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帥
摘要:高層建筑在現代社會非常普及,其與普通建筑表面相似,但在某些特定情況下會出現巨大區別,火情就是其中一種。普通建筑高度較低,發生火情后內部人員可以迅速撤離,一般不會出現太大傷亡,但高層建筑高度較高,高層住戶要逃離建筑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在火情不斷擴張、發展中容易出現高層住戶被困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就需要通過消防滅火救援工作來進行處理,而該項工作在高層建筑中開展存在很多難點,會影響工作質量,增加傷亡。對此本文將分析消防滅火救援工作基本要求,再闡述該項工作在高層建筑環境中開展的難點,并針對難點闡述應對策略。
關鍵詞: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火情
1 引言
消防滅火救援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但該項工作的開展與環境有密切聯系,如果環境中存在諸多阻礙因素,則救援工作的難度自然上漲,而高層建筑就是一種存在阻礙因素的環境,其內部架構繁多、空間劃分復雜,使得救援工作難度上漲。這一條件下,如何針對高層建筑開展高質量的消防滅火救援工作就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對此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現實意義。
2 消防滅火救援基本要求
2.1“盡可能快”
火情一旦發生就會不斷蔓延,直到將可觸及范圍內的所有物體全部燃燒殆盡,其中就包括人,因此消防滅火救援人員要在火情蔓延到人身上之前將人從火場中救出,這就對救援工作的速度提出了要求[1]。同時火情蔓延的速度是不平衡的,在一些環境因素影響下其蔓延速度會突然加速,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觸及到人,說明人在火情中每多待一秒,就多一分危險,這時消防滅火救援工作必須預防這種現象,在火情加速之前盡可能快的將人救出火場,這時該項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2.2控制火情
根據以上(2.1“盡可能快”)分析可知,火情的蔓延速度隨時可能加速,因此單純加快救援速度是不足以完全保障救援人員與被救援人員的安全,需要在外部采用消防設施來控制火情,抑制火情蔓延速度,且起到撲滅火情的作用,這也是消防滅火救援工作的基本要求。此外,在控制火情的過程當中必須根據火情面積來安排足夠的設施與人手,確保火情控制力度足夠,同時需要依照火情當前形態來操作消防設施,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的對火情進行控制。
2.3救援路線規劃
與“盡可能快”要求對應,當救援人員進入火場后除了要盡可能快的找到被救援人員以外,還要考慮如何最快速度的讓被救援人員逃離現場,同時也支撐自己在救援完畢后或特殊情況下能迅速逃離現場,這一條件下就要做好救援路線規劃[2]。救援路線規劃工作有兩個基本要求,即規劃進入現場的路線、規劃多條逃生路線(特殊情況下還有第三個基本要求,即外搭逃生通道),兩項要求在進入現場之前就要盡快落實,完成后救援人員要依照進入現場路線進入現場實施救援,再根據現場情況在規劃出的多條逃生路線中選擇最安全、最快捷的一條路線供被救援人員或自身逃離,如果所有逃生路線全部不可使用,則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機應變(必要時通知外部人員外搭逃生通道,但在通道搭建完成之前需要盡可能保護救援人員安全)。
3 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難點
目前,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工作中所遇到的難點很多,其中較具代表性的包括:建筑體積大,救援逃生困難;內部附帶危險因素較多;結構過于復雜,救援實施難度大,各問題表現見下文。
3.1建筑體積大,救援逃生困難
高層建筑的總體面積較大,在正常的活動中高層住戶移動到戶外就需要較長的時間,如果發生火災這一時間將會進一步延長,導致救援逃生難度上漲,這是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工作中的一大難點,其具體表現為:(1)救援人員要達到高層所需要的時間較長,在這段時間內高層住戶所面臨的風險會越來越大,甚至已經導致住戶受傷或死亡;(2)高層住戶在得到救援人員的幫助下,要逃離現場依舊需要較長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中受火情影響,逃生路線的環境可能發生變化,同時伴隨著很多不可預知的風險;(3)在某些情況下高層建筑的便捷性移動設施(如電梯)無法使用,使得高層住戶逃離現場只能使用人力設施(如樓梯),這時高層住戶的體能可能出現問題,加之環境中煙氣等因素的影響,在較長的逃生時間中高層住戶可能會出現身體上的異樣,導致救援逃生更加困難[3]。
3.2內部附帶危險因素較多
高層建筑除了具有體積大、空間大的特征以外,還具有內部設施多的特征,而這個特征中某些設施在火情下會轉變為危險因素,使得救援工作變的異常困難。高層建筑中具有火情危險性的設施包括:玻璃、電器、易燃物等,這些物體遇火后會對周邊人員造成威脅,即玻璃在火情當中受高溫影響會碎裂或者爆裂,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碎落的玻璃可能砸傷、劃傷周邊人員(包括救援人員及高層住戶),如果情況嚴重會導致人員無法移動或移動困難,使得救援工作難度上漲;電器在火情影響下可能會爆炸,隨之有概率炸傷周邊人員,使救援難度提升;易燃物受火情影響會燃燒,使建筑內部起火,情況嚴重時會阻礙救援人員與高層住戶接觸,限制救援行動空間,使救援工作更加困難[4]。例如某高層建筑起火后,火情迅速蔓延到了離地11米的地方,導致以上有很多高層住戶未能脫離,隨后消防滅火救援迅速開展,但在救援人員與住戶接觸之前,就有很多住戶因玻璃、電器影響而喪失了移動能力,周邊易燃物還在不斷加速火情蔓延,一時間救援工作無法繼續開展,難以滿足基本要求。
3.3結構過于復雜,救援實施難度大
高層建筑的內部結構一般都很復雜,尤其是一些綜合性的高層建筑,其中結構宛如“迷宮”,在這種情況下救援工作實施難度會提升,即消防滅火救援工作的實施至少要讓救援人員與高層住戶相互接觸,而復雜的內部結構可能導致救援人員無法在短時間內找到住戶,甚至可能出現遺漏現象,這兩種情況都是我們不樂于看見的,但事實情況就是如此[5]。例如,某高層建筑屬于綜合性建筑,其內部有商業區、娛樂區、兒童區等等結構,各區域內還包含了大量商鋪等小結構,這時消防滅火救援人員就面臨著“找人”的難題,而當消防滅火救援開展完畢,火情被完全撲滅之后發現,該建筑內依舊有1名人員未被救出而死亡,令人痛心。
4 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難點應對策略
4.1對逃生路線進行集中控制
在高層建筑發生火情之后,為了盡可能快的讓高層住戶逃離火場,就必須對逃生路線進行集中控制,此舉可以在火場中開辟出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環境,確保救援控制能順暢展開,縮短救援時間。即當救援人員進入火場,就要第一時間根據現場情況來選擇一條適合的逃生路線,隨后采用對講機等設施通知外部人員集中對該逃生路線進行消防滅火,盡可能長的保障路線安全、穩定,這樣當救援人員與高層住戶接觸之后,就能依照該逃生路線讓救援人員迅速逃離火場,落實“盡可能快”的基本工作要求[6]。值得注意的是,在逃生路線安全、穩定的情況下,救援人員一定要維護好住戶撤離時的秩序,要秉持“老幼病殘先行,及時給予助力”的原則,讓逃生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弱的人先一步逃離火場,能力強的人則適當稍后,如果未能做到這一點,則反而會給救援工作帶來更多困難。此外,如果消防滅火救援工作開展時應當第一時間檢查高層建筑中電梯設施是否能正常使用,如果可以使用,則要合理利用設施來幫助住戶逃離,加快救援工作效率。
4.2加強溝通,讓高層住戶做好自我保護工作
高層建筑在火情中附帶的危險因素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在救援人員與高層住戶接觸之前,高層住戶始終會受到危險因素的威脅,這時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傷亡,在消防滅火救援隊伍到達現場之后必須第一時間用“擴音器”一類的設備與內部人員溝通,激發他們自我保護意識,同時傳達自我保護方法,避免他們被玻璃、電器、易燃物等因素所傷,便于救援工作開展[7]。以電器爆炸為例進行分析,消防滅火救援隊伍到達現場后應當第一時間告訴住戶電器爆炸風險,要求他們盡可能遠離電器,并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將被褥等物件打濕后鋪蓋在身上,一方面便于逃生,另一方面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護作用。
4.3充分利用防火分區,指導住戶移動
現代高層建筑中都必須配置防火分區,其具有較高的防火作用,能夠在火情中為高層住戶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在火情發生后,消防滅火救援人員必須與內部人員溝通,要求他們盡可能前往防火分區,在分區內靜待救援,而針對無法前往防火分區的人員,應當要求他們移動到顯眼、安全的位置,如有水的地方。此舉可以讓救援目標明確,直接前往指定地點進行救援即可,還能讓救援速度進一步加快,救援路線規劃也更加便捷。
5 結語
綜上,本文對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工作的難點與策略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可知高層建筑因為結構、內部空間的特征,在火情發生后會出現很多異變,導致救援工作難度上漲,容易出現救援遺漏、救援工作困難的現象,所以為了避免此類現象,文中提出了相關策略。依照文中策略可以保障消防滅火救援工作有序開展,同時為高層住戶逃離提供了相對安全的條件,能有效降低高層建筑火情所帶來的傷亡影響。
參考文獻:
[1] 張益民,李來保.高層建筑火災固定消防設施應用分析[J].消防? ? ?科學與技術,2012(04):414-418.
[2] 高高建民.層建筑設置避難層若干問題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 ? ?術,2011(04):293-295.
[3] 鞏磊,康龍.談高層建筑的火災特點及預防對策[J].山西建筑,? ? ?2017(35):249-250.
[4] 肖飛.高層建筑火災成因、特點及防火對策研究[J].科技創新? ? ?導報,2014(27):47-48.
[5] 魏捍東,張智.從央視大火探討超高層建筑滅火對策[J].消防科? ? ?學與技術,2010(07):606-612.
[6] 婁樹立.淺談高層建筑的火災特點及預防對策[J].四川建筑科? ? ?學研究,2009(02):122-126.
[7] 高云,張浩,弋俊楠.高層建筑火災致因因素分析與防火安全? ? ?對策[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06):149-153+3.