽、穿不暖,走投無路時,我和阿媽聽說共產黨解放軍來了,那時候我們還不清楚共產黨到底是個啥,聽大伙說,共產黨對我們窮苦人可好了,還聽說共產黨解放軍是來幫助窮苦人翻身做主人的。于是,阿媽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帶著我去找剛來到草原的解放軍隊伍。駐扎在河南蒙旗的解放軍熱情地接待了阿媽和我,并給了我們很多吃的東西,我和阿媽第一次吃的那么飽。阿媽和我為了答謝解放軍對我們的恩情,決定留在部隊幫他們做一些洗衣服、做飯這樣力所能及的活。現在想想,當時共產黨的到來,對于貧窮落后的蒙旗草原來說,就是一件天大的事。”
回憶起那段時光,拉毛才讓感慨萬分:“那些日子,我和阿媽幫解放軍干活,解放軍不僅管我們吃住,還每個月發給我們基本生活費,這樣的好事我們在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也就是從那時起,我在心里就牢牢記住黨的恩情,我一直堅信,只有跟著共產黨解放軍,我們窮人才能吃飽穿暖、不受欺負,過上好日子。”說到這里,阿媽拉毛才讓神情嚴肅起來。
“就這樣斷斷續續與解放軍接觸、來往,我更加了解了這是一支什么樣的隊伍。這支隊伍紀律嚴明、做事公正,對我們窮苦人像對待自己的親人一樣好。在他們的關心、愛護和照顧下,阿媽的身體也比以前好多了。六年后,也就是1959年,我已經是一個21歲的大姑娘了。當時河南縣的縣委書記是尕布龍同志,有一次尕書記來到我們多特村召集大家開會,并在會上說要在村里成立全縣第一個基層黨組織,就在很多人對入黨這個問題還存在疑慮時,我主動去找了尕布龍書記,我向書記表達了想加入黨組織的愿望。在尕書記的介紹下,我和其他七位牧民一起人了黨。我們七個人成了河南縣第一批基層共產黨員。到今年,我入黨已經整整61年了!”阿媽拉毛才讓激動地說。
一名有著61年黨齡的老黨員動情地向我講述著她入黨的初衷。她樸實的語言、凝重的表情,深深感染著我。老阿媽拉毛才讓的感恩之心和全心全意為牧民群眾服務的決心、夢想,從入黨那一天起就已在她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她的長征她的路
1937年,拉毛才讓出生在河南蒙古族自治縣賽爾龍鄉多特村一個貧困的牧民家庭,兒時的記憶,留給她更多的是饑餓和貧窮、寒冷和痛苦。后來,共產黨解放軍來了,拉毛才讓挺起脊梁的日子才真正開始。“好日子是毛主席、共產黨給的,我們不能忘恩啊!”這句話成了拉毛才讓一生的遵循和座右銘,這句話同時也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腦海里,也更加堅定了我想進一步走近這位老阿媽的決心。
入了黨的拉毛才讓做起事來的信心更加足了,入黨不久,拉毛才讓就當選為多特村黨支部書記,那個年月,基層政權剛剛建立,黨的組織機構有待進一步改進和推動,黨員干部平時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動員群眾和更多的新生力量加入黨組織,并且要做好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這件事。拉毛才讓說:“我當支部書記的時候就在想,牧民群眾只有真正了解我們的黨,了解我們黨的好政策,感受到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帶來的實惠,才能支持我們這些村干部的工作啊。”為了宣傳好黨的政策,從小沒上過學、也不識字的拉毛才讓就利用一切機會向有文化的干部請教學習文化、學習政策文件內容,經過反復背誦和不斷熟練,并把這些內容牢記在心里,做好充分準備后才開始走村入戶深入每個蒙古包進行宣講。
拉毛才讓說,她先后在三個村和一個生產隊里擔任過支部書記,算起來前后共擔任了27年的支部書記。無論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還是進行牲畜改良、網圍欄建設、草原滅鼠、聯產承包等工作,拉毛才讓都能處處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頭響應號召、帶頭組織群眾加入到建設家鄉的行列中來,在群眾中樹立了良好的支部書記形象,多次受到省、州和縣上的表彰獎勵。
春季是草原鼠害最為嚴重的季節,為了最大限度地保護草場,把草場受損面積控制在極小的范圍內,滅鼠工作成為每年春季廣大牧區群眾和干部職工工作中的頭等大事。有一年春季,又到草原滅鼠的季節,拉毛才讓帶著牧民去鄉上領鼠藥,無意中從管理員口中聽到倉庫里鼠藥發生泄漏的消息。泄漏的鼠藥對人體危害可想而知,不經過專業的處理,人是不能進入倉庫的,但滅鼠工作責任重大,時間緊迫,如果錯過春季滅鼠的最佳時機,就會嚴重影響這一年草場的滅鼠效果。大家爭先恐后爭著搶著要沖進倉庫搶運鼠藥時,拉毛才讓挺身而出,擋在了倉庫門口:“大家都不要爭了,我是黨員,我是書記,要進也是我先進,你們往后退,誰也不許進去!”說著,拉毛才讓戴上口罩,只身進入倉庫搶運鼠藥。當搶運到第三袋鼠藥時拉毛才讓便昏倒在地,不省人事。在場的村民和群眾及時把她送到了縣上的醫院,經搶救,拉毛才讓脫離了生命危險,但這一次的鼠藥事件也給她留下了呼吸道嗆咳的病根。三天后,蘇醒后的拉毛才讓就急著打聽鼠藥泄漏的事處理得怎么樣了。
十年“文革”,使拉毛才讓這棵扎根草原的芨芨草備受煎熬,這期間,她支部書記的職務也被無端撤銷。說起這些,拉毛才讓只是平靜地說:“不當黨支部書記也沒關系,哎,就是覺得有些遺憾,我再沒辦法為大家服務了。”后來,塵埃落定,組織上又恢復了拉毛才讓支部書記的職務。對于組織的這一決定,她既興奮又忐忑,興奮的是她又可以放手為牧民們做事了,忐忑的是她怕自己沒有文化、能力有限,不能更好地為民服務。于是,那段時間,她總是反復念叨:“我終于又可以和大家在一起了,唉,終于又可以和大家一起做事了!”
斗轉星移,歲月荏苒,時間到了1986年,此時,拉毛才讓的老母親病情日益加重,徹底失去了自理能力,拉毛才讓不得不暫時遺憾地放下手頭的工作,全身心照顧年老多病的母親。
拉毛才讓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說:“其實我這一輩子,說起來還是很幸福的,你看,我有兩個阿媽,一個是在苦難歲月里生我養我的母親,一個是教會我怎么做人、如何學會感恩的黨。這兩個阿媽對我來說同樣重要,她們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是一樣的。雖然我離開支部書記的崗位已經很多年了,但我依然是黨員啊,我從內心真正地愛我們的黨。”
感情有多深,信仰就會有多忠誠,信念就會有多堅定。六十年如一日,拉毛才讓在基層這片土壤上立足崗位、履職盡責、敬業修德、不忘初心,用一件件平凡的小事,用一顆感恩的心書寫著對黨的事業的忠誠和大愛。
她的堅守她的情
擇一事,終一生。幾十年前,青春年少的拉毛才讓選擇了跟黨走的這條路,從此便決定了她一生的奮斗目標。拉毛才讓說:“我是在黨旗下宣過誓的,無論經歷什么,都改變不了我當初的誓言和承諾。”61年來,她從未忘記自己作為一名基層黨員的使命,始終信守諾言,一步一步往前走,直到今天。
離開了支部書記的崗位,并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的身份和承諾。拉毛才讓一邊照顧年邁的母親,一邊利用一切有利時機給群眾和牧民們宣傳黨的政策,時常和大家聊這樣的話題——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我們才能過上好日子,在黨的領導下,我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說起拉毛才讓,多特村和附近村子里的牧民們都會豎起大拇指。大家說,阿姐拉毛是懂政策的老黨員,你有啥不懂的,不明白的,就去找她,她保證會給你講清楚。久而久之,拉毛才讓便成了大家的知心大姐、知心阿媽、知心書記,牧民們有事也愿意去找她聊聊,有什么煩心事也會去找她傾訴。
如今,年事已高的拉毛才讓與侄孫女在一起安度晚年,平日里,她還省吃儉用,積極投身愛心事業和教育事業,她幾乎每年都要把節約下來的生活費捐到縣上的學校里。只要聽說縣上的社區要搞什么公益或者捐款活動,她總會嚷嚷著讓孫女帶她前去捐款。
“2003年,我聽說吉林省還是哪個省我不記得了,有一對雙胞胎弟兄,弟弟得了嚴重的腎病,哥哥決定把自己的腎移植給弟弟,卻交不起高昂的手術費。我當時就想,這弟兄倆太可憐了,于是,我趕緊找到縣上的領導,打聽這個事情,打聽清楚他們的地址和情況后,我把平時積攢下來的24000元一次性全部捐獻給了這對雙胞胎兄弟。哈哈,當時村子里的很多人知道這個事后,有人笑話我,說我太傻了,有福不會享,卻把錢拿去給不認識的人。我就對大家說,我一生沒有兒女,現在住在政府免費修建的房屋里,享受著政府給的低保,吃不愁,穿不愁。對于這些有困難的人,我管他認識不認識,我們都是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成員,人活在世上,誰還沒個病頭災難的,他們有困難我們能幫就幫,能伸把手就伸把手。說實話,這個又不是什么難事。”說這些話時,老阿媽的笑容里全是知足和快樂。
每當有省州縣的領導或者朋友們來看望她,并問她有什么困難需要大家幫助解決時,她總是會說什么困難也沒有。聽到大家伙聊到拉毛才讓的這些事,望著老阿媽溝壑縱橫的臉龐,有一種酸澀的東西瞬間涌上我的鼻腔。于是,我便不失時機地插話:“阿媽拉毛才讓,你現在年紀大了,有啥困難就給政府說唄!”哪承想她頭搖得跟撥浪鼓似的:“別人也這樣問我,沒有,沒有,什么也沒有,我再還能有啥困難,你看我的身體這么好。有低保、有醫保,看病吃藥都不愁,還有大家的關愛。黨對我有這么大的恩情,我真的非常知足,實話啥都不缺。”她的目光堅定,她的語言樸實中充滿力量,真是個可敬又可愛的老人。
聽了她的這些話,我環顧四周,老阿媽家的客廳空曠卻很整齊,然而偌大的客廳除了一套簡易沙發和桌椅板凳,以及一組再簡單不過的衣柜之外,再無其他可用筆墨的大家什。一組用于陳列的柜子上方依次整齊地懸掛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幾位中央領導人的畫像,畫像另一側的柜子上整齊地擺放著河南縣優秀共產黨員、黃南州優秀共產黨員、青海省優秀共產黨員、河南縣先進個人、“河南好人”、河南縣五星級文明戶等獎牌和證書。這些畫像和證書上一塵不染,看得出,老阿媽十分珍惜這些畫像和榮譽。
柜子一側,一張毛主席的陳年舊畫像引起了我的興趣:“這張毛主席的畫像有些年月了啊!”“哦哦,這張毛主席的畫像,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我最珍愛的。記得有一年,有人出1萬塊錢要從我手里買走這幅毛主席的絕版畫像,啊啊,那怎么可能呢?我不會賣毛主席的畫像的,我也絕對不會出賣毛主席的!”說這話時,老人神情莊重、嚴肅。
如今,拉毛才讓的家已被河南縣確定為黨性教育現場教學點,目的就是為了動員和號召全縣黨員干部和群眾向拉毛才讓學習。據陪同人員講,截至目前,已經先后有百余名黨員來這里接受黨性教育,感受拉毛才讓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生。
我拿出手機想為阿媽拉毛才讓拍張照片,將手機畫面定格的瞬間,她胸前用紅黃兩種顏色編織而成的細繩上懸掛著的一枚歷經歲月滄桑的銀像章躍然眼前。我料定這是一枚有故事的銀像章,于是,我捧起像章,笑著請老阿媽講講像章背后的故事。
“哎,1976年毛主席和周總理一前一后都去世了,我從收音機中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難過。那天,我對著家里的毛主席像哭了很久。傷心過后,我對著毛主席像發誓,要一生堅守我在黨旗下宣誓過的入黨誓言,忠誠于自己的信仰。也就是從那天起,我把脖子上的那些首飾什么的都摘了下來,我就在胸前掛上了這枚銀像章。你看,這枚像章的正面是毛主席,背面是周總理。共產黨就是我的信仰,毛主席和周總理就是我心中的活佛。43年了,我從沒有摘下過這枚像章,這枚像章也從沒有離開過我。”
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摯愛和深情才促使這位老人有如此堅定的決心,如同她21歲那年在黨旗下的莊嚴宣誓,擇一事,終一生,風風雨雨六十載從未改變。
當我們問到你老人家是否還能記得當初的入黨誓詞時,老人站了起來,舉起右拳,深情激動地用藏語宣誓起了當年的入黨誓詞:“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執行黨的決議,遵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隨時準備犧牲個人的一切……”事畢,她會心地笑了,對我們說:“時間太長了,我也老了,都記不太清了,但有一點我記得很清楚,那就是積極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永不叛黨。”
當年一起入黨的七名黨員,如今也都相繼過世,只剩拉毛才讓一人了。說起一起入黨的兄弟姐妹,老人的眼睛濕潤了。入黨六十一年了,如今,81歲的拉毛才讓仍然在黨的政策宣傳第一線忙來忙去。去年,拉毛才讓參加了縣里組織的“牧區紅”宣講團,她用一個老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把黨的方針、政策宣傳到河南草原的角角落落。也是在這一年,拉毛才讓被聘為河南縣委黨校的客座教師,至今已為學員授課五十多次。她說:“我沒有文化,沒念過書,但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跟著共產黨走,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望著眼前這位慈祥的老人,靜靜傾聽她的故事,我緊緊握著她的手,告訴她要保重身體,要爭取活到一百歲。她爽朗地笑著把我送出了家門,在初秋午后的暖陽下她竟然歡快地跳起了鍋莊。陽光下,她的笑容凝聚成了一朵美麗的格桑花。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黨員就是一份力量,想必正是有了許多如阿媽拉毛才讓這樣終生向黨,忠貞不渝的黨員,才鑄就了河南蒙旗這片草原的清香迷人和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奮發有為的蓬勃朝氣。
老人沒有子女,沒有財產,她卻用一生演繹了踏實做事、干凈做事、一心為民的樸實情懷,為我們樹起了學習的標桿和榜樣。因為感恩,所以忠誠。阿媽拉毛才讓用六十年對黨的忠誠和癡心不悔,回答了一名真正的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再一次詮釋了初心和使命的真諦。
作者簡介:王玉蘭、筆名寒月,于藍。青海湟中人,青海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散文集《時光里的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